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氏]

李[姓氏]
李[姓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姓,唐朝國姓,中國人口有9500萬,韓國朝鮮人口有900萬,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2億人。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餘萬,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李姓歷史名人較多:道家創始人李耳、唐高祖李淵、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大順高皇帝李自成、千古一相李斯、飛將軍李廣、詩仙李白、藥聖李時珍、中共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前國家主席李先念、國家總理李克強、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李遠哲、亞洲首位網球大滿貫得主李娜、功夫之王李小龍、中國前首富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亞洲首富李嘉誠等。錢文忠解讀《百家姓》中講到李姓在中國歷史上建立的政權最多。

基本信息

歷史

起源演變

李氏李氏族譜
李(lǐ)姓,源出有:
源流一《中國姓氏大全》收,得姓來源:
說法一:東夷族首領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贏姓)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說法二: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或李)為氏;
說法三:皋陶後裔理征,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
說法四:據史籍記載,周朝以前未見有李氏,始自彭祖的後裔老子,老子姓李,名耳,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
源流二源於封賞賜姓與恢復李氏。
蜀漢時期,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
漢晉時期,北方遊牧的少數民族內附,部分匈奴人和鮮卑人隨之被賜為劉、李等姓;
北魏時期,孝文遷都洛陽後,實行文化上全面漢化政策,鮮卑族有複姓叱李氏被封為李氏[13]。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實為漢將李陵後裔。[13]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時被賜為李氏,名義上是賜姓,實際是恢復李姓,因為西夏皇族拓跋氏為漢將李陵後裔。[13]
唐朝時期,皇室賜予大臣或武將為國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羅等氏,因建國有功從李唐皇族姓李,稍後大食國人李訶末將軍、李彥升和波斯人李鉉、李珣均被王侯賜姓,再後來沙陀、氐、回紇、契丹、高車、吐蕃以及猶太、安息、高句麗、党項等外來少數族裔因功或者內附,多被封賞為李姓。
源流三出自姬姓。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後裔,名巴人,居鍾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
公元前316年,秦國滅巴國。一部分巴人留於渝境的成為板木盾蠻,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為武陵蠻的一部分,遷移到鄂東的稱江夏蠻和五水蠻。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公元306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
源流四
源於苗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李氏在黔西威寧地區的苗族中為大姓之一。本族姓氏為“孟恩路氏”,漢姓即為“李氏”,這是苗族實行“子父連名制”的一種特殊寫法。苗族中的李氏,有些是民族融合的產物,有的已與李氏的原義無關。
源流五源於壯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李氏在壯族中人數較多,曾出過一些有影響的人物,如太平天國著名將領李開芳、李錦貴、李文彩等,均為壯族李氏人。
源流六源於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李氏為瑤族主要姓氏之一,在瑤族原有十二姓中居於第五位。瑤族李氏根據血緣遠近,分有若干“房”;各房都有稱呼,輩分稱謂有“本頭”、“巴比”、“九古”等。
源流七源於白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歷史上,白族李氏曾湧現出一些比較著名的人物,如宋朝大理國有大臣李紫琮,明朝有文學家、史學家李元陽,清朝有學者李倬雲、李根雲、李崇階等。如今,李氏仍為白族四大姓之一。
源流八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傣族、彝族、土家族、京族、藏族、鄂溫克族、維吾爾族、鄂倫春族、土族、高山族、德昂族、侗族、黎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李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九
源於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畲族通用漢語,主要從事農業,長期和漢族人民雜居,關係十分密切。福建霞浦縣畲族族譜中記有“唐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盤、藍、雷、鍾、李有三百六十餘丁口,從閩王王審知為鄉道官,由海來閩”。

