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在講話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是一項著眼於長遠的舉措,教育部門也應該跟著這個思路改進工作。高校可以嘗試設定與農村基層管理、農村政策研究、新農村建設相關的村官專業。
村官專業關鍵是要設定與農業發展、農村基層管理相關的課程,如在目前的農業、林業、水利、畜牧等涉農專業開設這些課程。學生在校期間,也可以專門辟出半年左右的時間到農村去做“見習村主任”,四年後到村任職,整體素質肯定與現在從與農業、農村毫不相關的專業中選拔出來的學生不一樣。
通過諮詢河南省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又經過多次研討,在河南農大教學指導委員會2008年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農村發展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獲得通過。很快,學校又接到了河南省教育廳下達的批覆和招生計畫。就這樣,全國高校首個村官專業——農村發展與管理專業,在眾人的期待和熱議中開設了。2008年,這個村官專業面向河南本地招收文、理科學生各30人,招生情況十分火爆,共有931人上線。2008年12月25日,村官專業從河南農大經濟與管理學院中獨立出來,成為農村發展與管理學院,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與副省長劉滿倉專門趕到學校,為該學院揭牌。
培養目標
培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農村發展與管理專業高級專門人才。要求碩士研究生:
1. 培養具有較好的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團結協作精神及為科學勇於獻身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創新人才。
2. 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現代理論和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能用一門外國語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相關資料,具有較好的外語聽說和科學論文寫作能力;能運用農村發展與管理專業所學的知識,從事本學科的研究、教學、實踐與管理的獨立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繫實際的工作作風;適合到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政府部門、企業和國內外項目機構從事發展與管理工作的高級人才。
3. 身心健康。
研究方向
1.農村發展與管理理論及方法
本方向從事發展研究和發展管理的基礎理論基礎,並結合在國際、特別是中國社會經濟、政治、資源環境等領域等主題研究中的具體套用,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髮展與管理領域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備工作中實際運用的能力。
2.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管理
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管理方向側重農村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管理,研究社區共管、集體行動與社區組織、衝突管理、鄉土知識與村規民約、資源權屬、資源利用與扶貧等方面的內容。
3.農村社會管理與社區發展
本方向的特色在於從社會結構和社會心理的角度研究農村社會的秩序,把農村組織建設、文化建設、道德與法制建設結合起來探討農村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其原因和對策。
4.技術推廣與人力資源管理
本方向研究技術管理設計、規劃和研究、試驗、推廣、示範等整個發展過程的有效干預和管理。
5.發展組織管理
本方向研究在發展過程中不同類型的組織機構(政府、非政府、企業及基層農民組織)的作用以及發育與管理的基本規律與操作方法。
培養年限
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累計在學年限一般不超過5年。第一年一般以課程學習為主,後兩年以論文工作為主。提前完成培養計畫所規定的學習任務並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所在學院學位分委員會審核通過並報研究生院批准可提前畢業。
培養方式與方法
1、 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可採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培養方式。
2、 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採取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工作相結合、導師指導和集體培養相結合的辦法。要充分發揮指導教師和指導小組的作用,困材施教,教書育人。要鼓勵研究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在保證基本要求前提下,具體培養方式可以靈活多樣,發揮優勢,不斷積累新的經驗。
學分要求
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總學分要求不少於30學分(不包括專業外語、實踐教育)。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須修滿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所有課程,考試成績合格方可獲得學分,學位課程70分及格,選修課程60分及格。
