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省印

李省印是一名中國及陝西省發明協會會員副研究員,畢業於西北農學院植物保護系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李省印,男,1957年10月生,陝西省永壽縣人,漢族,副研究員,學士,中共黨員。1981年12月畢業於西北農學院植物保護系,獲農學學士學位。同時留任在陝西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一直從事科研和推廣工作迄今。中國及陝西省園藝學會會員,中國及陝西省發明協會會員。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赴匈牙利布達佩斯卡爾文紐什大學做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

蔬菜、瓜類和食用菌抗病育種與栽培的科研與推廣。先後主持國家與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蔬菜抗病突變體細胞篩選技術的研究”各1項;主持陝西省農業重點推廣項目“塑膠袋地栽黑木耳技術推廣”和國家財政部以大學為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專項“無公害厚皮甜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各1項;主持楊凌示範區專項基金資助項目“平菇種內原生質體分離與融合雜交育種及技術研究”和西安市農業攻關項目“杏鮑菇品種篩選及栽培技術推廣”各1項;第二主持國家星火計畫項目“甜瓜產業化開發與套用”和西安市科技計畫項目“閻良區甜瓜科技示範園建設”,主要參加國家財政部以大學為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專項“閻良甜瓜試驗示範站”等研究與推廣項目各1項;參加國家和陝西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大白菜、甘藍優質、多抗、豐產新品種選育及育種技術研究”及 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甘藍與蘿蔔屬間非對稱細胞融合的研究”5項。

主要學術成果(省級以上)

獲科技獎勵10項,主持育成通過省級品種審定2個。
(1)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種群鑑定與蕪菁花葉病毒抗血清製備及套用的研究,1988年12月獲陝西省農牧業科技成果三等獎(第3名);
(2) 甘藍抗病豐產新品種秦菜3號,1989年12月獲陝西省農牧業科技成果二等獎(第3名);
(3)優質多抗豐產的秦白一號、秦白二號大白菜新品種,1993年3月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6名);
(4) 中國蕪菁花葉病毒株系劃分及大白菜抗源,1990年8月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11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本單位第2名) ;
(5)大白菜異源胞質雄性不育系的選育,1994年1月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獲1994年國家發明專利(第7名) ;
(6)甘藍抗病新品種––秋抗,1998年3月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5名);
(7) 秦白系列大白菜品種推廣,1999年3月獲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一等獎(第9名);
(8) 優質多抗豐產的秦白三、四、五、六號大白菜新品種及其育種技術,2000年6月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0名);
(9)優質多抗豐產秦白系列大白菜品種的選育及推廣,2004年1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7名);
(10)甘藍多抗、優質、豐產新品種秦甘80選育,2004年2月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7名)。
(11)“陝耳3號黑木耳”新品種,通過陝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1年2月(主持選育)。
(12)“陝甜1號甜瓜”新品種,通過陝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登記,2010年8月(主持選育)。
在蔬菜、瓜類和食用菌科研與推廣中,完成了陝西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種群鑑定與蕪菁花葉病毒抗血清製備及套用、大白菜對TuMV和P.P.苗期復抗鑑定技術、白菜對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的三抗性鑑定與篩選標準、中國蕪菁花葉病毒株系劃分及大白菜抗源、大白菜抗蕪菁花葉病毒(TuMV)遺傳規律、蔬菜抗病突變體細胞篩選技術、食用菌栽培技術,無公害甜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參加育成秦白系列抗病白菜品種(‘秦白1號’、‘秦白2號’、‘秦白3號’、‘秦白4號’、‘秦白5號’、‘秦白6號’)、甘藍系列抗病甘藍品種(‘秦甘3號’、‘秋抗’等)和主持選育‘陝耳3號黑木耳’、‘優生1號平菇’、‘陝甜1號’甜瓜新品種及無公害甜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等在生產上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和套用。制訂和實施推廣套用無公害厚皮甜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方案和無公害甜瓜生產技術規程與標準;舉辦各種技術培訓,在甜瓜主要產區全面開展科技入戶和科技推廣網路建設工程,扶植產供銷一條龍的農村瓜菜專業合作社。

主要學術論著

參編學術著作6部,發表科技論文40餘篇。
(1)柯桂蘭主編,李省印等編委.現代農業科技專著大系,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專項《大白菜育種學》,本人撰寫《第七章抗病育種》部分,約11.0萬字(P127~193,67×1600),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2010年3月,第一版,印數1–2000,700千字。
(2)李省印,柯桂蘭,宋胭脂.大白菜抗蕪菁花葉病毒(TuMV)遺傳規律的研究,《陝西農業科學》,1991,(1):1~4;
(3)李省印,孫振久,張恩慧.蔬菜抗病突變體細胞篩選技術的研究,《中國學術期刊文摘》,1995,1(增),生物科學,950Z0146:40;
(4)李省印,柯桂蘭,胡彩霞.白菜對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的三抗性鑑定與篩選標準,《西北農業學報》,1996,5(1):35~38;
(5)李省印,姚軍生.大塑膠袋地栽黑木耳技術研究,《西北農業學報》,1999,8(3):67;
(6)李省印.韭菜(黃)黑根病的診斷與防治,《西北園藝》,2001,(3):42;
(7)李省印,常楊生,常宗堂.芹菜病毒病症狀分析與毒原種類鑑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7):85~88及92;
(8)李省印,常楊生,胡彩霞, 李孟樓, 姚軍生,李鳴雷.代料地栽黑木耳新品種‘陝耳3號’,《園藝學報》,2004,31(4):565;
(9)李省印.陝西主要食用菌的栽培技術發展淺析,《食用菌》,2004,(5):5~6;
(10)李省印,李孟樓,胡彩霞,張勇,常楊生.平菇種內原生質體分離與融合雜交育種技術及套用,《西北農業學報》,2004,13(4):146~151;
(11)李省印,常宗堂,張勇,魚小輝.杏鮑菇品種比較及栽培技術研究,《食用菌》,2005,(3):13~14;
(12)李省印,劉延虹,常宗堂,成涇陽.大蒜爛根病的診斷與防治,《西北園藝蔬菜專刊》,2005,(3):33~34;
(13)李省印,杜軍志,常宗堂,袁萬良,司立征,張會梅.甜瓜萎蔫性病害不同病因診斷與對症施治措施,《北方園藝》,2009,(6):162~164;
(14)李省印,杜軍志,常宗堂,袁萬良,司立征,張會梅.,微生物菌劑防治甜瓜葉枯病的效果,《中國瓜菜》,2009,(6):25~26;
(15)李省印,杜軍志,常宗堂,袁萬良,司立征,張會梅.陝西厚皮甜瓜生產發展形勢淺析,《北方園藝》,2010,(5):236;
(16)李省印,杜軍志,常宗堂,袁萬良,司立征,張會梅.陝西早春甜瓜產業化發展研究與推廣態勢分析,《中國園藝文摘》,2010,(7):46~4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