遷徙分布

李氏李氏族譜
先秦時期,李姓的活動由河南開始,到戰國末,李姓的活動地域已擴大到山西、河北、陝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漢時期是李姓向各地遷移的重要階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甌時,李姓始入兩廣地區。李耳的後裔入甘肅,發展為隴西李姓望族,居河北成為趙郡李姓名家。東達山東,東南抵贛浙蘇、南面南海及北部灣。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時期,隴西李氏王朝傳19帝,歷時289年,李姓貴為國姓,各地都有李氏王親國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脹,成為中國第1大姓。唐朝初李姓開始大批進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時入台灣。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李姓大約有56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後,為宋朝第2大姓。李姓第1大省是河北,約占全國李姓總人口的11.6%,占河北省總人口的10%。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北、四川(11.4%)、河南(11.1%)、山東(10%),這四省李姓大約占全國李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陝西(9.4%)、江西(8.2%)、山西(6.2%)、湖南(5.5%),這四省的李姓又集中了29%。全國形成了圍繞中原地區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帶,這個地帶由冀豫魯、晉陝、川湘贛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組成。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李姓大約有51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5.5%,僅排王、張之後,為明朝第3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李姓人口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減少,600年中李姓人口總減少了10%。這與北方地區長期戰亂,尤其是元朝的野蠻統治有密切關係。面對戰亂和屠殺的受害群體首先是大姓漢族人群,李姓是北方地區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慘重的損失。明朝時期,江西為李姓第1大省,約占全國李姓總人口的13.3%,占江西省總人口的5.2%。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山西(10.3%)、山東(9.2%)三省,大約占全國李姓總人口的32.7%;其次分布於浙江(7.4%)、江蘇(6.9%)、河北(6.7%)、福建(6%)、河南(5.9%),這五省的李姓又集中了33%。宋、元、明期間,李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除了人口急劇減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東南的贛蘇浙閩、華北的晉冀豫魯兩大塊李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李姓的人口已達9500餘萬,為全國第1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7.9%。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萬激增到9500萬,近19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李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10.8%)、四川(10.1%)、山東(8.3%)三省,大約占全國李姓總人口的29%;其次分布於河北(6.7%)、廣東(5.8%)、湖南(5.6%)、湖北(4.9%),四省的李姓又集中了23%。東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較高,三省李姓大約占全國李姓總人口的10%。河南為李姓第1大省,占河南省總人口的10.2%。全國形成了渤海灣、四川、東北三大塊李姓高密度聚居區。在近600年期間,李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南和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8]
避“安史之亂”南遷,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冬,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及其部將史思明,以誅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歷時八年方被平定。這場戰亂,使中原人民遭受了空前浩劫,大批人被迫逃往江南避難,其中有一批李姓人。
李德裕貶死崖州,始於唐穆宗時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朋黨之間將近四十年的鬥爭,史稱“牛李黨爭”。唐武宗即位後,任李德裕為相,李宗閔被貶死,牛僧孺亦被黜。到了唐宣宗時,牛派得勢,李派則全遭罷斥,李派首領李德裕被貶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海口瓊山區東南)司戶,於850年病死,其子孫有部分人留居當地,成為最早徙居海南的李姓人。
兩宋時期
唐代以後,出於多種原因,李姓播遷更加頻繁,分布地更為廣泛。其中,遷徙人數較多的是宋代“靖康之變”時的南遷。
明清時期
“大槐樹移民”
元末明初的政權更迭,以及明際的"靖難之役",主戰場布置在山東西部、河北、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區,遷延數十年,民不聊生,造成百姓得流就食,四散逃離,致使十室九空。
明廷在政權穩定之後,從山西平陽、太原一帶(晉商首富李家大院族譜可以佐證當地富庶安定),向華北的荒蕪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明代進士登科錄》、陽泉李氏族譜等可以佐證)。
明末清初,四川經過多年戰亂,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撫張德上書朝廷,要求朝廷動員全國人員往四川遷徙,川內李姓較多都是從湖廣寶慶府等地遷來,便形成了“湖廣填川”。

