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味青(1909—1997),原名樹滋,字味青,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晚年號葆真老人,中歲後以字行,江蘇南京人。
出生在南京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傳統文化的教育。1925年考入江蘇第四師範學校藝術專科班,受到校長仇和國學老師王東培的器重,並有幸得到很多名家悉心指導,隨蕭俊賢學習山水,從謝公展、馬萬里學習花卉。在他後來的繪畫中間,還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老師們對他影響。
1927年學校畢業之後,進入當時的國民政府的交通部,從事郵電財會審計工作。他還是我國歷史第一部《郵政法》的起草者之一。
工作之餘,繼續研習書畫。抗日戰爭期間他隨國民政府遷到西南大後方,在重慶、成都等地繼續從事郵電方面的工作,利用業餘時間創作了大量的畫作義賣,將酬金捐獻給抗戰和救濟災民。
1944年在重慶和黃君壁聯合舉辦畫展,反響強烈,得到于右任、郭沫若等各界知名人士的推崇,轟動畫壇。1958年與齊白石同時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花鳥畫冊,連版七次;文革中受衝擊,1980年平反。
先生一生大起大落,後半生深居簡出,專事藝事,終成中國花鳥畫寫意聖手;所作大寫意花鳥、山水、人物皆以中國書法之筆法入畫,格調奇古,骨力精勁,風神超逸;於用筆、用墨、用水、構圖皆有獨造之功,眾多畫法具開派之勢。
近年來,先生取得的成就已開始被人們認知,追隨者日眾。
2004年《李味青畫展》108幅作品在南京瞻園展出,趙緒成題展標,蕭平撰前言,同年《李味青畫展》在南京美術館展出,由韓德彩將軍題展標,俞律撰前言,2005年元月南京博物院舉辦《金陵四老畫展》(李味青、趙良翰、張正吟、韓少嬰四家),2005年4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李味青畫集》。這些充分說明美術界及廣大民眾對味青先生為人及藝術的高度評價。書畫篆刻家錢瘦竹先生《題李味青墨蘭圖》,正表達了大家的心聲。詩云:“天際烏雲一掃清,喜看大地氣轉新。憑君禿筆催花發,吩咐蘭蕙同報春”.
人物生平
李味青(一九零九—一九九七)名樹滋,別署竹竿里人,晚號葆真老人;江蘇南京人。
李味青先生生在書香世家。自幼愛畫,塾師李誠齋給他啟蒙,畫家黃學明、石熾君曾給他指點過。一九二五年考入南京第四師範藝術專科班,受業於謝公展、馬萬里,其間得到過梁公約、蕭俊賢的傳授。此時還從王東培先生學習書法。至今仍能在他作品中覓見其師長的藝術痕跡。
一九二七年,李味青先生藝專畢業後,參與了當時的南京市政規劃建設,為早期南京的市容美化工作凝集了智慧和心血。
其後,他又考入當時的交通部郵政總局,從事郵政財會審議工作。參與起草了一九三五年的《郵政法》和一系列有關郵政財會審計方面的大綱。李味青先生也為中國早期郵政建設作過貢獻。
抗日戰爭期間,李味青先生在重慶繼續從事郵政工作的同時,沒有放下手中的畫筆。四十年代,曾與黃君璧興辦聯合畫展,轟動山城。贏得于右任、郭沫若等人的讚許。由此,畫名漸著,並且成為當時畫壇的實力派中堅人物。
抗戰勝利後,李味青先生回南京。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起發表《說國畫》論文。指出“中國畫無非將作者之精神性格,假筆墨滲入畫內,以求發揮作者之才華與景物精神之合併,而謀氣韻生動之娛。”(見《中央日報〈泱泱版〉》連載)並從筆法、墨法諸方面闡明了他的美學觀點。尤其強調畫法即書法,寫意即寫心,筆筆由寫出的中國畫特徵。豐富了中國畫理論。而他畢生正是用身體力行來實踐這種理論的。一九四八年,他在南京舉辦畫展,孫科夫婦前往觀展。
一九四九年後,李味青受聘任教於南京郵電學校。一九五三年蒙冤他被打成特嫌,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開除公職。其後,他走過了近三十年坎坷的人生道路。直至一九八○年才在有關部門關懷下給於落實政策,平反昭雪。此間,劉雋甫等人為他四處奔走,上訪上告,出過很大的力量。
即使在這種坎坷的經歷中,李味青先生傲骨天成,依然以頑強的毅力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依靠手中的畫筆默默無聞地作畫、生活,顯示出一種強者的生命力。五十年代,他在美術館辦過個人畫展。一九五六年,他的作品參加過《第二屆全國國畫展覽》。一九五八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過《李味青花卉畫冊》,並連續七次再版。這本畫冊由國際書店向海內外發行,當時在新加坡銷售時,以“用書畫販賣共產主義”罪名被查封。揚州馬千里曾蒙刻“在詩畫上首先販賣共產主義者”記其事。那時,李味青先生的作品清新秀麗,濃艷明朗,層次複雜,對比強烈,筆墨酣暢,淋漓盡致。胡小石先生曾在其畫冊中稱道“味青先生用筆雄強,揮霍似趙悲翁(趙之謙)中歲之境,此亦畫家所必經也”。給予高度的評價。
