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朝鮮,是我們的近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他們那裡也爆發了一場農民戰爭。半個世紀後,朝鮮的一位作家決心把這一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歷史再現出來。當這位作家的《甲午農民戰爭》第一卷、第二卷出版時,他已經變成了一位雙目夫明、全身癱瘓的老人。
專家的勸告,一些好心人的善意關懷,朴泰源都很感激,而且也反反覆覆地想過,但他卻怎么也放不下手中寫著的書,他覺得自己不能讓工作半途而廢。他決心爭分奪秒地和黑暗來臨之前的時間比賽。
視力越降越低,不幸的時刻終於來臨了。一天,他正在灑滿陽光的書房裡專心整理資料,突然感到眼前一片黑暗。他驚奇地問妻子:“親愛的,魔鬼奪走了太陽還是太陽跳進井裡啦?”妻子沒有回答,她抑制著自己的哭聲,她心裡明白,她親愛的丈夫此刻已完全失明了,她等待著,等待著奇蹟發生:一瞬間丈夫會突然重見光明,她希望眼前的一切都是假象。桌上的鬧鐘在嘀嗒嘀嗒往前趕,什麼奇蹟也沒發生。朴泰源說話了:“親愛的,太陽躲進了我心中,跳進我腦中了,我永遠在光明之中。”妻子緊緊抱住了丈夫……
妻子完全能夠養活他,單位也同意承擔他將來的全部生活費。可他朴泰源偏要和自己過不去。他還要繼續寫書,他開始了一場與厄運的搏鬥。他請人做了一塊大小和稿紙差不多的硬紙板,在板上刻下橫的豎的空格,裝上能固定稿紙的夾子。朴泰源利用自己“發明”的這個工具,又開始了寫作生活。妻子每天早晨上班之前,給他準備好紙和筆,晚上回來幫他校對,謄清當天的手稿,然後念給他聽。妻子一邊念,一邊按著他的要求進行修改,直到他完全滿意為止。
個人成就
可是,命運再一次跟他過意不去。1975年,正當他在艱難中堅持創作的時候,身體的左半邊癱瘓了,不久右半邊也完全麻木不能轉動了,接著雙手也不聽使喚了,只剩下一張能說話的嘴。他沒有向命運屈服,繼續他的創作。他靜靜地躺在床上,嘴裡一字一句地念著小說的情節,讓別人記下來。看到他艱難、痛苦的樣子,身邊的人都替他感到難過,他卻常常安慰他們:“不要難過,疾病給我留下的時間不多了。別人過一秒,對我來說,等於過十年,只要我能爭取這一秒一秒的時間,讓它來幫助完成我的事業,我就很幸福了。”不知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長篇巨著《甲午農民戰爭》的第一卷終於在1977年4月出版了。又經過異常艱苦的三年多時間,小說的第二卷也脫稿出版了。朝鮮政府為此授予他兩枚國旗一級勳章,並稱譽他為“朝鮮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對他的拼搏奮鬥精神,對他在朝鮮文學事業上做出的突出貢獻,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的妻子回憶說:“他對所寫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總是一絲不苟的。他在與病魔做鬥爭的過程中,仍然不斷地走訪知情者,調查了解歷史上的真實情景。有一次,我無意中提到一位老人,這位老人正是他要找的,知道李朝末年大災荒的情況。他立即要我陪同他去訪問這位老人,我說代他去,他怎么也不肯,最後只能兩人去。”
朴泰源說他的巨著,不是來源於靈感而是來源於材料。他說:“材料最能說明一切。”
我們則可以說:《甲午農民戰爭》,最能說明朴泰源這位朝鮮作家的一切。
他是瘸子,可是他的生命歷程卻未曾顛簸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