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鑫荃(1921-2004)北京評書名家。河北安次人。自幼酷愛評書藝術,師承評書老藝人段興雲,並私淑連闊如、馬連登等評書名宿。1959年加入北京宣武說唱團,積極說演新評書,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並播出《紅岩》、《平原槍聲》等新書,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和喜愛。1962年在中國曲協舉辦的說新書交流會上,與袁闊成同被譽為“說新書的帶頭人”。2000年北京市文聯對其五十年來為繁榮文藝事業所作的積極貢獻予以表彰。
人物履歷
李鑫荃先生少年時在糧店學徒,酷愛評書藝術,師承評書老藝人段興雲先生並私淑評書大師連闊如、馬連登等。
李鑫荃先生鑽研評述藝術幾十年,且悟性極佳。創作並出版了《雍正劍俠圖》《忠義響馬傳》《和氏璧》等,擅演書目有《東漢演義》《三國演義》《隋唐演義》《大破銅網陣》等,他表演沉穩,表述細膩,評批有據,刻畫人物生動傳神,體現了“功夫在書外”的深厚藝術造詣。
1959年,李鑫荃先生加入北京宣武說唱團,積極說演新評書,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並播放了《紅岩》《平原槍聲》等新書,深受廣大聽眾歡迎和喜愛。
1962年李鑫荃先生被中國曲藝家協會評為“說新書的帶頭人”;
2000年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對李鑫荃先生50年來為繁榮文藝事業所作的積極貢獻提出表彰。
2004年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李鑫荃先生,因糖尿病併發症醫治無效,於2004年8月25日21時1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人格魅力
李鑫荃先生一生淡泊名利,為人正直從不趨炎附勢,認真作藝,坦蕩做人,行為規範,堪稱楷模。北京電視台錄製的《三國演義》等音像、書籍等,已成為李鑫荃先生留給後人的寶貴藝術財富。李鑫荃先生的逝世,是北京曲藝界的一大損失。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永遠懷念這位傑出的評書表演藝術家並把他畢生所鍾愛的評書藝術事業繼承下去使之發揚光大。
他天分極高,過目不忘,說書時連批帶評,詩詞典故信手拈來。他為人耿直要強,惹來不少禍端。“文革”期間,他被下放到煤廠送煤,一送就是十年,藝術生涯的黃金時代被荒廢了。
“文革”後,李鑫荃也曾有復出的機會,但因種種原因幾次未能實現。後因年齡、身體等緣故他淡出舞台,從聽眾的記憶中漸漸消失。他對學藝者往往傾囊相授。2003年“非典”期間,他曾躺在病床上向連麗如傳授《雍正劍俠圖》。但由於他在選人方面極為挑剔,得到他親傳的並不多。
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天分,一直是李鑫荃的心病。據親屬回憶,他臨去世前曾說:“我死不可惜,可惜的是我這一身的能耐。”
說書生涯近60年的李鑫荃對自己從事的事業,情有獨鍾,他對說書人應具備的素質深有體會。他說:評書藝人過去稱為說書先生,必須有學問、有文化、有豐富的社會知識和歷史知識,有了這些,你說書才能入情入理,才能恰如其分地評價好歷史人物,才能說好符合人物身份、符合人物性格對路的話。前幾年電視台播出電視劇《戲說乾隆》飾演乾隆的鄭少秋把“伯勞飛雁”,說成“勞伯飛雁”,李老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把鳥名念顛倒了,是缺少知識的表現,有的評書演員說清代書把黃天霸說成五品副將,李先生也大為光火,他說清代重武輕文,副將在清代地位僅次於總兵、官價從二品,怎么變為五品,顯然也是缺乏知識所致。
積幾十年說書經驗,李鑫荃總結說,要說好書必須要增強博學強記的本領,說《三國演義》,我曾下功夫背了兩年半,人名背、地名背、對話背、詩詞歌賦背、三國演義中的“銅雀台賦”諸葛亮的“出師表”我都背得滾瓜爛熟,這些東西背熟了,自然說得流暢、平穩、有滋有味,就能把觀眾黏糊住了。
李鑫荃常說:無書不益人,說書人應當儘可能給觀眾更多的知識,李先生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平時注意積累知識,能把書中很多的成語典故,說得透徹準確。比如他說三國說到失街亭時,很多觀眾都不理解,街亭明明是馬謖不聽王平勸告,我行我素才丟失的,王平及時向諸葛亮作了匯報,為什麼事後王平反倒挨打?李先生這裡就破解到王平挨打事出有因,他當初給曹將徐晃當副將時就因打賭慪氣,犯見死不救的毛病,這次是故伎重演,哪兒有不挨打的道理。這裡把諸葛亮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說得十分有理。
藝術成就
李鑫荃颱風沉穩,表述細膩,評批有據,精於典故,刻畫人物生動傳神,體現出“功夫在書外”的深厚藝術造詣。創作並出版《雍正劍俠圖》、《忠義響馬傳》、《和氏璧》等評書作品,擅演書目有《三國演義》、《隋唐演義》、《小五義》、《大破銅網陣》、《雍正劍俠圖》等。
李先生自1983年後,曾用了八、九年的時間整理加工了《雍正劍俠圖》演出本,其中上半部120萬字已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後半部約100萬字也整理完成尚未發表。
李鑫荃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曾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了不少部傳統評書和現代評書,這些書目播出時,好評如潮,在觀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6年他應北京音像公司之邀,錄製了全部《三國演義》大約200多段,這部三國演義的錄像曾於1989年播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