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達

李生達

李生達(1890—1936),字舒民,山西晉城人。1890年生於晚清末年的山西省澤州府鳳台縣(今山西晉城市城區)。 1909年,考入山西陸軍國小堂第四期。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李生達參與武裝維持革命後的太原市面秩序。此後李生達考入保定軍校第五期學習。1918年,鎮守山西的同盟會資深會員閻錫山在太原開辦幹部培訓班,李生達擔任乾訓隊隊副。 1926年,閻錫山與直、奉聯手,狙擊馮玉祥的西北軍。此役,李生達立下大功,升至山西陸軍第十五師師長,從而進入了閻錫山的高級將領行列。北伐開始後,閻錫山立刻反戈攻擊張作霖。李生達被閻錫山派出進攻華北,連敗奉系張作霖的東北軍。李生達因功升任為軍長,並與傅作義一起駐軍天津一帶。1935年國民黨“五大”改選,蔣介石要閻錫山推薦一名中央委員,閻錫山推薦了李生達。這樣,李生達與閻錫山、傅作義等人一起成為國民黨中央委員。1936年5月31日被暗殺身亡。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李生達 李生達

李生達(1890—1936),字舒民,山西晉城人,1890年生於晚清末年的山西省澤州府鳳台縣(今山西晉城市城區) 。

李生達兄弟五人,本人行三。其長兄李生裕系同盟會員,辛亥革命中曾因勸降了清廷潞、澤二府及遼、沁兩州,當了民初山西平順縣的首任縣長。李生達少時便隨其兄就讀於晉城及平順縣城內。

1909年,考入山西陸軍國小堂第四期。山西陸小先後出了大批山西近代軍事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張培梅、榮鴻臚(一期生);孫楚、周玳、楊愛源(二期生);趙承綬 (三期生);李服膺(同為四期);傅作義、續範亭(五期生)等。陸小後轉為北京清河陸軍第一中學。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李生達參與武裝維持革命後的太原市面秩序。此後李生達考入保定軍校第五期學習。後任山西諮議局臨時議員,辛亥革命中曾因勸降了清廷潞、澤二府,遼、沁兩州,當了民初山西平順縣的首任縣長。

1918年9月軍校畢業後任晉軍第5團(團長劉樹藩)第1營排長、連長。

1925年1月升任第5旅(旅長豐玉璽)第10團(團長張蔭梧)第1營營長。

1926年4月代理第10團團長。9月升任第5旅旅長。10月9日授予陸軍少將加中將銜(北洋政府)。

1927年4月升任國民革命軍第3集團軍第15師(轄一旅一團)師長。

1928年7月升任第5軍(轄第5師、第16師)軍長。9月第5軍縮編為第3集團軍暫編第5師(師轄三旅),任少將師長。10月暫5師改稱第36師(師轄三旅),仍任少將師長。

1930年1月1日獲頒三等寶鼎章。3月第36師擴編為第3方面軍(總司令徐永昌)第4軍(轄第10師、第11師、第12師),升任第2路軍(總指揮傅作義)中將副總指揮兼第4軍軍長。

1931年1月第4軍縮編為東北邊防軍第9師(師轄兩旅),任中將師長。6月邊9師改稱第72師(師轄兩旅),仍任中將師長。

1934年10月27日升任第19軍中將軍長兼第72師師長。11月兼任江西第2綏靖區(司令官劉興)副司令官。

1935年4月8日敘任陸軍中將。7月辭綏靖區副司令官兼職。

1936年2月26日任陝甘寧青四省“剿匪”總指揮部(總指揮陳誠)副總指揮兼剿匪第3縱隊司令、第19軍軍長、第72師師長。5月30日在山西離石被暗殺。7月23日追贈陸軍上將。

活動年表

辛亥革命期間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山西陸小亦很快被捲入太原的革命洪流,李生達和他的同學們一道參與了反對清廷、宣傳共和的活動,並武裝維持革命後的太原市面秩序。繼因清軍反攻大同,李生達與陸中學生趙承授(時任分隊長)參加了續桐溪、弓富魁領導的“忻代寧公團”。公團三千餘人乘國民革命軍北路軍總司令張瑜與清軍主力酣戰於雁門關之隙,於11月28日(農曆辛亥十月初八)在崞縣誓師北進,出繁峙,經茹越口,部隊不顧山道崎嶇,大雪沒膝,晝夜兼程,出敵不意,12月3日取了應州,次日,又攻占了懷仁,5日下午8時,鎮遠隊排長李生達等率先由西門進入大同。次日,清軍總司令郭殿邦率毅軍20營陳希文,淮軍十營楊永泰部萬餘人將大同城包圍,並用重炮每日向城內轟擊。李生達所屬鎮遠隊守衛西城,戰事頗激,官兵晝夜嚴防,並於半夜數次縋城而出,對敵偷襲。時值隆冬嚴寒,城內炭火殆盡,乃拆屋焚箱而燒。因商民均閉戶,民軍粥飯不繼,但鬥志旺盛。苦守三十餘日,至次年元月12日(農曆辛亥十一月廿四)始由杜上化等出面議和。李生達後即考入保定軍校第五期學習,上、下屆同學中較著名的有傅作義、陳長捷、李服膺等。