人口分布

李氏姓氏分布李氏姓氏分布
李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東北、冀魯豫大部、四川大部、蘇皖北部,每平方公里的李姓人口達到17.2人以上,中心地區高達30人以上。李姓分布密度示意圖表明:密度最高的(1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占國土面積的20.5%,李姓人口大約4313萬;12.9—17.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17.8%,李姓人口大約2385萬;8.6—12.9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29.6%,李姓人口大約2533萬;不足4.3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2.1%,李姓人口大約297萬。
李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李姓在西南、華北是最常見的姓氏。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雲南、四川中部、河北、河南、山西、甘肅西南、青海西部、山東北部、吉林、黑龍江大部,李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9.2%以上,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0.2%;四川東部、貴州、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北部、江西西部、山東大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甘肅東部、寧夏、內蒙古大部、遼寧等地,李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6.9%—9.2%,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0.4%;浙江、福建、台灣、江西大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廣西南部、海南、新疆西北、甘肅西部等地,李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2.3%—6.9%,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0.8%;其他地區李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不足2.3%,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8.6%。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司徒李曇長子李崇。
趙郡:漢時置郡。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璣次子李牧。
頓丘郡:西晉時置郡。此支李氏隴西李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名將李廣1世孫李忠。
中山郡:漢高帝置郡。此支李氏為趙郡李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李璣第三字李齊。
廣漢郡:漢時置郡。此支李氏為隴西李氏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李尚(李廣之父)。
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
襄城郡:南北朝時北魏於縣境置鍾離、襄城、陳陽、石馬諸縣,分別屬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關鎮為當時的襄城縣治,以後歷為州治、縣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江夏郡:西漢高祖時設定,治所在湖北安陸(今湖北安陸),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安陸、雲夢、應城,及孝感、漢川、漢陽、黃陂一部,轄區涉及今孝感地區及河南光山縣、新縣西部、信陽市東部、淮河南部一帶地區。
梓潼郡:漢末劉備分廣漢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四川梓潼)。
范陽郡:秦朝置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定興縣一帶。梁郡:梁郡本為梁國,始建於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碭郡,治所在淮陽(今河南商丘),下轄八縣,其範圍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權及安徽碭山、山東曹縣諸地。三國曹魏時期始改為梁郡,南北朝宋國定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碭山)。
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
堂號
“隴西堂”,因為李氏望出隴西郡故名。唐《姓氏譜》載“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同源,人數最多,聲望最大。趙郡堂:以望立堂。中山堂:以望立堂。龍門堂:以望立堂。

宗祠對聯

道德傳家太白遺風詩酒流芳
(“道德傳家”源自老子;“太白遺風”“詩酒流芳”指唐代大詩人李白)

家譜文獻

李氏宗譜李氏宗譜

全國隴西郡李氏家譜,(清)李東元等繼修,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成都湖廣館印。現被收藏在南京大學圖書館、重慶市圖書館。
全國李氏近房宗譜,(清)李延強修,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全國李氏近房宗譜,(清)李長申重修,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有三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人民大學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
全國李氏近房宗譜,(清)李延強修,清乾隆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並附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全國李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字輩排行

