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李村鎮位於牡丹區西北部,鎮駐地李村集距城區25公里。全鎮總面積達105平方公里,耕地5800公頃。全鎮總人口6.22萬人,其中女3.01萬人。李村鎮民國初年屬菏澤縣臨河區,1932年改區為鄉。1942年秋至1949年8月,屬南華縣臨河區。1949年8月南華縣撤銷後,分別歸屬菏澤縣第六區(呂陵)和第八區(李莊集)。1952年春區下設鄉,境內有找李、大郭店、李村、油樓、任拐、魏樓6個鄉。1957年12月撤區並鄉,分別屬李村和高莊兩個鄉。1958年9月由李村、高莊兩個鄉合併成立臨黃人民公社,1959年1月改名高莊人民公社。1963年3月從高莊公社劃出45個自然村成立李村人民公社,1983年12月17日改建為李村鎮。2001年1月,原李村鎮和原李莊集鎮整建制合併為李村鎮。
行政區劃
李村集村、高李村村、劉李村村、辛寨村、找李村、大郭村、泮店村、朱莊村、西李莊村、東李莊村、宋樓村、梨園村、安莊村、大劉莊村、高寨村、王勝屯村、張閆樓村、蘭口村、賈莊村、郝寨村、油樓村、河口村、岔河頭村、馬廠村、左莊村、大屯村、白廟村、魏樓村、王河圈村、劉樓村、盧海村、楊鎮村、坡劉莊村、南孟莊村、何莊村、南龐莊村、石堯村、徐河村、西南隅村、西北隅村、曹莊村、朱莊村、程海村、西高莊村
區域位置
李村鎮地處“中國牡丹之鄉”——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西北部,北依黃河。
自然資源
李村鎮北魏時即為離狐縣城所在地,唐朝開國名將李勣(徐茂公)、中國佛教臨濟宗創始人——臨濟禪師均出生於此,境內有李勣墓、莊子完成《南華經》的莊子台、清末山東巡撫丁寶楨治理黃河的工程——障東堤、及其題寫的《障東堤碑》等古蹟。革命戰爭年代,又為冀魯豫邊區南華縣所在地。在新時期,李村鎮以其各方面的優勢成為各方人士的投資寶地。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李村鎮北與河南濮陽隔河相望,南靠菏澤市政府所在地——牡丹區,西接“西瓜之鄉”——東明,東臨“中國人發之都”——鄄城,區位優勢明顯。境內長(垣)東(明)黃河公路大橋、黃河浮橋連線魯豫兩省,日(照)東(明)高速直通山東半島,劉(口)民(權)公路直達市區,沿黃公路、黃河大堤公路沿河而建,四通八達。資源豐富,獨具特色全鎮土地寬闊,土質優良,光照充足,水利設施完善,油氣資源豐富。農業生產得天獨厚,形成了林業、畜牧、西瓜、棉花、水稻五大優勢產業,建有五處集貿市場和西瓜、林業兩大專業市場;林業生產自2000年以來發展迅速,全鎮營造速生豐產林5萬餘畝,防護林1.5畝,農田林網6萬畝,木材總蓄積量達25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31%;油氣資源儲量豐富,全區獨有,優勢明顯,已探明油氣儲量近4000萬立方米,是中原油田白廟油區所在地,現建有油井60餘眼,集氣站兩座。
經濟概況
設施完善,經濟騰飛鎮內建有初級中學三所,衛生院三所,供電站兩處,郵政局、電信所、農村信用社各兩處,就醫、就學方便,供水、供電、通訊、通信、金融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善。在此基礎上,李村鎮黨委政府以農業生產為基礎,以工業生產為依託,以第三產業為保障,狠抓招商引資和農業結構調整,狠抓小城鎮建設和農村勞務輸出,實現了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和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截至2005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3050元,工業生產總值1.26億元,財政收入321萬元。工業生產形成了以順宏紡織、慶源紡紗為主體的棉紡加工工業區和以海河保溫、信軒中鹼棉廠為主體的保溫材料工業區。林木加工工業區和油氣工業區正在形成,發展潛力巨大。
發展戰略
李村鎮全力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
牡丹區李村鎮以黃河風景遊覽區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觀光和旅遊農業,真正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切實增加農民民眾收入。紫菏香草生態園、魯禾農業科技示範園、魯鑫生態園、黃河情生態園等12家高效農業已經形成規模和經濟效益,逐步成為高效農業、觀光休閒、生態採摘等旅遊景點,示範帶動能力效果顯著。全鎮已有21個行政村進行農業結構調整,28個行政村進行“一村一品”示範方建設,促進“一村一品”快速發展。
全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一村一品”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在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提供方便和服務,助推“一村一品”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積極推進鎮政府三年補貼計畫,種植薰衣草等名貴花草,實行農業最低價格保護制度,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方式或訂單式供給,合理保護民眾的經濟利益。
