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民

李河民

李河民1922年6月l 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高雄縣一個手工業製造者家庭。著名病毒學家李河民從事衛生防疫、疾病預防和控制、生物製品科學研究和生物製品標準化研究工作至今已有60年之久。歷經改革開放30年風雲突變,見證了中國病毒學研究的發展歷程。他為中檢所培養博士生和碩士生20多名,為B肝疫苗等方面的研發、創新作出了突出貢獻。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老年時期仍奮鬥在病毒研究第一線,如其座右銘所言“生命不息,報效祖國之心不止。”

基本信息

李河民李河民近照
李河民1922 年6 月l 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高雄縣一個手工業製造者家庭。著名病毒學家李河民從事衛生防疫、疾病預防和控制、生物製品科學研究和生物製品標準化研究工作至今已有60 年之久。歷經改革開放30年風雲突變,見證了中國病毒學研究的發展歷程。他為中檢所培養博士生和碩士生20 多名,為B肝疫苗等方面的研發、創新作出了突出貢獻。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老年時期仍奮鬥在病毒研究第一線,如其座右銘所言“生命不息,報效祖國之心不止。”

簡介

李河民,男,1922年生。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原所長、中國著名的病毒學家。

工作經歷

李河民李河民著作
1944年9月,李河民於東京醫學專門學校(現為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李河民回到祖國的首都北京(當時稱北平),希望能用自己的醫術解決人民的傷痛,盡一個醫生的本份。

1946年6月,李河民參加了白求恩醫大附屬醫院內科的工作。不久轉勤到晉察冀軍區後方醫院,後來在正定一家農場裡利用舊房於1948年4月成立了華北防疫處,經幾個月的籌建後開始生產牛痘疫苗破傷風類毒素和抗毒素

1949年10月1日後不久,他接到軍委衛生部指示,任北平軍管會衛生部聯絡員帶隊(5人)去察北地區調查爆發疫情的原因。

1950 年,他任中央衛生部防疫總隊大隊長。

1951年,李河民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留學生被派往蘇聯深造。4年的學習,使他對病毒變異問題的研究產生了濃厚興趣,並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獲得了醫學副博士學位。

1955 年回國後在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中檢所)工作,歷任中檢所病毒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在此期間,李河民研究員還兼任衛生部生物製品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衛生部科學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肝炎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科委藥械生物製品組副組長、《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病毒分冊副主編、《微生物學報》副總編、《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主編和名譽主編等職。李河民同志還擔任過北京市政協常委、全國台灣聯誼會副會長兼北京市台灣聯合會會長和名譽會長。

從1956年開始,李河民帶領幾名青年助手,在設備簡陋的實驗室,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研製乙型腦炎活疫苗的工作。最繁重的工作是選擇原始毒株。並於1966年培育出穩定性和免疫性都良好的乙腦活疫苗弱毒株SA5-3株。後來採用乳小白鼠皮下連續傳代的方法,使免疫性顯著提高,再經蝕斑技術,終於成功地篩選到一株高度減毒、穩定性好、不易返祖而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株SA14-14-1株。經衛生部批准在大範圍內安全性和流行病學效果觀察,保護效果為80%~90%。這項科研成果屬於國際首創,引起國際重視,被列為1989年全國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並於199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3年世界衛生組織西太辦事處主任到中國考察時,充分肯定了李河民等在肝炎研究上的成就,並經衛生部批准,確認他所領導的檢定所肝炎研究室為國家肝炎研究中心。

1981~1986年研製成功並成為順利通過剛成立的新藥審評審員會審查的第一個疫苗。血源疫苗由於原料來自帶B肝病毒人血漿,只能是過渡性製品,但其研究結果為發展基因工程疫苗的製備工藝和質量控制方法打下重要基礎。

研究與成果

李河民李河民論文集
上世紀80年代是基因工程技術套用熱潮,而且B肝疫苗是第一個人用基因工程疫苗,國內外眾多科學家利用這個新技術把B肝表面抗原(疫苗的主要成分)在多種真核和原核細胞中表達,以探討可行的生產路線,因而不可避免地發生不同觀點和意見分歧。李河民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會議上表示套用系統研究不同來源抗原的特徵,特別免疫原性,以選擇符合國情的生產和實用路線。也就是以新生兒為主要免疫對象,安全性和效果好、高產量、低成本的疫苗。他退到第二線後仍鼓勵和組織年輕技術人員把課題付諸實施,約達15年之久。使用國內外8個研製單位、4個品種,以國產為主的21個批號疫苗,在規範接種對象和檢測方法的條件下,對868名新生兒、2291名小學生和120名成人免疫接種觀察,同時結合實驗室對疫苗抗原特性和免疫機制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國產B肝釀酒酵母疫苗抗原無糖基化,對新生兒免疫效果好,與國外同類疫苗免疫原性相同;釀酒酵母疫苗成人接種產生抗體水平低,糖基化的脯乳動物細胞(CHO)表達的疫苗抗原誘導抗體滴度較高,適合成人使用;疫苗有劑量效應,同時重組酵母疫苗在新生兒誘導細胞免疫較早是免疫效果好的可能原因。根據上述經驗,李河民又主持了漢遜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其B肝表面抗原單位表達量高於釀酒酵母10倍以上,疫苗免疫接種後產生高滴度抗體。研究結果為制定全國B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李河民認為肝炎的優質診斷試劑在控制肝炎的診斷、防止傳播和科研中占有重要作用,是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他曾負責“甲、B肝系列標準化診斷試劑研製”國家“七五”攻關課題,組織國內9個科研和生產單位實施,並依據結果整頓了當時全國製品質量管理。還參加了“八五”和“九五”國家攻關課題研究C型肝炎診斷試劑,在制品質量標準質控參考品臨場考核方面提出了重要意見,促進提高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水平。

李河民在肝炎疫苗和診斷試劑的研究上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次、二等獎3次、三等獎1次。長期以來,他對我國麻疹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獸用狂犬病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等研究曾提出過許多精闢並有科學預見的見解,然而他也深刻體會到新世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未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有賴於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疫苗診斷試劑是生物製劑,生物技術日新月異,製品質量和品種不斷地在改進,中國已是疫苗生產大國,製品質量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不進則退,必須建立機制使質量和品種與時俱進。李河民雖已80多歲,但他一再強調,中國有可能也應該努力為世界特別是開發中國家人民提供疫苗控制傳染病貢獻自己的力量。

貢獻

李河民1945~2002年發表的論文專著130多篇(1994年以後發表的為100篇)。內容涵蓋衛生防疫、疾病預防和控制、病毒病原學和免疫學研究、生物製品研製和質量控制、生物製品標準化等學科和領域。李河民在不同時期工作,從一個方面反映了我國生物製品檢定工作的發展歷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