李氏家譜李氏家譜
各堂各郡各地均有字輩譜,字輩譜是李氏族人區分及來源確定的重要工具,通常每代人在名字中第二個字是字輩,據蒐集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至少有3300例族譜詞,以下為部分李氏字輩:
湖南省
湖南沅江李氏派語:景繼修鳳玉應,春世時之成,大學文名顯,鴻勛泰運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訓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恆斯建業,能立定增榮。
善邑曲江李氏派語:本曰守承先世逢,紹廷政學安邦國,書田基業振家聲,景運文明光祖澤。
甘肅省
甘肅隴西李氏初定派語:經綸道節展奇才,輔佐天家登相台,憲章祖訓揚先澤,洪起心傳慶方來。重定:經綸承祖澤,光裕振家聲,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榮。通譜班次:享敘傳謨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協,鼎甲煥新班。
隴西堂李氏派語:國正添必茂,高騰秀起彰,宗榮征瑞慶,祖澤遠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發久祥,於時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四川省
四川金堂水竹林字輩(一世祖李輝春/貝氏,二世祖李世愛/英氏,三世祖李生玉/許氏“湖廣填川”時來川,原籍湖廣新寧落傷田):天元年永,時值宏昌,家道隆慶,福祈延長,篤生英俊,特起賢良,安邦定國,族大庭光。
江蘇省
京江李氏派語:福澤由天定,心田在而耕。井崗李氏派語:秀公九族親,甲第冠千軍,石羊發基址,均志李連陛,應尚仕忠臣,國太永安寧,榮華光宗祖,富貴遠傳名,道德輝先澤,詩書裕哲昆,文章稱壽世,學業建經綸。
重慶
重慶綦江篆塘李氏字輩:京朝宋宗祖,世代永昌龍;承先綿遠澤,起後遇長春。
福建省
東山李氏派語:世開國運,文士宏興,正心誠意,盛德日新,英才應遇,克建功勳,榮華繼美,光宗顯親。
雲南省
騰衝疊水河李氏派語:自立根肇守,誠振本性生,天其鐘有慶,端顯永炳文。
曲靖、昭通及貴州威寧李氏字輩:壽世文章選,克家德澤良。
李氏大宗祠李氏大宗祠
山東省
山東泰安李氏字輩:元善從天廣,鴻恭嘉儒誠。孝欽淑權炳,堂銘潤桂營。忠合占金長,裕學彥才豐。武傑建偉業,文煥顯瑞景。治國傳祥慶,濟民永興隆。
山東省巨野縣城西五十裏白塔寺李莊(今巨野縣太平鎮白李村)自三世起字輩為:孔自春化國淑君,世士克建兆如心,繼雲興明傳志遠,玉民藍光瑞,廣原慶起祥,子福道德常,永存正煥昌,增金茂未強!

河南省
河南考城(民權)李氏字輩:若德昌盛,道在正欽,萬世永慶,福祿長林……
和杞縣棗園村李氏同祖。
河南商丘李氏字輩:雲忠為可繼,勝善尚修明

姓氏名望

隴西李氏

旁系李氏隴西李氏
“隴西”與“李氏”的親緣關係,當從唐人先祖李虎算起。至唐時二者結合更為緊密,遂有“天下言李者稱隴西”之說(鄭樵《通志》),也才有今天“隴西李氏文化”的提法。應該說明的是,此處的“隴西”當指古隴西郡,秦設唐廢。《辭源》釋:隴西郡,包括蘭州、隴西及天水等地,秦漢時郡治在狄道(今臨洮),三國魏、晉、隋、唐均在隴西。歷史上天水李氏英豪眾多,其中包括李淵李世民父子和李廣等人,再加上天水有各級文化名勝169處:
唐初,太宗皇帝修《氏族志》時,詔令天下李氏以隴西為“郡望”,以“隴西堂”為堂號,並在今隴西縣城北關廟兒巷修建規模宏大的宮殿群為李氏宗祠,御筆親書“李家龍宮”(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黃道霞曾考察過)。這樣,李氏在隴西就初步具備了某些文化內涵。雖然後來隴西李氏遍布四海,但都情系隴西:閩、粵和港、澳、台地區及東南亞的李氏同胞,家家戶戶都有“隴西堂”匾額,“隴西”二字成了海內外李氏族人最醒目的標識。今天,“李家龍宮”和“隴西堂”已是隴西縣的文化品牌,也是李氏文化在隴西縣起源的歷史見證。
有關歷史文獻為李氏文化發祥於隴西縣提供了可靠的證據。據考證:李淵任隴西公時,就坐鎮郡治(今隴西縣),由此出現了“隴西興唐”的說法。《唐書世系表》載:唐高祖封李世民為隴西郡公,唐太宗封李博義為隴西王。李琮為襄武王,唐高宗封李穎為南安王。他們統治的核心地帶就在今隴西縣,因為南安、襄武分別為漢置郡名和縣名,治所都在今隴西縣。