跨專業考取或同等學力人員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按照有關要求補修大學本科專業主幹課程,並報研究生院培養處備案。補修成績以60分為及格,並記入成績檔案,註明“本科”字樣,不計入總學分。
大學期間通過外語六級者可免修碩士研究生外語,但必須參加過關考試。
(一)學位課
課程 | 學分 | 課程 | 學分 |
1.外國語 | 5.0學分 | 2. 自然辯證法 | 2.5學分 |
3.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1.5學分 | 4. 發展理論與發展研究方法 | 2.5學分 |
5. 發展模式與管理 | 2.5學分 | 6. 發展規劃 | 2.0學分 |
7. 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 2.0學分 | 8. 政府與公民社會組織管理 | 2.0學分 |
課程 | 學分 | 課程 | 學分 |
1. 農村發展的社會學與政治學 | 1.5學分 | 2. 農村技術創新與知識系統 | 2.0學分 |
3. 區域經濟學 | 1.5學分 | 4. 性別與發展 | 1.5學分 |
5. 農村政策分析 | 2.0學分 | 6. 農業推廣理論與模式 | 2.0學分 |
7.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 1.5學分 | 8. 環境與資源經濟學 | 2.0學分 |
9. 農村社會問題與社會控制 | 2.0學分 | 10.發展經濟學 | 1.5學分 |
11.國際貿易/金融與欠已開發國家/地區發展 | 1.5學分 | 12.計量與數量研究方法 | 1.5學分 |
13.農村發展與管理專題Seminar | 1.5學分 | 14.農村法制專題Seminar | 1.5學分 |
(除上述課程外,人文與發展學院其他專業所開設的碩士研究生課程均可作為本專業的選修課程,可在導師指導下參考“人文與發展學院碩士生開設課程一覽表”根據需要選課。
(三)必修環節(不計算在30學分之內)
1.專業外語 1.0學分
2.實踐教育 1.0學分
(四)跨專業補修課
跨專業碩士研究生(本科為農村區域發展、社會學、農林經濟管理等以外的專業)需補修本專業的本科主幹課程,可在以下課程中任選2門,60分及格。
1. 農村社會學
2. 發展經濟學
3. 管理學概論
4. 西方經濟學
培養環節
1.制定個人培養計畫:碩士研究生培養計畫分課程學習計畫和論文研究計畫。課程學習計畫應在研究入學一個月內提交,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本學科培養方案制定;論文研究計畫包括論文開題報告的安排,進行方式,論文工作各階段的主要內容、要求和完成期限。論文研究計畫一般在第二學期提交。
2。開題報告與中期考核:在導師的指導下,明確研究方向,查閱與收集中外文獻資料,確定研究課題,在第三學期向本學科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作開題報告論,廣泛聽取意見,由專家對學生所做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不通過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
碩士研究生一般應於第三學期進行開題報告並進行中期考核,具體工作參照《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規定》進行。
3.實踐教育:實踐教育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包括教學實踐、科研實踐和社會實踐。研究生參加實踐教育的具體辦法參照《中國農大學關於研究生實踐教育的規定》執行。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工作是檢查碩士生的學習質量,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踐的工作作風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重要方面。碩士生在導師指導下按論文工作計畫進行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導師要加強從開題到論文寫作、答辯的全過程指導。
1.碩士研究生的論文科研工作時間不得少於1年。
2.學位論文的主要工作必須由作者獨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須堅持實踐性原則,論文內容必須以研究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實驗、觀測或調查的材料為主。
3.學位論文實行中期檢查制度,一般應在第四學期末進行,由本學科專業組織專家小組對研究生論文研究的工作態度、論文進展情況、存在問題等全方位考察,通過者準予繼續進行論文工作;問題較多者或不符合要求者,另行處理。
4.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一篇(不含譯文)。發表文章要與學位論文有關並且是第一作者,作者單位是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5.按照有關要求組織論文評審和答辯委員會,論文答辯做到公正、公開,嚴格要求。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按《中國農業大學學位授予細則》規定執行。
課程設定
河南農大校長張瓊表示村官專業要培養的,是掌握農村區域發展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新農村建設與發展需要的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複合型套用人才。
據河南農大教務處處長尹新明介紹,60名村官專業大學生進校後,該校加緊向省領導、農村問題方面的專家、市縣鄉三級幹部和在職優秀村官請教,並結合該校教育經驗,制定了3年理論教學加1年見習實踐的培養方案。其中,理論教學採用“專業+輔修專業+選修課”的方式進行。
