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北洋
李鼎新,福建侯官人,1886年李鼎新學成回國,調入北洋艦隊,授以五品軍功補用千總。1889年(光緒十五年)2月,清政府按《北洋海軍章程》額設官缺任命各級軍官,以五品軍功補用千總李鼎新升署右翼中營游擊,任“定遠”艦副管駕。1892年李鼎新三年期滿,實授右翼中營游擊。
甲午之戰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9月李鼎新隨艦隊參加了黃海海戰,海軍提督丁汝昌在“定遠”艦指揮中彈受傷,李鼎新協助管帶劉步蟾指揮作戰,發炮擊傷日艦多艘,表現出色。10月21日,李鴻章奏保海軍出力員弁,李鼎新以參將儘先補用,並賞給“振勇巴圖魯”勇號。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2月,“定遠”艦在威海保衛戰中中雷擱淺,李鼎新旋即以水雷自行炸毀以免資敵,北洋艦隊覆滅後,李鼎新於3月間呈文條陳海戰失敗的教訓,並據以提出整頓海軍的具體建議。4月,署理北洋大臣王文韶上奏糾參北洋海軍失職官員,李鼎新亦被“暫行革職”,“聽候查辦”。
復出任職
1901年11月李鴻章病死,袁世凱繼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開始大力整頓北洋陸、海軍,奏請重新啟用部分被革職的海軍將領。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3月,直隸總督袁世凱為恢復北洋水師,奏請起用部分被革職海軍將領,李鼎新因此“開復原官”,任“海圻”艦管帶。1905年5月16日署“海圻”巡洋艦管帶兼駐山海關艦隊副都統。1910年4月8日調籌辦海軍事務處第六司司長,12月簡授海軍正參領。
1911年(宣統三年)2月,清政府成立海軍部(尚書載洵),李鼎新署理海軍部軍法司司長,掌管軍事司法懲罰等事宜。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全國掀起反清浪潮。
民國風雲
1912年(民國元年)1月民國成立,2月清帝下詔退位,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劉冠雄出任海軍部總長,9月6日李鼎新任海軍部參事,赴各省檢閱軍艦。11月6日授為海軍少將。12月4日海軍總司令黃鐘瑛病逝,海軍總長劉冠雄保舉李鼎新接任。12月11日李鼎新任海軍總司令,並晉授為海軍中將,海軍總司令部駐上海高昌廟。1913年3月袁世凱和趙秉鈞派刺客暗殺了宋教仁,4月陰謀敗露引起國民黨人激烈反抗,袁世凱令李鼎新協同上海鎮守使鄭汝成共謀在上海鎮壓革命黨人,李鼎新調“楚泰”號炮艦、“海籌”號巡洋艦等到上海,加強海軍在滬的力量。7月12日“二次革命”爆發,李鼎新立即傳令海軍加強警戒。7月18日陳其美在上海宣布獨立,23日討袁軍向江南製造局進攻,李鼎新將“海軍總司令部”移到“海籌”艦上,指揮艦隊開炮轟擊討袁軍,革命軍遭受慘重損失後被迫撤退。8月4日北洋政府特授李鼎新以勛三位,8月20日加海軍上將銜,以籌其“功”。
1915年8月北京成立“籌安會”,袁世凱加緊帝制步伐。12月5日,李鼎新及駐滬海軍高級軍官正在宴請來滬視察的薩鎮冰,陳其美、楊虎等革命黨人等聯絡“肇和”艦上的一些官兵,裡應外合,奪取駐泊在高昌廟的“肇和”軍艦,發動“肇和起義”,袁世凱令李鼎新“將該艦擊毀”,他以十萬元賄賂臨近的“應瑞”、“通濟”兩艦攻擊“肇和”艦,6日“肇和”艦起義失敗。12月21日袁世凱令海軍總司令李鼎新褫職留任,並褫奪上將銜海軍中將。
