杜如虛

杜如虛

杜如虛,男,生於1955年4月,福建人,漢族,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長,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學系教授,創新科技中心的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精密工程中心主任,研究員。多年從事精密製造領域的相關研究。 杜如虛教授2009年當選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院士,2012年當選國際製造工程學會院士,2017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教育背景

1987年1月至1989年7月,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獲機械工程博士學位。

1986年1月至1986年12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在讀博士。

1980年8月至1983年8月,在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系攻讀碩士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

1977年1月至1980年1月,在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專業本科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1年7月至今,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所長(創建人)。

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精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9月至今,香港中文大學精密工程研究所主任。

2002年8月至今,香港中文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教授。

2001年3月至2001年8月,香港中文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副教授。

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美國邁阿密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

1998年7月至1999年7月,美國邁阿密大學機械工程系訪問副教授。

1997年9月至1998年1月,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工藝工程系高級研究員。

1995年7月至1999年7月,加拿大溫莎大學工業系統工程系副教授。

1991年7月至1995年6月,加拿大溫莎大學工業工程系助理教授。

1989年6月至1991年7月,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後。

1987年1月至1989年7月,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工程與套用力學研究助理。

1987年5月至1987年7月,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系電腦程式設計師。

1986年1月至1986年12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機械工程系研究助理。

1986年8月至1986年12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退伍軍人醫院動物研究中心電腦程式設計師。

1983年8月至1985年12月,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系副講師。

1980年1月至1980年8月,廣州冶金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

獲獎榮譽

2012年 中國中組部千人計畫

2012年 香港工程師學會Fellow

2012年 國際製造工程師協會Fellow

2012年 鵬城學者

2011年 廣東領軍人才

2010年 香港鑄造業協會高級顧問

2010年 華南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2009年 美國製造工程師協會Fellow

教學工作

研究生教學

(1)2001年以來,為研究生主講《工程與最佳化》、《工程工業設計》、《製造技術》、《先進制造系統》、《機器人學》、《製造系統的分析與設計》、《機率與統計》、《工程統計學》、《機械製造工藝》、《運籌學》等17門課程;

(2)培養畢業碩士生31名;培養畢業博士生14名,在讀博士研究生47名。

本科教學

(1)1999年以來,為本科生主講《工程設計與最佳化》、《測量和儀器儀表》、《時序和現代譜分析》、《柔性製造系統》、《自動化機械》、《自動檢驗》等7門課程;

(2)培養本科生畢業生79人。

研究方向

精密工程與精密製造;可再生能源、能源捕獲、能源儲存;生產製造過程:金屬成型、金屬切割機塑膠成型;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集成製造(CIM);生產製造過程的線上監控(On-line monitoring)、診斷(diagnostics)和控制(Control)。

研究成果

獲政府及各商業機構的研發經費迄今已超過九千六百萬港元。已在國際期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三百二十多篇,出版圖書(章節)十六本,獲得專利四十餘項。此外,任專業期刊“Journal of Nano Energy and Power Research”、“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inematics,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High-Performance Machine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的編委,“控制理論與套用”、“CAD及套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和“J. of Machine Design and Mechanism”的副主編。擔任第二屆微加工工程國際論壇和第二屆亞洲機電學國際論壇主席。

學術演講

會議名稱 報告題目 地點
2012年第二屆工程與技術創新國際會議 The New Metal Forming Machines and Processes 台灣高雄
2012年第二屆納米操作製造與測量國際會議 Super Eyes – Micro-Lens Array and Its Applications 陝西西安
2012年先進技術與製造工程國際學術會議 The New Metal Forming Machines and Processes 山西太原
2011年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機械電子工程分會年會 香港機械工程教育與一種新教學方法的探討 廣東珠海
2011年亞洲精密工程協會年會 The Art and Science of Mechanical Watch and Clock 香港
第九屆全國機構與機械學年會 十年來中國與美國機械工業發展的比較與反思 陝西西安
2011年信息與控制技術會議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Methods 香港
第三屆未來信息技術與管理工程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Science and Art of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in Manufacturing 江蘇常州
2009年全國測量技術論壇 香港自動化工程教育與一種新教學方法的探討 天津
2009年第六屆表面界面科學工程國際會議 Lotus Water – A New Technology for Desalination 甘肅蘭州
2009年全國高等教育協會第4屆機械工程分會年會 香港機械工程教育與一種新教學方法的探討 江蘇南京
2008年第三屆IEEE納米微米工程及分子系統 NEMS and Mechanical Watches 海南三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