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世紀時,朱巴附近有個叫做岡多科羅(Gondokoro)、充滿瘧疾和黑尿熱病(Blackwaterfever)、駐紮一支鄂圖曼土耳其小規模南部邊境守軍的貿易站和傳教區。這裡也是探險家塞繆爾·懷特·貝克(SamuelBaker)的基地,他在1863年到1865年與1871年到1873年兩段時間到南蘇丹和烏干達北部探險。
1922年,一群希臘商人抵達岡多科羅一帶,在白尼羅河西岸建立朱巴鎮。他們和朱巴當地的原住民結好,在朱巴建立日後成為商業區的貿易城鎮。希臘人蓋的這些屋子成為銀行、旅館和領事官邸,也是少數存留到1940年代的建築物。
1899年至1956年間,朱巴由英國和埃及共管,英國在1942年曾有過將烏干達北部和南蘇丹合併的提案,但之後沒有實行,反而是在1947年的朱巴會議(JubaConference)上將南蘇丹和北蘇丹統合為一個行政區。1955年,叛軍在南蘇丹城市托里特(Torit)發動叛變,第一次蘇丹內戰爆發。內戰一直打到1972年才結束,但1983年內戰再度爆發,朱巴成為政府軍和叛軍的重要戰略城市。
2005年,朱巴依據《全面和平協定》(ComprehensivePeaceAgreement)成為南蘇丹自治政府(GovernmentofSouthernSudan)的首府,這份協定也終結打了21年的第二次蘇丹內戰。內戰結束後,聯合國在朱巴增派維和部隊,那時朱巴的許多機構仍仰賴肯亞的協助管理。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OfficefortheCoordinationofHumanitarianAffairs,OCHA)也在當地設立營地,為聯合國機構和非營利組織提供協助。
2011年7月9日,朱巴成為南蘇丹共和國的首都,南蘇丹正式從蘇丹共和國獨立。
地理環境
朱巴(Juba)位於南蘇丹共和國的中赤道省,是南蘇丹的首都,人口約16萬(2005年)。
朱巴是南蘇丹部最重要的商業和交通中心,最主要街道為五月大街,駐有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領事館,有朱巴大學(JubaUniversity)等高等學府,當地通用英語,土著語言為巴里語。
朱巴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屬於熱帶草原氣候,植被為熱帶稀樹草原。由於它位在赤道附近,因此全年如夏,年均氣溫30度左右。朱巴市的降雨十分稀少,乾季開始於每年的11月,一直下到隔年3月,這段時間也是當地最熱的時節,氣溫在2月時可達攝氏38度。4月至5月間的雨量可達100毫米,然而全年降水量平均仍偏低,只有954毫米。
人口種族
2005年時,朱巴市的人口一共有163,442人,而根據航空照片的分析,2006年朱巴市的人口可能已有250,000人。蘇丹共和國在2008年4月至5月間實施第五次人口與住房普查,當時的朱巴縣有372,413人,其中大多居住在朱巴市。但這個統計數字被當時的南蘇丹自治政府否認。
2005年時,朱巴市的人口一共有163,442人,而根據航空照片的分析,2006年朱巴市的人口可能已有250,000人。蘇丹共和國在2008年4月至5月間實施第五次人口與住房普查,當時的朱巴縣有372,413人,其中大多居住在朱巴市。但這個統計數字被當時的南蘇丹自治政府否認。
朱巴是世界上人口成長最快的城市之一,因銷售石油而發展迅速。
截止到2014年2月底,中國人在朱巴大約300多人。多為經營餐館,商店,賓館,工程建設,通信、石油化工等項目。
經濟產業
經濟
聯合國公布的數據顯示,蘇丹南部800多萬人口中九成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以下,即人均每天生活費用不足1美元。即使糧食豐收,仍有17%人口的食物得不到保證。每年有5萬名兒童受營養不良威脅。
儘管自然條件適合農業種植,但由於百姓缺乏技術,朱巴的蔬菜水果仍大部分依賴從蘇丹北部、烏干達、肯亞等鄰近地區進口。在朱巴打工的外國人以烏干達人,肯亞人和埃塞人居多。
但伴隨著投資熱潮的開始,市中心大型廣告牌豎了起來;由於增添了大型發電設備,朱巴的停電時間大大減少;無線網路速度逐漸加快。南方政府還開始進行城郊大片土地的開發項目招投標,希望把湧入的投資者分散開來。一些外國公司代表開始進駐朱巴的旅館洽談業務。
產業
棉花、花生、畜產品集散地。有小型軋棉、織席等工廠。公路通國內主要城鎮和鄰國多哥。
交通
朱巴朱巴市為白尼羅河航運起點,公路通剛果(金)、烏干達,是尼羅河中下游地區通往東非、中非的門戶,市內有航空站,只有一條瀝青跑道,但與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烏干達首都坎帕拉、肯亞首都奈洛比,阿聯的杜拜,蘇丹首都喀土穆,盧安達首都基加利之間都有定期航班。因為南北蘇丹之間地形複雜,交通不便,與喀土穆之間的公路在旱季才能通行,一般通常要從烏干達北部城市阿魯阿乘汽車前往,票價約合100人民幣。也可以坐飛機前往,但費用較高。
對外關係
大使館
中國駐南蘇丹大使館位於南蘇丹首都朱巴市內最大的北京飯店,北京朱巴酒店-中國人經營的蘇丹南部最大的酒店內部,北京飯店老闆李廣華是位於肯亞首都奈洛比的東非中國總商會副主席,同時也是南蘇丹分會主席東非中國總商會在肯亞成立。由於條件艱苦,李廣華在2006年初抵達朱巴的時候,建設的是彩鋼板房屋,容易失火,已於2010年2月18日和2011年12月22日失火兩次南蘇丹最大酒店失火。
經營
朱巴當地主要有中國人、肯亞人、烏干達人、印度人以及黎巴嫩人經營餐館、超市等,規模稍大的超市有JIT超市等,貨物種類不是十分齊全,且價格奇高。
中國人經營有萬德福家具店,萬德福中餐廳以及萬德福中國超市,北京飯店,新時代家居店。
手機通訊
中國人大約200多人.多為經營餐館,及建設項目,比較平穩的中國餐館(旅館)約有4家,除北京飯店外,還有重慶飯店,上海飯店等.可以使用的手機通訊商至今已有,ZAIN,GEMTEL,VIVACELL,SUDANI,MTN,大都可以和國內進行通話,費用不一,但是普遍不低。
經濟合作
2011年的公投必將會傾向於南蘇丹的獨立,為了鞏固中國在這一地區的持續影響,2008年9月,中國駐南蘇丹朱巴領事館開館,領館位於北京飯店(曾於09年2月失火)首任總領事張清洋。當地也駐有中國維和部隊。中國石油、中國中鐵、中國水電等多家央企及中昊公司等民企已經開始參與朱巴的恢復與重建,諸多項目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為雙方合作奠定經濟合作基礎。
政治獨立
2011年7月9日傍晚,南蘇丹在首都朱巴舉行儀式,正式宣告獨立,國名“南蘇丹共和國”。這一刻,它正式脫離蘇丹,成為一個獨立國家,成為非洲第54個國家及世界最年輕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