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91年從技校畢業後,李基仁成為全國最大的鎳鈷和鉑族金屬生產企業——金川集團公司的一員。李基仁是個能吃苦、愛思考、肯鑽研的小伙子。10幾年來,在金川公司這個大舞台上,李基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成長為金川集團公司選礦廠二選礦車間甲班班長、特級技師。
在多年的一線工作實踐中,李基仁總結出了“磨礦作業先進操作法”,作為典型經驗在金川集團公司選礦廠推廣。這個操作法推廣後,使選礦廠鎳金屬回收率提高了0.2%,僅此一項每年就為企業多創造經濟效益近200萬元。李基仁有一手磨礦操作的技術絕活。2002年以來,他先後參與選礦“新流程新藥劑”、精礦降鎂、浮選機改造等多項工業試驗,為技改和科研提供了準確依據,加快了工業試驗成果轉化進程。 工作10多年,李基仁連續7次蟬聯金川集團公司青年崗位能手“行業狀元”,兩次獲集團公司級以上勞動模範,先後獲得全國有色系統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2006年被聘任為選礦特級技師,是一顆奪目的“青工之星”。
問他有什麼捷經,那就是“愛崗敬業,全心付出”,問他有什麼秘訣,那就是“勤學苦練,堅持不懈”。給他,我放心。”車間領導直接點將。
時間就是命令。李基仁接到任務後,立即組織工人進行搶修。和平常一樣,李基仁第一個鑽進筒體內。在直徑2.7米,長只有3.6米的簡體內。人只能貓著腰幹活。筒內的溫度高,而且瀰漫著酸銨的氣味,外面一架鼓風機正往裡面吹風,以驅散硫酸銨刺鼻的氣味。
將每塊重達150公斤的1-8塊襯板,從被鋼球和礦石卡死的簡體內用人力取出,是每個磨礦工最頭痛和最苦的差事。有時,取一塊襯板就要花費數小時之久。
李基仁爬在筒中,用手仔細摸索,尋找當初安放的最後一塊襯板,因為最後一塊襯板放進的時候有一定的偏差,容易鬆動。黑暗中,他用手在筒中仔細摸索,反覆比對。李基仁知道,在狹小的筒內幹這種重體力活,就得用巧勁,人再多也使不上勁。當他摸到最後安裝的那片襯板,爬出筒體時,人已變成了“泥猴子”。他的全身被汗水泡濕,後背上的衣服被襯板捲起,堆在腰中,光脊背上沾滿了污泥,滿身只剩下兩個大眼睛在轉動。工人們被李基仁的吃苦精神所感動,都揮汗大幹了起來。平時需要20多小時才能幹完的活,他們班只用了8個小時,就漂亮地完成了任務。
知識的積累和實踐操作經驗在一定的臨界點,就會產生理論的火花。昆明工學院曾為金川礦石做過實驗:近年來,隨著礦山掘進的向下延伸,礦石硬度越來越低,但選礦出礦的細度卻一直完不成指標。經過多年的學習、觀察和摸索,2002年,李基仁撰寫的《磨礦技術先進操作法》,從礦石粒度及磨礦細度的關係等七個方面,全面闡述了改進工藝的具體操作細則,並在車間內推廣使用。該建議將主管道重新改造,使上礦量子穩,解決了選礦中存在的技術難題,使磨礦細度達標,提高了選礦金屬回收率。該方法的套用,大大改善了勞動條件,節約了材料費用,延長了機器使用壽命,減少了非計畫停車,一年可為企業增效50萬元。該操作法得到了實踐的驗證和選礦專家的認定,並在全廠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