鎮科協、科委、農技等涉農部門,積極協調關係,深入實地幫助種植戶解決技術難題;建立農技技術指導員制度,邀請知名專家,加入李村鎮技術指導庫,免費定期舉辦培訓會,深入現場幫助解決技術問題。依託合作社、協會在農村農業生產中的作用,積極引導,免費技術指導培訓,幫助協調解決社員及村民在種植過程遇到的技術問題,強化科技技術支撐力度。充分發揮田田圈農業網路服務作用,在各村建立電商服務點,對當地農副產品進行統一包裝網上銷售及農資產品進行網上購買,實行線上電鋪和線下店鋪相結合,通過電子商務,增加農副產品的銷售額,促進“一村一品”爆發式發展,增加民眾收入。
充分發揮“一村一品”示範帶動作用,對高效觀光旅遊農業、高效畜牧養殖及林產品加工業等初具規模的村,進行大張旗鼓地表彰;特別是已形成的規模的產業示範方,組織村幹部、民眾參觀學習,引導發展“一村一品”,輻射帶動發展壯大。同時,在具體工作中,緊密與精準扶貧開發結合起來,注重發揮合作社、協會在促進“一村一品”發展中的示範帶動作用,積極與公司主動對接,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方式或訂單式供給,增加民眾收入。
下一步,李村鎮將重點培育、引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產業化,探索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方法和路子,加快發展高效、生態、綠色農業,切實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一村一園”,為促進全鎮經濟發展,增加民眾收入奠定堅實的基礎。
領導班子
賈欣國:黨委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抓好黨建,同時對招商、扶貧開發、郝寨搬遷、信訪穩定、幹部作風建設負主要責任。包東管區。
王化軍:黨委副書記、鎮長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抓好財政稅收、重點經濟工作、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城鄉環衛一體化、扶貧開發、農業生產、郝寨搬遷。包西管區。
郝建偉:人大主席 主持人大全面工作,負責財政稅收、審計、支油辦、金融、村級財務管理、郝寨搬遷、民眾滿意度。分管部門:人大、財政、國稅、地稅、信用社、經管站。包西管區。
張德成:主任科員 負責臨濟文化產業園、返鄉創業園、黃河風情小鎮及風力發電項目建設、工業經濟運行及重點經濟工作,分管部門:經委、統計站。包北管區。
史黎峰:主任科員 負責扶貧開發、農業和農村工作、民政工作、牡丹種植、一村一品、移風易俗、交通、黃河內河防汛,分管部門:水管所、林業站、畜牧站、農技站、農機站、農電、交管所、民政辦、扶貧辦。包南管區。
謝 震:黨委副書記 協助賈欣國同志抓好黨建工作,負責黨群、城鎮化、扶貧開發、政法及信訪穩定、“第一書記”、雙聯雙創、殘聯、慈善總會、招商引資、黨政辦公室日常工作,分管部門:扶貧辦、土管所、建委、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監察室、信訪辦、團委、婦聯、工會、武裝、黨政辦公室。包南管區。
李國慶:紀委書記 主持紀委全面工作。
吳進軍:黨委委員、副鎮長 負責衛生、計畫生育,抓好財政稅收工作。分管部門:計生辦、衛生院、財政所、國稅、地稅、支油辦、信用社。包北管區。
劉電清:宣傳委員、統戰委員 負責宣傳、鄉村文明、文化、統戰、臨濟文化產業園、返鄉創業園、便民服務中心、人社、民眾滿意度、招商引資。分管部門:文化站、人社所、便民服務中心、招商辦。包東管區。
徐國慶:武裝部長 主持武裝部全面工作,負責土管建委、城鄉環衛一體化、城鎮化、市場管理、郝寨搬遷、教育。分管部門:武裝部、土管所、建委、中心校、李村中學、李莊中學。包北管區。
李 潔:組織委員 負責組織工作,抓好“第一書記”、雙聯雙創等組織工作。分管部門:組織員辦公室。包南管區。
李永華:副鎮長 負責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工作,協助徐國慶抓好城鎮化、集市管理。分管部門:安監辦、土管所、建委、環保所、工商所。包西管區。
呂海龍:副鎮長 協助史黎峰抓好扶貧開發,協助劉電清抓好人社工作。分管部門:扶貧辦、人社所。包北管區。
李瑞鵬:副鎮長 負責機關日常運轉、材料撰寫報送、檔案管理、電子商務、文化旅遊、協助張德成主任抓好工業經濟運行及重點經濟工作。分管部門:黨政辦公室、經委、統計站。包南管區。
秦愛蘭:綜治辦專職副主任 協助副書記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負責平安建設、禁毒、信訪穩定工作。分管部門:綜治辦、群工辦、信訪辦、派出所。包西管區。
臧 峰:人大副主席 協助郝建偉抓好人大工作,協助史黎峰抓好農業農村工作。分管部門:人大辦公室、農機、農技、農電。包東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