1916年1月,全國反對袁世凱鬥爭風起雲湧,李鼎新受處分後對北京政府不滿,上海張繼等人積極聯絡李鼎新駐滬海軍加入反袁行列,並公舉他為海軍總司令。6月5日李鼎新在上海率第一艦隊脫離北京政府加入護國軍,下令駐福州等地海軍艦艇赴上海待命。6月6日袁世凱死,李鼎新當即取消前令,靜待時局和平解決。6月9日,孫中山發表規復《臨時約法》宣言,並電請黎元洪“恢復約法”、“尊重國會”,李鼎新回響孫中山宣言,但國務總理段祺瑞不肯重開國會,海軍又重新醞釀獨立。6月16日,繼任大總統黎元洪再授李鼎新為海軍中將,並再次加海軍上將銜。6月24日,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的四艘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衝破福建督軍李厚基的阻攔由福州駛抵上海,25日李鼎新率四艦與第一艦隊會合,李鼎新、林葆懌、曾兆麟(練習艦隊司令)宣布加入護國軍,聲明在“恢復臨時約法”和成立正式內閣之前,海軍拒絕接受北京政府的任何命令,迫段祺瑞答應恢復舊約法和國會,隨即成立了“海軍駐滬臨時總司令部”,李鼎新任總司令。6月26日李鼎新電告西南各省在廣東肇慶成立的軍務院,表示海軍和軍務院“相與始終”,軍務院回電支持海軍行動,並宣布李鼎新為軍務院撫軍。6月29日,段祺瑞被迫接受南方要求,聲明遵行《臨時約法》召開國會。7月14日護國軍軍務院宣布撤銷,8月1日國會召開,8月15日李鼎新宣布取消海軍獨立,仍隸屬於北京政府海軍部。
1917年1月20日,北京政府授李鼎新將軍府, “曜威將軍”名號,他常作為大總統代表被派往各地處理有關海軍事務。1918年秋,李鼎新前往武漢、岳州、上海、廈門等地慰勞各艦隊。1919年2月南北“和平會議”在上海召開,7月21日,程璧光和林葆懌率領第一艦隊舉義南抵廣州,並於次日發表海軍護法宣言,海軍發生分化,李鼎新到廈門為促成第一艦隊北歸奔走。10月10日李鼎新給予二等大綬嘉禾章,被派赴日本參觀閱兵典禮。1920年10月,林葆懌與北京政府海軍總司令藍建樞等聯合致電北京政府與廣東軍政府,宣布南、北海軍統一,李鼎新再次被派赴廈門等地,會同辦理北歸海軍各艦的修理及官員待遇問題。1921年5月14日,李鼎新繼薩鎮冰任北京政府靳雲鵬內閣海軍總長。10月12日晉授海軍上將,依附於控制著北京政權的直系軍閥。12月24日梁士詒組閣,25日李鼎新仍為海軍總長。
1922年1月,海軍部總長李鼎新侵吞軍餉,上海海軍艦隊司令蔣極等截留兩淮鹽稅以抵充。6月12日署顏惠慶內閣海軍總長,8月5日署唐紹儀內閣海軍總長,9月19日署王寵惠內閣海軍總長。10月10日晉授勳二位。10月福建政局巨變,徐樹錚策動閩北鎮守使王永泉聯合粵軍許崇智進攻福建督軍李厚基,駐馬尾的海軍將李厚基扣留,大總統黎元洪令李鼎新立即採取對策,他派海軍部司長林葆綸前往馬尾處理,同時令楊敬修在馬尾設立海軍警備司令部,統一指揮在馬江的艦隊和陸戰隊,北京政府重新控制駐閩海軍,不久李厚基被釋放。11月29日仍署汪大燮內閣海軍總長,12月12日海軍部令自海參崴逃上海之俄白黨軍艦出境。
1923年1月4日張紹曾任國務總理,仍以李鼎新署海軍總長,1月25日實任海軍部總長。1924年1月12日滿清遺老孫寶琦組閣,李鼎新再任海軍總長。9月14日顏惠慶內閣成立,李鼎新仍任海軍總長。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直系軍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失敗,31日李鼎新隨之去職,改任海軍部軍事顧問。1926年5月13日隨顏惠慶內閣復海軍總長職,當日免職。6月22日,北京政府授李鼎新“曜威上將軍”名號,但他再也沒有擔任過實際職務,賦閒在家。1929年4月任國民政府海軍部高級顧問。李鼎新是民國海軍元老之一,長期依附直系軍閥,且能適應各方面關係,在海軍中享有較高威望。
1930年李鼎新病逝於上海,終年六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