古代名人

春秋
李耳:又稱老子,別稱太上老君。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
著名人物
著名人物(2張)
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
李離:晉國理官。
戰國
李冰:戰國時期秦國著名水利工程專家。曾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悝:法家始祖,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戰國末年著名軍事家。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李兌:趙國大臣。
李園:楚國權臣。

李斯:戰國時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秦朝丞相。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故有“千古一相”之名。
李信:戰國時代秦國著名將軍。
李由:秦朝將軍。丞相李斯之子。
西漢
李廣: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以勇敢善戰,箭法出眾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自古有“王不過霸”“將不過李”之稱。
千古一將-李廣
千古一將-李廣
李陵:字少卿,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名將李廣之孫。著名西漢將領,後戰敗投降匈奴。
李廣利:漢朝將領。
李左車(生卒年不詳):西漢柏人(邢台隆堯)人。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漢之際謀士。秦末,六國並起,李左車輔佐趙王歇,為趙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廣武君。趙亡以後,韓信曾向他求計,李左車提出:“百戰奇勝”的良策,才使韓信收復燕、齊之地。
東漢
李通:東漢開國功臣,雲台二十八將貴戚第二位。因功勳卓著,娶光武帝之妹寧平長公主——即大名鼎鼎女中豪傑的劉伯姬。
李忠:字仲都,東萊黃人。雲台二十八將第十五位。
李固:東漢大臣。
李傕:涼州北地郡人,漢末三國時群雄之一。東漢末年的涼州軍閥、權臣,曾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
三國
李典:曹操廟庭元勛第二十一位。曾與張遼合力以步卒八百,大破孫權兵馬十萬。其人深明大義,崇尚儒雅,有長者之風,為曹操、曹丕重視。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時期魏國音韻學家。任左校令。著《聲類》十卷,以宮、商、角、徵、羽五聲區別字音,尚未分立韻部,是最早的一部韻書。
西晉
李密:西晉文學家。所著《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
東晉十六國
李充:東晉著名的文學家、文論家、目錄學家、書法家。
李式:東晉書法家。
李顒:東晉文學家。
李暠: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政治家,文學家。曾著有《述志賦》、《槐樹賦》、《大酒容賦》等多篇。
李歆:十六國時期西涼皇帝
李恂: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子,西涼後主李歆的弟弟,十六國時期西涼君主。
李雄:十六國時期成漢建立者。
李班:字世文,成漢武帝李雄的侄子,李雄之兄李盪第四子,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君主。
李期:字世運,成漢武帝李雄第四子,十六國時期成漢皇帝。
李壽:字武考,李特之弟李驤的兒子,十六國時期成漢皇帝,338年―343年在位。
李勢:字子仁,成漢昭文帝李壽長子,十六國時期成漢最後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
南北朝
李寶:北魏鎮北將軍(?―公元459年),字懷素,小字衍孫,隴西狄道(今甘肅秦安)人,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子李翻的兒子。
李虎:西魏府兵八位柱國大將軍之一,戎馬倥傯,功勳卓著,嫡孫唐高祖李淵。
李弼:西魏府兵八位柱國大將軍之一,衝鋒陷陣,所向無敵,曾孫瓦崗山李密。
李賢:北周驃騎大將軍、河西郡公,與弟李穆、子李崇,俱是一代名將。至隋朝時,其子孫出將入相,譽滿天下。
李沖: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北魏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安世:趙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議實行均田制。
李詭祖:魏孝文帝時任曲梁縣令,清廉愛民,去世後立祠祭祀。在漢族民間稱增福相公,文財神,增福財神,福善平施公。

李密: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於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亂時,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稱魏公,率軍屢敗隋軍,威震天下。
李子通: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615年稱帝。
李軌: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稱涼帝。
李渾:隋朝左武衛將軍。
李春: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第一位橋樑專家。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蹟之一。居世榜首的趙州橋,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