1918年秋

1918年秋,商震籌辦太原學兵團幹部訓練隊,時李生達與保定軍校第五、六期畢業的同學楚溪春、李世傑、王靖國、王廷英、李服膺、張蔭梧等同在乾訓隊當隊副。

1919年

1919年,乾訓隊擴為學兵團,下設12個連,李生達任第3連連長。學兵團實質是一所閻錫山辦的軍校,對教育部稱斌業中學,對陸軍部報為步兵第9團。

1926年

1926年,直奉軍閥聯閻發動所謂“討赤之役”,對馮玉祥作戰。馮軍圍攻大同城時,李生達任山西陸軍第10團1營營長,負責大同北門防務,遭到猛烈攻擊。戰事最激烈時李營每兵一晝夜扔手擲彈近30箱。城內晉軍苦撐日久,軍心動搖,漸有開門投降之議。是時李生達升任第10團代團長,力主抵抗。雙方對峙5個月,馮軍終不能克,且因全局受牽制,無法集結主力於雁門關,乃被迫撤回綏遠以西的五原一帶。李生達因在此戰役中的表現,受到閻錫山的器重,數月之內由營長而團長、旅長,並擢升第15師師長兼晉北鎮守使。

1927年9月

1927年9月,閻錫山進攻張作霖。李生達的第15師沿京綏線進至宣化以西的懷安,於此擊潰奉軍高維岳部,占據了宣化。在繼續向前推進中與奉軍湯玉驎、馬作相、萬福驎等部主力在宣化以南的泥河子發生遭遇,激戰六天六夜,李師受到重創。一時晉軍左路軍處於劣勢,奉軍追擊到繁峙一帶。由於李生達回師阻擊,總指揮商震得以順利率各部退到大同,部署在雁門關至龍泉關一線設防。此後,李師在繁峙一帶憑險固守。

1928年3月

至1928年3月,蔣、閻、馮聯合對張作霖作戰,李生達師由渾源經靈丘,向淶源方向急進,直插保定側背,配合晉軍各部南北夾擊,全殲奉軍王樹常軍及李振堂師。5月下旬,晉軍攻占了保定。此時,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奉系各部混亂,失敗。閻錫山占領了平、津。是年5月,李生達升任第5軍軍長。

不久,第5軍改編為第36師,李生達任第36師師長兼北寧路警備司令。

1930年4月

1930年4月,蔣、閻、馮中原大戰揭開戰幕,李生達任第二路軍副總指揮(總指揮傅作義)兼第4軍軍長(轄陳長捷、段樹華、霍原璧三個師),率部沿津浦線攻擊前進。初戰順利,奪取了幾處黃河渡口,從樂口、長清、東阿渡過河,經過激戰,攻占禹山,將蔣軍壓迫至黃河以南的歸德。蔣軍企圖憑藉歸德鎮的強固工事固守,並賴此作為濟南的屏障。初,傅作義令馮鵬翥的第9軍所屬高鴻文師附炮兵攻擊,終因歸德外壕深且寬,屢攻不下。李生達改令馮軍黃光華師進攻,又進展緩慢。李怒,欲殺黃,黃乃細審蔣軍陣地薄弱環節,改變打法:以全師附山炮一營,與黃河北岸之晉軍炮兵協同配合。一時,兩岸眾炮齊發,南岸黃師全師旋行凌厲兇猛的集團衝鋒。未幾,蔣軍不支,大敗,遂放棄歸德,退至長清,晉軍追亡逐北,蔣軍復由長清退至濟南。濟南的韓復榘亦不事抵抗,率部沿膠濟線退至臨淄河岸,晉軍遂占領濟南。隨後,李部越大汶口猛攻曲阜,遇到蔣軍頑強抵抗,激戰三日,李生達所屬段樹華師傷亡達兩個團,猶未克。九月間,因傅作義兵敗於泰安,蔣之陳誠19路軍在青島登入增援。馮玉祥部吉鴻昌、梁冠英、石友三中途被蔣收買,更兼張學良通電擁蔣,率部入關。精疲力竭的閻馮聯軍不堪受此打擊,於是全線總潰退,損失奇重。李部第4軍撤退至山西遼縣、和順、昔陽及平定一帶。

是年12月,閻錫山敗逃大連,山西納入張學良的指揮範圍。1931年春,李部被改編為72師,李生達任師長。

1931年冬

1931年冬,國民黨中央五中全會在南京召開,李生達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會後,蔣介石召見李生達,曾贈給現款15萬元。

1933年夏

1933年夏,72師由晉東南開到石家莊,準備參加長城抗戰。在石家莊期間,蔣介石於井陘礦務局召見李生達兩次,發給專用密電本,並指定石家莊秘密電台供其直接與蔣聯繫。從1931~1934年間,李生達與蔣介石的親信熊式輝、陳誠、顧祝同、劉峙、楊永泰、孔祥熙、陳果夫、賀耀祖等函電頻繁,互相饋贈,過從密切。

1934~1936

1934年10月間,蔣介石任命李生達為第19軍軍長兼72師師長。

1935年12月,李生達在南京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36年4月,蔣中央決定派李生達率山西軍隊15個團進軍陝北。另蔣系13軍湯恩伯部、李仙洲的21師、高桂滋的84師、高雙成的86師,悉歸其指揮。由於李靠攏蔣介石,閻錫山遂起害李之心。當李生達5月30日上午10時由太原到離石指揮部後,5月31日早2時即被其衛士熊希月(據多種跡象分析已被閻收買)刺殺。李死後,蔣介石派張學良、陳誠為之治喪,撥款4萬葬之于山西晉城 窯坡,並追認其為陸軍上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