在村官專業的課程表中,農村基層工作方法、農村政策學、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等十多門與農村有密切關係的管理類課程,還看到了作物生產技術、食用菌生產技術、畜禽養殖和疾病防治等十幾門“土裡土氣”的課程。這些課程的學分,占該專業課程總學分的80%以上。管理類和技能類是村官專業的核心課程。這些課程都是立足於幫助大學生進村後能夠融得進、站得住,能夠帶領村民致富。
素質培養
村官專業特殊,所以學校非常注意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經常讓他們參加各種素質拓展活動。“有時,我們會遇到一些挫折,但與其他專業同樣大一的學生相比,我們覺得這讓我們離社會更近,更加成熟。”
剛來時,對村官專業並不十分了解,所以感到很迷茫。但在學校邀請很多在職大學生村官為他們現身說法後,他們逐漸找回了信心。
在了解師兄師姐們的激情、成功和挫折的同時,明白了村官的意義。現在,一心想的都是怎樣使自己更優秀。因為知道做一名優秀的村官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要在有真本事的基礎上講究方法和技巧。
村官專業課程中,農、林、牧類和管理類課程多由學校的教授任教,而農村社會學、農村社會調查、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等課程,則由省社會科學院、省委組織部和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專家任課。在村官專業學生第四學年見習實踐的前幾個月,學校還會邀請“百強村”帶頭人、優秀企業家、優秀縣鄉村幹部、民政部門和農合組織負責人等為學生們舉辦專題講座。
在見習實踐階段,主要是讓見習村官們熟悉村官工作的內容和職責,檢驗他們對課堂知識的套用能力,還要求他們結合當地產業基礎狀況開發特色創業項目方案並實施。同時,見習實踐的過程要求寫進他們的畢業論文中。學校對論文的審核,主要依據他們在村里實施創業項目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並結合他們在村里進行社會文化建設工作的情況和對村裡的建設發展規劃。論文通過後,學校頒發管理學學士學位。
為使他們紮實地學好農學類技能知識,學校會在他們大二時建議他們選修農學類第二學位,爭取畢業時80%的人能拿到‘管理學+農學類’雙學位。
培養措施
2009年4月19日,河南農大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學生”——遼寧省鞍山市委組織部選拔的28名大學生村官。10天時間裡,這群特殊的“學生”聽了村官專業學生的部分課程,還聽了河南農大為他們安排的特色講座。
在開設村官專業後不久,河南農大便將村官專業的培養對象擴展到了在職的大學生村官,利用自身優勢和在村官培養方面的經驗,為一些地方的在職大學生村官進行培訓。
為了更好、更快地培養大學生村官,2009年5月12日,河南農大又從全校大三學生中選拔60名學生補充到村官專業中。鄭東方說:“這些從眾多學生中選拔出來的優秀學生熱愛基層工作,願意到農村去,工作積極性和能力都有保障。我們提前一年對他們進行村官工作方面的強化培養,能進一步提高他們畢業後的實際工作能力。”
2009年4月,河南農大與安陽市湯陰縣達成了一項協定,由湯陰縣選擇15個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農村成立“村官鄉村工作站”。學校從大三學生中選拔出來的60名學生,將在2009年9月接受由高校專家、省市縣領導和現任優秀大學生村官主講的為期一個月的強化培訓後,進入該縣工作站做見習村官。
對這60名學生的畢業論文的要求與村官專業學生相同,圍繞所在村的發展進行開題和寫作;畢業後,他們除能獲得原專業學士學位外,還可能獲得管理學學士學位。
著手在全國創新性地建立“村官鄉村工作站”,就是希望使村官們留得住、流得動。我們希望把村官專業打造成培養農大學子投身新農村建設的搖籃、全國大學生村官的培訓平台和國家大學生村官建設工作的探索實驗地。
評論
對河南而言,高校的教育方向要有所調整,在專業設計、課程安排上應該適應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比如高校可以嘗試設定與農村基層管理、農村政策研究、新農村建設相關的“村官”專業。 有人說,在現代社會裡,“村官”已經不是“萬金油”,哪兒疼疼痒痒的,抹點兒都行,而是需要專門的知識、經過專門的訓練。但是,按傳統的教育觀,“村官”要作為一個專業來設立,可能並不成立。
根據現代教育的國際經驗,這種在大學教育中嚴格地按學科專業設定課程的方式已經大大落後了。有國際著名的大學已經是按“Program”來安排學位課程了。這個英文單詞可以翻譯成“項目管理”。傳統的學科專業劃分是很嚴格的,壁壘森嚴。而新的“項目管理”式的課程設定或教學計畫是根據社會需要或人力資源市場的需要來安排課程的。譬如,社會需要“村官”,而當一個“村官”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識呢?如果按學科和專業來考慮,既是“官”,那么就應該學行政管理學;“村官”本是民眾自治組織的“頭”,那似乎又應該學社會工作專業;要到村里當帶頭人,不懂經濟怎么行呢?又應該學經濟學;要到農村,不懂農業又如何是好,所以還是應該學農學……五花八門,不一為足。既然如此,可不可以把這些相關的知識,包括行政管理學、社會工作學、經濟學、農學等等經過篩選,組織到一個“Program”中,讓要當“村官”的學生來學習。加之重視實習的安排,經常下基層,那么,一畢業,就不啻一個“準村官”了。
更有人擔憂這種“村官”專業是否當真具可行性。中國農村需要人才,包括管理方面的人才。想當村官的農民,大有人在。農村里不乏經商成功、朝思暮想在村里弄個一官半職的人。他們看書不少,知識雖不敢說一定比得過大學畢業生,起碼也在與時俱進。他們管理企業的經驗,想必不會比應屆大學畢業生少。他們長期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了解,對農民的熟悉程度,也不會遜色於城市生活慣了的大學畢業生。
設立“村官”專業是否能起到預期的作用還需要時間來檢驗。試點為主、慎重前行,是目前應該掌握的分寸和尺度。否則造成人才、教育資源的浪費將是無法彌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