李淵:唐高祖(公元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唐朝開國皇帝,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李淵是十六國時期西涼國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世代顯貴。李淵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時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淵的父親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李淵七歲襲封唐國公。隋末天下大亂時,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攻占長安。公元618年5月,李淵稱帝,國號唐,定都長安,貞觀九年(635年)農曆五月,李淵因病駕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一歲,廟號高祖。

李世民李世民
李世民:唐太宗、天可汗(公元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廟號太宗,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
李治:唐高宗(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玄宗在位前期,用人有方,開創了歷史以來最鼎盛時期“開元盛世”。
李靖:(公元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李豫:唐代宗,初名李俶,唐肅宗長子,唐朝第八位皇帝。“收復兩京,蕩平餘孽。代宗之朝,餘孽猶在,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
李适:唐德宗,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長子,在位26年,享壽64歲。諡號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頗有一番中興氣象。
李純:唐憲宗(778年~820年),憲宗在位期間,勤勉政務,著手削藩,開創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史稱“元和中興”,是唐朝後期最傑出的皇帝。
李炎:唐武宗,本名李瀍,後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弟。武宗時期,對內打擊藩鎮和佛教,對外擊敗回鶻,加強了中央集權,唐朝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
李忱:唐宣宗(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較高聲譽的一位,《資治通鑑》載:"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李孝恭:唐初宗室名將,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二,為唐開國元勛。
李道宗:字承范,隴西成紀,唐朝初期重要將領,一生參與破劉武周,破王世充,滅東突厥、吐谷渾,征高句麗等諸多戰役,為唐王朝的統一和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
李泌:唐朝中期傑出的政治家,謀略家,官至宰相。
李适之:李唐宗室、大臣。玄宗朝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孫。
李晟:中唐著名將領,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勇烈有才,善騎射,平朱沘之亂。
李愬:中唐著名將領,雪夜入蔡州,平吳元濟之亂。
李吉甫:趙郡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朝宰相,地理學家。
李德裕:在唐文宗和唐武宗兩度為相。趙郡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李吉甫之子,中唐宰相。唐代文學家﹑政治家。代表作有《會昌一品集》、《左岸書城》、《次柳氏舊聞》等。
文藝科技:
李淳風: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道家學者,岐州雍人(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李淳風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於世。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天水市秦安縣),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人稱“詩仙”。故有“第一詩人”之稱。
李龜年:別名樂聖,唐時樂工,開元初年的著名樂工,常在貴族豪門歌唱。
李思訓
李昭道
李陽冰
李賀
李商隱
五代十國
李克用:唐末將領,生前被封晉王,其子李存勖建後唐時,追尊為後唐太祖。
李存勖:建立後唐,為唐莊宗。
李嗣源:後唐皇帝
李存孝:十三太保,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
李昪:建立南唐,為南唐烈祖,又稱李先主。
李煜:南唐皇帝,又稱李後主,被譽為“千古詞帝”。

李處耘: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將領。與子李繼隆並稱“雄將、能臣”於當時,次女明德皇后亦為賢后之垂範。
李繼隆:大宋名將。大宋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八,宋太宗皇后明德皇后之兄,一生戰功顯赫以千餘馬步大破契丹騎兵數萬而流芳於後世。
李沆:北宋“聖相”,大宋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五。
李谷:五代大臣,傳見《宋史·李谷傳》。
李綱:北宋名相。
李火德:名炳鳳,字閩海,號伯莊,是宋朝舉人、進士,任過教諭、知縣、通判、太守、節度使、關內侯。南方李氏始祖。
文藝科技:
李清照李清照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故有“第一女詞人”之稱。
李修緣:道濟,濟公,活佛,聖僧,好打不平,救人之命,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廣為傳誦。歷史真實人物。

李冶:金元四大數學家之一。
李杲: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俊民:金代文學家。有《莊靖集》十卷。
西夏
李元昊:西夏開國皇帝,李陵之後裔。
李仁孝:西夏最有作為的皇帝,仁宗時是西夏的鼎盛時期

