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80年代末發明的“菇瓜豆立體栽培”新技術,打破了亞熱帶地區夏季不種平菇的傳統習慣,為我國四季菇開闢了新途徑。該成果一經媒體報導,全國有數萬農民來信來訪求教,通過培訓,有一萬多農民靠此技術脫貧致富,據統計,全國有26個省10多萬農民套用此技術,累計為社會創益10億多元,為江蘇乃至全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該成果先後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和國家星火獎,2010年獲得中國食用菌科技成果推廣獎;該成果還被拍成科教電影在國內外公開發行,並兩次在國際會議上交流,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菇瓜豆立體栽培》專著由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
他90年代創造的“葦末育菇”成果,利用造紙工業的下腳料—蘆葦末代替棉籽殼育菇取得成功,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企業發展的葦末污染問題,而且為食用菌生產開闢了新的原料,變廢為寶,化害為利,一舉多得。我國已故著名微生物學家、中國菌協名譽會長、原南農大校長樊慶笙教授親自主持技術鑑定,認定科技水平是“國內首創”。此項技術被列入江蘇省“九·五”農業科技重點攻關項目,先後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為社會創造效益上億元。1998年,國際食用菌科學大會在南京召開,經專家推薦,組委會考察,“菇瓜豆立體栽培”、“葦末育菇”等成果不僅作為有中國特色的食用菌發明成果提交大會交流,而且在鎮江為大會提供栽培示範現場,供大會作學術參觀。他的創新成果,受到了250多位中外食用菌專家的一致好評。
20多年來,朱忠貴同志在食用菌科研和生產上取得顯著成績,為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黨和人民給予了很高的榮譽,他先後50多次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表彰獎勵,兩次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親切接見,曾被中央譽為“農民雷鋒”。還曾獲得“全國農村學科學用科學標兵”、“全國農村星火帶頭人標兵”、“全國學雷鋒標兵”、“學術技術帶頭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2009年8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朱忠貴勞模創新工作室”在鎮江市瑞京農業科技示範園正式掛牌運行,主攻研究方向為“食用菌液體菌種技術與裝備”、“秸稈育菇關鍵技術”、“新型食用菌基質”的研究開發。2009年,他第三次被鎮江市委市政府評為“鎮江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前不久,他接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出版社、《中國專利發明人年鑑編》編輯部寄來的榮譽證書,其發明成就已錄入《中國專利發明人年鑑》第十一卷,並榮獲“建國60周年全國百名優秀髮明家”榮譽稱號,這是鎮江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相關詞條
-
朱忠貴勞模創新工作室
朱忠貴勞模食用菌創新工作室創建於2009年7月,現有專業技術人員6人,主要從事食用菌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研發與創新工作。工作室創建一年來,在食用菌自...
基本介紹 研究方向 -
朱貴祠
朱貴祠,坐落在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大寶山西麓,背倚青山,面對慈江。朱貴祠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是當地民眾為紀念在鴉片戰爭中英勇陣亡的朱貴將軍及...
概述 建築 歷史 意義 文物修繕 -
朱一貴
朱一貴(1690年—1722年),原名朱祖,台灣府鳳山縣人,祖籍福建省漳州長泰縣,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隨移民潮移民台灣,是清代自稱亡明宗室起兵反...
生平經歷 軼事典故 起義檄文 -
朱天貴
朱天貴,莆田平海衛人。他生長於漁民家庭,小時避海上之亂,隨父居於福寧的三沙。因其地一度為鄭成功部所占領,所以他參加了鄭軍,升官至左都督,統領水師二十八鎮。
主要功績 人物評價 -
朱貴[清末民族英雄]
朱貴(1778年-1842年),字黻堂,又字君山,甘肅河州(今臨夏市)人,是鴉片戰爭時期抗擊英國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朱貴出身行伍世家,自幼酷愛習武,十...
人物生平 史籍記載 家族成員 歷史評價 -
朱姓家譜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按照歷代規制,也編制了皇家家譜,稱為玉牒,朝廷設有專官管理,稱宗人府,記錄皇族成員的世系。由於戰亂,明代的玉牒沒有存世。可資料顯示,有...
朱姓家譜 領譜家規 朱字輩 家譜文獻 -
朱希忠
朱希忠(1516-1573),字貞卿,永樂朝成國公朱能玄孫,南直隸懷遠縣(今安徽懷遠)人,嘉靖十五年(1536)襲爵成國公。朱希忠性機敏,善結納,名在諸...
-
朱婷[中國女排國家隊隊長,著名女子排球運動員]
朱婷,女,中國女排隊長,中國著名女子排球運動員,1994年11月29日出生於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體育學院,身高198cm,體重75kg...
人物經歷 運動生涯 個人生活 生涯數據 獲獎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