文革後至李味青先生謝世前,他基本上每日作畫。他主攻寫意花鳥畫,兼攻山水,長於書法。為此傾注了他畢生的精力。他學石濤、追八大,得其精髓。其作品洗鍊瀟灑,寓狂放於法度之中,寥寥數筆神韻盡致,顯現出一種古樸高雅、簡放率真的氣質。林散之先生見到他的畫,笑題“牛勁”二字相贈。蕭嫻先生亦題“秋菊有佳色”相贈。可見其作品確實充滿著力量,確實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一九八二年,在一場大病之後,年愈古稀的李味青先生,不僅恢復了健康,而且在清涼山公園崇正書院辦起了畫展。近百幅作品吸引了無數的觀眾。其間,劉海粟先生曾三次親臨觀看,大加推崇。
八十年代以後,李味青先生參加了多次社會活動,熱情為廣大民眾服務,熱心於公益事業,創作出數以千計的精品佳作。一九九○年蘇皖交界地區發生洪澇災害後,他繪《巨石牡丹圖》捐贈,以獻愛心。
南京詩人袁裕陵《著名畫家李味青先生八十華誕》中寫道“先生才華高八斗,叱吒藝壇丹青手。風風雨雨經滄桑,茫茫人世跟底走。鐵乾虬枝松不凋,先生八十仗於朝。心清氣閒勤砥礪,畫成益添頰上毛。筆下深得造化力,善寫夏荷與秋菊。信手一揮神韻來,清風舒徐露欲滴。安貧淡泊能守真,見畫如同見先生。迎霜傲雪枝獨秀,當年曾自咬菜根,金聲玉振在樹人,畫苑親手肩桃李。帳下弟子得薪傳,坐沐春風及夏雨。心香一瓣酒一杯,舉頭南極星正輝。身康壽永神矍鑠,看山攜得白雲歸。”真實展現了李味青先生晚年的風神。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權回歸。李味青先生滿懷赤子之心繪了《慶回歸》圖。
李味青先生謝世前數日,欣逢黨的十五大召開,李味青先生又愉快地用他那如椽大筆,縱情揮灑,繪下了縱橫排齊、氣勢雄渾的《松石千秋》圖,表達了他的心聲。
人物評價
李味青先生性淡泊,自甘寂寞,平易近人,不計得失,是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精邃的修養。他還通英語,但從不加以炫耀;他忠實捍衛了傳統中國畫在如今急功近利、沽名釣譽者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顯得猶為可貴,樹立起他偉大的人品和不平凡的形象;在時下文化與精神道德方面面臨危機的今天,人們不得不承認他具有的崇高人格力量和作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終身不移的操守。
李味青先生的晚年,實際上過著一種名士式的隱居生活,居於鬧市而自得田園之樂。具備了物我兩忘、寵辱不驚、超然世外、任意逍遙的氣度。舉凡花鳥蟲魚、梅蘭竹菊,在他筆下,均栩栩如生,神形兼備。其中充滿著-股天真爛漫的真趣和童心,而愈加蒼勁老練,迴腸盪氣。他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所作《萬古長青》圖,以數筆焦墨勾出主幹及短短虬枝,再加上數叢松針,其構圖簡到極致可謂惜墨如金,然而虬勁之姿,偉岸之狀卻躍然紙上,顯示了他具有的卓爾不群和博大精深的藝術功力。
藝術成就
中國畫的章法與西洋畫的區別在於,西畫注重宗教性、歷史性、情節性;國畫凸顯藝術性,寫意花鳥畫尤然。凸顯藝術性的中國畫構圖,謝赫稱之為“經營位置”,李味青畫作的章法在諸大家中是較為突出的一位。
近年來其人品、畫品開始為人們認識,觀者對其寫意花鳥的奇偉風格和高雅脫俗的精神無不嘆服,本文斷不能全面評價先生的畫風面貌,亦不能一一揭示精神內涵,僅試將其寫意花鳥的構圖成就作一闡述,以饗讀者。
李味青先生筆下有著豐富的構圖形式,在其畫作中“經營位置”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先生在《說國畫》一文中,稱國畫有“筆俗”與“圖俗”之別(“圖俗”一說可謂首次提出)。先生認為“大寫意要簡,那是高度概括、提煉,是講法度的”,“要敢於留白,計白當黑,要有虛實輕重,寧可簡些,不可太繁瑣……畫面太滿了,容易閉塞,搞不好就像被單面子”。先生在1985年專門談到章法時,對“計白當黑”作過更深一次的總結:“一個好的中國畫家,應當是思想家,是哲學家。畫中的一草一木,陰陽虛實,濃淡輕重,俯仰高低,伸縮屈張,無不包含著中國的哲學”。
由於對章法的深刻理解,先生畫作精彩章法讓人叫絕,先生很少為取悅人之眼目而使畫面呈顯“虛假的繁榮”、“錯亂的排列”,很少將畫面塞得滿滿的;無論是豐厚的畫作,還是簡逸的畫作,都能做到“圖雅”,開合有度構思精妙。他豐富多彩的構圖手段,可以概括為對兩極或多極矛盾的哲學性統一。