李行甫:元雜劇作家。
李孝光:元代詞作家。

政治軍事:
李文忠:明朝開國名將,開國功臣位列第三。
李善長:明朝開國丞相。
李春芳:有“青詞宰相”、“狀元宰相”之稱。
李如松:明朝名將,共父輩子輩祖孫三代滿門忠烈,與父李成梁同為朝廷倚重的北方屏障,父子二人威名遠勝戚繼光。
李定國:明末偉大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忠心扶持南明抗清二十餘年,戰功彪炳,封晉王。
文藝科技:
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人,漢族,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
李夢陽:明代文學家。前七子之一。
李攀龍: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一。
大順
李自成:党項族首領李繼遷的後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大順開國皇帝,曾短暫統一北方。

李光地:福建人,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學名臣,也是有爭議卻又深得康熙帝信任的人物。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李鴻章:清末政治家、外交家。
李衛:清朝名臣。
李威光:武狀元。
文藝科技書畫:
李鱓
李方膺
李漁
李調元
李兆洛
李審言
李伯元
李慈銘
李毓秀
李綠園

賜姓或改姓
李思摩、李國昌、李勣、李抱玉、李忠臣、李國臣、李光弼、李光進、李元諒、李茂勛

國外李姓名人
越南

李公蘊:(閩南人)越南李朝開國皇帝太祖。所開創的李朝是越南歷史上最鼎盛的王朝,因此越南人十分尊崇李公蘊。越南首都河內有一條街被命名為“李太祖街”,海陽省海陽市也有一條“李公蘊路”。
李佛瑪:越南李朝第二任皇帝太宗
李日尊:越南李朝第三任皇帝聖宗
李乾德:越南李朝第四任皇帝仁宗,其統治越南時期,被認為是越南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李常傑:越南史上最著名將軍
朝鮮韓國

李成桂李成桂
李成桂:朝鮮王朝的開國之君
李芳遠:朝鮮太宗
李裪:朝鮮世宗,韓語創造者。朝鮮史上最著名傑出的君主。
李舜臣:朝鮮史上最著名將領
李珥:朝鮮李朝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朝鮮思想界的雙璧,朝鮮二大儒之一。有東方孔子之稱。
李滉:朝鮮李朝唯心主義哲學家,朝鮮朱子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朝鮮二大儒之一。
李承晚:韓國前總統,大韓民國建立者。
李明博:韓國前總統。
李秉喆:三星之父,三星集團創始人。被韓國同行譽為“創業之神”。
李健熙:韓國三星集團會長,韓國首富。
李在鎔:李健熙之子,三星接班人。
新加坡
李光耀:(廣東人)新加坡前總理,新加坡建國國父。新加坡建立者最高領導人。
李顯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之子。新加坡現任最高領導人。
美國
李孟賢:美國舊金山市長。
泰國
李沙馬:沙馬·順達衛,華裔,泰國第二十五任總理。
李勝利:華裔,泰國曼谷新市長
李天文:廣東普寧人,泰國國務部長
李建南:泰國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
菲律賓
李清泉:愛國華僑領袖。

近現代名人

政界
李大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
李達: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
李漢俊: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李維漢: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無產階級革命家。
李濟深: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李富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奠基者和組織者之一。是第七至十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常委,第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李德生: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李先念: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將領,政治家,在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中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李宗仁:廣西臨桂人,字德鄰。黃埔軍校南寧分校總負責人。國民黨高級將領,軍事家。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李肇星:第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外交部長。
李鵬飛:香港商界的知名人士,前立法會議員,前行政局議員,自由黨首屆主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李國章:前任香港教育統籌局局長及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李國寶胞弟。
李國能: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寶及李國章堂弟。
李柱銘:香港資深大律師,香港民主黨首任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
李福深:香港賽馬會前主席。
李玉堂:陸軍中將;前海南島防衛副司令(已故)。
李友邦:抗日名人,白色恐怖受難者。
李猛:安徽省紀委副書記
李小鵬: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長
李銳:湖南平江人,原名李厚生,著名前中共黨史專家。
李孝式:馬來西亞企業家、銀行家。原籍廣東信宜,生於香港,1957年8月馬來亞宣布獨立後,出任首屆內閣財政部長。
李國豪: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東東:河南杞縣人,歷任河海大學校長,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河南省教育廳廳長,現任教育部副部長。
商界

