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說法
其一直呼李八百的,為同時蜀國人,蜀人計其壽八百歲,所以稱他李八百。到了秦代,李八百聞漢中唐公昉有道心,於是前往度化,經過唐公昉夫婦及三婢為之舐惡瘡並奉以洗浴惡瘡美酒三十斛之試後,李八百以《丹經》一卷授予唐公昉,唐公昉夫婦遂入雲台山煉藥,藥成服後,即到成仙而去。
其二指李脫,亦為同時蜀國人,他來蜀後卜居筠陽五龍岡,歷經夏商周三代八百年,又因一說一動就行八百里,故蜀人計其壽八百歲,呼其李八百。
其居住的地方,原為漢代高安郡,至今那兒還保留有李八百使用過的淬劍池和七星井。其或居鬧市,或隱山林,又在華林山石室口修煉,丹成後又目到蜀中。同穆王時居金堂縣龍蹺峰,曾三次在金堂棲賢山學道煉丹,號紫陽真君,成仙后,得封妙應真人。
其三指李阿,為三國時蜀人,常乞食於成都集市上,所得不管多少都施捨給貧窮人,夜晚便到青城山去住宿,白天卻又回到成都。有一位叫做古強的人,在十八歲時見到李阿像五十歲左右的模樣,到古強八十多歲的時候,看到李阿卻依然如故。四川資中縣焦壇山說有李阿當年修煉之所,地方上人都說李阿號八百歲公。
其四指三國吳大帝時到吳的蜀人李寬,也稱李八百。
其五指《茅亭客話》中說的虎耳先生李洞賔,在太自九井山時,人呼之為李八百。
其六指《瑞卅府志》中所說的李真,亦為蜀人,後來高安,自稱活了八百多歲,時人也稱他李八百。
野史逸聞
李八百
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歷世見之,時人計其年八百歲,因以為號。或隱山林,或出市廛。知漢中唐公昉有志,不遇明師,欲教授之。乃先往試之,為作客傭賃者,公昉不知也。八百驅使用意,異於他客,公昉愛異之。八百乃偽病困,當欲死,公昉即為迎醫合藥,費數十萬錢,不以為損,憂念之意,形於顏色。八百又轉作惡瘡,周遍身體,膿血臭惡,不可忍近。公昉為之流涕曰:“卿為吾家使者,勤苦歷年,常得篤疾,吾取醫欲令卿愈,無所吝惜。而猶不愈,當如卿何!”八百曰:“吾瘡不愈,須人舐之當可。”公昉乃使三婢,三婢為舐之。八百又曰:“婢舐不愈,若得君為舐之,即當愈耳。”公昉即舐。復言無益,欲公昉婦舐之最佳。又復令婦舐之。八百又告曰:“吾瘡乃欲差,當得三十斛美酒,浴身當愈。公昉即為具酒,著大器中。八百即起,入酒中浴,瘡即愈,體如凝脂,亦無餘痕。乃告公曰:“吾是仙人也,子有志,故此相試。子真可教也,今當授子度世之訣。”乃使公昉夫妻,並舐瘡三婢,以其浴酒自浴,即皆更少,顏色美悅。以丹經一卷授公昉。公昉入雲台山中製藥,藥成,服之仙去。(出《神仙傳》)
【譯文】
李八百是四川人,不知道他名叫什麼。由於好幾代人都見過他,推算他已活了八百歲,所以叫他李八百。他有時隱居在山林里,有時又到城鎮裡來。他聽說陝南漢中有個叫唐公昉有志於修道,但沒有高明的老師指點,就打算把修煉的方術教給他。李八百打算先試試唐公昉,就假裝是外地人,到唐公昉家受僱當僕人。李八百對唐公昉侍護得非常細心周到。能充分領會唐公昉的心意,不同於其他的僕人,唐公昉就特別喜歡他,對待他和別的僕人不同,李八百有一次裝病,而且病得要死,唐公昉就給他請醫生抓藥診治,化費了幾十萬錢也不心疼,而且為李八百的病情十分憂慮擔心。李八百又讓自己生了惡瘡,全身都是,又是膿又是血發出很大的臭味,使人不忍心挨近。唐公昉哭著說,“你到我家來當僕人,辛苦了好幾年,現在又得了這樣重的病,我想盡辦法給你治病,化多少錢也不吝惜。可是你的病總也不好,叫我怎么辦啊!”李八百說,“如果用舌頭舔我的瘡,就能好了。”唐公昉就讓三個丫環給李八百舔惡瘡。李八百又說,“丫環舔還是好不了,如果你給我舔,我的瘡就能好了。”公昉就用嘴給他舔瘡。但李八百說,“你舔還是不見好,如果讓你夫人舔就好了。”公昉就讓妻子給他舔瘡。李八百又說,“我的瘡要想完全治好,必須用幾十斗的酒洗澡才行。”於是唐公昉就買了幾十斗的酒裝在一個大桶里,李八百就起床進入酒桶中洗澡,全身的瘡果然立刻好了,而且皮膚白得像凝住的油脂,連一點疤痕都沒有。這時李八百才告訴公昉說,“我是神仙,聽說你有志於修道,所以才來故意考驗你,看來你是可以受教了,現在我要傳授給你成仙的秘訣。”李八百就讓唐公昉夫妻以及三個舔過瘡的丫環都用他洗過澡的酒洗浴,他們立刻都變得十分年輕,而且很漂亮。然後李八百又授給公昉一本煉丹的經書。唐公昉就進入浙江紹興的雲台山中煉製丹藥,服用之後成仙升天而去。
蜀之八仙
概述 | 蜀之八仙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莊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等八人,道教傳說他們均在蜀中得道成仙。東晉譙秀的《蜀記》一書中稱他們為“蜀之八仙”。 |
容成公 | 上古皇帝之臣(又說為皇帝師,老子師)。嘗棲太姥山煉藥,後居崆峒山。年二百歲,善補導之術(道家的雙修密法),守身養精氣,發白復黑,牙齒掉了又重新長了出來,傳說他最先創建律歷,其著作有《容成陰道》二十六卷,但未見傳世。 |
老子 | 老子被道教捧為始祖這一點是公認的。《神仙傳》中說:“老子者,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割母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又云: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此為我姓”,故姓李。唐代李冗《獨異志》記:“老君耳長七尺”,故名李耳。李耳曾為孔子師,劉向《列仙傳》記:“仲尼至周見老子,知其聖人,乃師之。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西去,入大秦過西關。” |
董仲舒 | 西漢唯心主義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廣川(今河北景縣董故莊)人,景帝時為博士,武帝時任江都縣等職。曾隱居於青城山。 |
張道陵 | 一名張陵,東漢沛國(今江蘇豐縣)人,留侯張良的第八世孫,永平時拜江州(今重慶)令。永和六年作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創立道派,凡入道者納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 |
莊君平 | 又稱蜀莊,因避明帝劉莊諱而改姓嚴,又名嚴遵。四川綿竹人,漢代道學家,思想家。知天文,識星象。常卜筮於成都市,每天占卜幾人得百許文錢夠基本生活就行了,然後關門落簾讀《老子》,其著作有《老子指歸》,《道德指歸論》等。 |
李八百 | 為周朝蜀人,傳說他歷夏自周活了八百歲,又說他一動能行八百里,故號李八百。 |
范長生 | 西漢唯心主義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廣川(今河北景縣董故莊)人,景帝時為博士,武帝時任江都縣等職。 |
爾朱先生 | 爾朱為複姓,其先祖為契丹胡人部落,世居爾朱川,因以為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