主要有:一方一圓、一剛一柔、一斜一正、一大一小、一濃一淡、一強一弱、一黑一白、一黑一彩、一陰一陽、一多一少、一輕一重、一靜一動、一開一合、一散一聚、一疏一密、一甜一苦、一緊張一平和、一入世一出世……還有大對角張力構圖,“S”形律動構圖,三角形強力構圖,圓形抱氣構圖,平行狀平和構圖,以及大空間留白構圖。這些形式多樣的構圖手段,不是堆砌不是排列,這些構圖特點與筆墨精神結合得恰到好處,而且藝術性上升到了哲學美的程度。用李味青先生自己的話來說“那是真刀真槍,多一筆不行,少一筆也不行”。因而有些構圖方式雖非先生獨創,但在他用來達到了完美。
李味青先生有重大創建的是“氣的對接”式構圖,甚而使落款印章也成為有機的一體。
如《菊花圖》中菊花斜下的枝葉與下部苔草已呈圓型對接,氣息通暢,畫面流動有序;畫中落款的下端,年號與名款呈三角形收結,恰好與伸出的花蕾對接呼應。從而又使整幅畫面內含“S”律動。通篇錯落有致,一任自然。再看《急就如此》圖,一長枝枇杷凌空而出,整鴨蛋、半邊鴨蛋與大蒜呈圓弧邊接,再與枇杷完成“氣的對接”。落款與枇杷亦有多處“虛擬對接”,整幅畫面生機一片。
格調高雅的《墨竹小雞圖》也是“氣的對接”式構圖的典範。半弧型的墨竹厚勁疑重,收至兩隻小雞處突出空間張開,與竹巧妙對接,三塊墨點與一濃一淡的兩隻小雞又形成伸縮,亦有三角形對接,整幅畫面氣息高遠。
“氣的對接”式構圖是李味青精於章法,更是對國畫章法創造性的一大貢獻。
名家評價
李 味青用筆雄強,揮霍似趙悲翁中歲之境。
——胡小石
李味青先生筆力強健,筆墨挺秀,在中國花鳥史上不可多得。
——王雪濤
我愛李君名大震,獨擎椽筆畫荷花。看他雨驟風馳處,寫出人間第一家。
——林散之
李味青先生是20世紀下半期中國繪畫史上有卓越藝術成就的藝術家。他以特有的天賦和勤奮,在大寫意花鳥繪畫領域勇於探索,將自己的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的花鳥畫就在畫壇享有聲譽,1958年人民美術出版社曾把他作為我國傳統繪畫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他出版花卉冊頁,向海外介紹,我國書畫界一些有影響的大藝術家,如胡小石、王雪濤、林散之等,對李味青的花鳥畫有很高的評價。20世紀50年代,胡小石說“李味青用筆雄強,揮霍似趙悲翁中歲之境”,把他的筆力境界與趙之謙中年作品相提並論。20世紀60年代,王雪濤對他作這樣評論:“李味青先生筆力強健,筆墨挺秀,在中國花鳥史上不可多得。”在20世紀70年代,林散之熱情地寫道:“我愛李君名大震,獨擎椽筆畫荷花,看他雨驟風馳處,寫出人間第一家。"
李味青既是傳統文人花鳥畫的忠實繼承者,又是新時代這門藝術的發揚者。由於他早年受到很好的傳統繪畫教育,在20世紀40年代就崛起於畫壇,1944年與黃君璧在重慶舉辦畫展,受到人們的關注。進入20世紀50年代,雖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意識形態影響下,傳統中國畫處於受壓抑的地位,他仍矢志不渝地在花鳥畫領域勤奮探索,成績斐然。李味青在他的《畫語錄》中說:“八大長於用筆,清湘長於用墨,復堂長於用水,會此三家,畫事不難。”確實,李味青的花鳥畫正是總結了前人用筆、用墨和用水的經驗,在觀察、研究自然的基礎上,進行的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創造。遒勁有力的筆線反映出他深厚的傳統功力;變化豐富、充滿靈韻的墨與彩的交響,構成他畫面似優美音樂的藝術感染力;而作為關鍵的中間媒介水的運用得當,則是對畫家靈氣最好的檢驗。善於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又有悟性的李味青,遵從藝術規律,注重傳統繪畫的法度,認真從自然中獲取創作靈感和素材,對其進行高度概括、提煉,使畫面形象整體而單純,精粹而有表現力。他的花鳥畫作品形式感很強,但毫無片面追求形式感的痕跡,因為在他的筆墨中自然流露出他的思想和感情:對大自然的愛,對真善美的追求,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依戀。他之所以能達到這種境界,由於他有長期積累的生活經驗和豐富的藝術修養。
由於受政治運動特別是文革的衝擊,李味青一度淡出畫壇,他的藝術成就也一時被遮蔽。但他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晚年進入創作高峰期,花鳥技巧更為簡練、嫻熟,格調更為清新雅致,氣象更為渾厚大器,顯示出不凡的藝術風範和獨到的藝術氣質。
——邵大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