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40年,十二歲的李桑牧在文化名城桂林的一些進步刊物《新道理》《少年戰線》《新兒童》《自學》上發表童話、詩歌、散文十餘篇,文學才能初露鋒芒。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父親奉令調蘇北新四軍工作,家眷留於白區。李和弟弟隨母親漂泊至貴州,考入公費黔江中學高中部學習,課餘在貴陽《力報》繼續發表習作。抗戰勝利後,母子三人返湘,李宿疾復發,一直呻吟於病榻。雖病殘而意更堅,李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寫作,不斷為長沙各報撰稿。
新中國成立後蒙湖南省委組織部照顧,李得以住院治療和療養,遂開始在病床上系統學習和研究魯迅著作。1954年在《長江文藝》5月號發表其第一篇魯迅作品的研究論文:《卓越的諷刺文學——〈故事新編〉》,引起學術界熱烈討論。1956年,其第一部魯迅作品研究著作《魯迅小說論集》由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同年,因持續在省內外報刊發表作品被吸收為省作協會員,並由省委宣傳部推薦擔任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社外審稿工作,歷時30年。1959年,其第二部魯迅研究著作《心靈的歷程》出版,該書主要研究魯迅所創造的新型知識分子形象和魯迅前期思想發展。1963年,李作為長沙市文學界代表出席了全省第三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得以與同仁切磋技藝。除寫作之外,李還擔任了長沙市幹部業餘大學、市教師進修學院的短期教學工作。“文革”中生活日窘,但李仍矢志不移,堅持學術研究,撰寫了近百萬字的書稿。
1978年11月任省參事室科員,同年發表《阿Q典型的再認識》,在阿Q典型研究方面力求新的突破。1981年評論《魯迅思想和創作的幾點基本認識》獲長沙市文學獎,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4年作品《〈故事新編〉的論辯和研究》獲長沙市評論獎。1985年2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秘書。不久個人第三部魯迅研究專著《〈故事新編〉的論辯和研究》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遲暮之年,病體每況愈下,仍頑強完成了50萬字的《魯迅傳》和30萬字的《阿Q研究》,與病魔的抗爭和對文學的執著追求構成了其生命的全部。湖南省和長沙市的報刊多次發表介紹李在病殘境況中不懈工作的文章,華夏出版社出版的《不殘集——中國古今殘疾文藝家評傳》中亦曾收錄李桑牧傳。
李桑牧2009年4月病逝於長沙,享年82歲。
代表作品
《阿Q典型的再認識》
〈故事新編〉的論辯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