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坑畲族民俗文化村

李工坑畲族村地處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北部,位居畲族的發祥地鳳凰山脈南麓,東靠享譽海內外的“中國烏龍茶之鄉”鳳凰鎮,西、北連歸湖鎮,南接文祠鎮石坑村,距潮州城區15公里,離省道安鳳公路鳳文線4.6公里。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李工坑村自然資源全村總面積4.6平方公里,環村皆山,平均海拔約400米,林木蔥鬱,具有開發生態旅遊的基本資源條件。李工坑村的旅遊開發建設以發掘畲族獨特的民俗風情和神秘的歷史傳說為主,與“山、水、林、果、茶”等自然資源相烘托,建成具有畲族文化特色的旅遊休閒觀光點。

人文資源

李工坑畲族遵奉自古至今的圖騰文化。該村皆為雷姓畲民,村里經濟以農業種植為主。李工坑村畲民跟雷厝山村、山犁村的雷姓畲民為同姓宗親,平時保留密切的宗族聯繫。村里現有一幅祖圖掛於祠堂,此祖圖於1992年翻新後掛於祠堂中,可供遊人參觀,但謝絕拍照。語言、畲歌、傳統節日,李工坑村都保存的較好,解放後還保留了排輩份、取法名、諱名的習俗,但近十幾年來已經沒有了。遺憾的是,關於畲族先民的許多傳統習俗在李工坑已難以見到,包括畲民傳統的“對歌戀愛”、農具、嫁妝等習俗也早已消失。有語言無文字,世代相傳的口頭民間文學發達,他們用口述的形式敘述和繼承歷史,以填補無文字記載的不足。唱畲歌和跳畲舞是該村民眾極為喜愛的文化活動。李工坑畲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最重大且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是聯村祭祖習俗和“招兵節”活動。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344戶,共有鄉村人口1455人,其中男性785人,女性670人。其中農業人口1400人,勞動力75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83人,其他民族2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4人,占人口總數的3%;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312人,參合率90%;享受低保1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詩禮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詩禮鄉衛生院4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村內沒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50戶,占農戶總數的70%。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視,沒有路燈。全村有299戶通自來水;有4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3%。有36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0戶,分別占總數的61%和60%。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詩禮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5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40.00畝,有效灌溉率為8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7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1畝。
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713.0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108人,距離詩禮鄉中學40.00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5人,其中小學生159人,中學生51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2人,少數民族黨員24人,其中男黨員44人、女黨員8人。2005年,該村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被評為先進集體。村委會由村支書、村主任、文書組成。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80人。

村務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6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78.90畝,集體總收入60.46萬元,有固定資產60.46萬元。該村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各種涉農補貼款、農村轉移支付。

農村經濟

2008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66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5萬元,占總收入的68%;畜牧業收入110萬元,占總收入的16%(其中出欄肉豬990頭,雞1250羽);林業收入78.3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25.70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270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0人(占勞動力的9%),在省內務工70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