李嘉誠李嘉誠
李子用:李大善人敬修的長子,是乃父之後在晉南和西北地區享有聲譽的一位紳士。清末民初晉南首富,著名大慈善家。李家大院第十五代傳人。
李光前:儒商的楷模、東南亞橡膠大王、教育家、慈善家。生前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
李成偉:新加坡華裔富商。李光前的第三兒子。
李嘉誠:香港著名巨商,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連續十多年為“華人首富”、“亞洲首富”,熱心慈善和教育。
李澤楷:香港企業家,李嘉誠次子,電訊盈科主席。
李兆基:香港企業家,恒基兆業及中華煤氣主席。96-97年是“華人首富”、“亞洲首富”並且世界第四富豪。
李家誠:李兆基之子,香港富商。
李彥宏李彥宏
李德義:香港富商房地產大亨。
李運強:香港富商,熱心公益事業。
李思廉:香港富商,富力地產集團董事長
李文達:香港“蚝油大王”李錦記第三代傳人,現任李錦記集團主席。
李彥宏: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中國前首富。
李河君:漢能集團,中國首富。
李鋰:海普瑞公司,中國前首富。
李福兆:香港首任聯合交易所主席,前香港共濟會成員。被譽為“股壇教父”。
李國寶:香港東亞銀行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
李寧:體操王子,奧運冠軍,企業家。
李兆基李兆基
李開復:前谷歌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一職。2009年9月宣布離職並創辦創新工場任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傑文:大花朵網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書福:現任吉利集團董事長。
其他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著名地質學家。
李善蘭: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力學家和植物學家。發明李氏三角恆等式和李善蘭恆等式。
李政道: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昌鈺:刑偵與鑑識專家,華人神探,“當代福爾摩斯”、“現場重建之王”。
李祖原:台灣著名建築師。
李小龍:著名武術家,著名國際巨星。功夫巨人。
李遠哲: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敖:台灣作家、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思想家。
李陽:瘋狂英語創始人,全球著名英語口語專家。
現代名人
2015年全球富豪榜中國前十名李嘉誠、李兆基、李河君、王健林、馬雲、宗慶後、李彥宏、馬化騰、郭鶴年、鄭裕彤。
新加坡是現今(2015)海外唯一存在的華人政權,開國元首李光耀是新加坡首任總理和“國父”,為實際最高統治者。

中國李氏領導人

姓名  領導職位 國家級別 榮譽(貢獻)
李大釗 共產黨主要創始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兩大主要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李達 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李漢俊 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李維漢 無產階級革命家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李富春 中央書記處書記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奠基者和組織者之一
李德生 委員會副主席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李先念 國家主席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粉碎“四人幫”
李鵬 國家總理、委員長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李瑞環 全國政協主席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李嵐清 副總理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李長春 委員會主任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評選為“全球權勢人物”
李克強 國家總理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 評選為“全球權勢人物”
李濟深 國家副主席 創建“中華共和國”
李宗仁 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抗日重臣
李源潮 國家副主席 中央政治局委員(副國級)
李建國 國家副委員長 中央政治局委員(副國級)

新加坡李氏領導人
新加坡國父 職位 權力地位 在任時間
李光耀 總理 最高統治者 1959年6月—1990年11月
新加坡總理 職位 權力地位 在任時間
李光耀 總理 最高統治者 1959年6月—1990年11月
李顯龍 總理 最高統治者 2004年8月12日—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