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朱忠貴同志1978年參加工作,82年開始從事食用菌研究,30年來,他在食用菌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與技術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發明的“菇瓜豆立體栽培新技術”,曾兩次參加國際食用菌學術會議交流,曾被拍攝成科教電影和新聞記錄電影在國內外發行,他的著作《菇瓜豆立體栽培新技術》2次被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他發明的“葦末育菇”技術,利用造紙工業的下腳料—蘆葦末代替棉籽殼育菇取得成功,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企業發展的葦末污染問題,而且為食用菌生產開闢了新的原料,變廢為寶,化害為利,一舉多得,被專家譽為“國內首創”的新成果。他1999年被鎮江市政府授予“勞動模範”榮譽稱號以來,弘揚勞模精神,充分發揮創造性,先後主持承擔省市食用菌科技項目16項,有30項發明先後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6項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他在國內外報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過50多篇專業技術論文,培養碩士研究生4人,編制了5個鎮江市地方標準,他是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專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現任中國食用菌協會理事、省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鎮江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長,鎮江瑞京農業科技示範園高級農藝師。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課題之一
食用菌液體菌種培養技術與設備研究開發
長期以來,我國食用菌產業都是套用固體菌種栽培各類鮮菇,普遍存在菌種生產周期長,容易老化等弊病,液體菌種培養技術的出現,不僅可以解決現實問題,而且生產成本低,培養時間可以縮短1/3-1/2,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成品率不穩定,容易污染,而且需要一定的技術與設備,老百姓不敢用。本工作室將重點解決培養污染問題,並研究開發配套的簡易設備,使農民買得起,用得上,效果好,促進食用菌技術升級和產業發展。
主要研究課題之二
基於農作物秸稈的新型低碳食用菌基質研究開發
秸稈是農作物的主要副產品,全國年產約6億t,利用率不足40%。有些地方秸稈焚燒現象嚴重,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而且污染環境,甚至影響民航飛行及道路交通安全。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秸稈利用問題,鎮江市政府將秸稈綜合利用列為2009年為民辦實事六大項目之一。
秸稈是有機廢棄物,栽培食用菌,是一條比較好的利用途徑,不僅可以將不能食用的農作物秸稈轉化成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鮮菇,而且可以減少環境污染,變廢為寶。
本工作室將分析秸稈營養成分,同時套用木薯渣、醋糟、蘆葦末等有機廢棄物,研製培養料綜合配方,並重點探索秸稈育菇的關鍵技術與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