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呂村

朱呂村,耕地面積4700餘畝,共996戶,總人口3451人,111名黨員,具有勞動力2100餘人,外出打工人口450餘人,人均純收入4800元,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地處於陌南鎮平風線路北2.5公里處,由一個自然村組成。

基本信息

村莊簡介

朱呂村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地處於陌南鎮平風線路北2.5公里處,由一個自然村組成,共12個居民小組,耕地面積4700餘畝,共996戶,總人口3451人,111名黨員,具有勞動力2100餘人,外出打工人口450餘人,人均純收入4800元。
運靈高速路從該村經過,該村主導產業有蘋果,養殖業,小麥等。西六級工程在今年5月份全面竣工,比以前能多灌溉土地面積500多畝。
朱呂村是一個文化大村,村民整體素質很高,平易近人,熱情待客。村新建舞台一座,面積120平方米,花園一座,有圖書室,老年活動室,健身器材,籃球場,水泥巷道硬化面積基本上達到全村覆蓋,主巷道全部安裝路燈,新建垃圾池6個。

村名來歷

在富有神話傳說的中條山瑤台峰下,夏縣縣城西南方向,約五里處,有個綠色環抱,菜園遍野,美麗富饒的村子。名曰:“朱呂”。這朱呂村包括一個大村,一個莊子。無論時代怎樣變遷,社會如何進步發展,村和莊子向來就屬一個行政機構管轄。說來也怪,“朱呂村”里卻沒有一戶姓“朱”的人家,而姓“呂”和姓“姚”的倒為數不少。這是什麼緣故呢?
傳說,這個村名的由來,是神仙姜太公給巧取的。姜太公,西周東海人,四岳之裔。以其封姓呂氏,故又曰:“呂尚”,號曰:“太公望”。曾輔佐周武王,集八百諸侯於孟津,滅商興周,強國立功。死後,被封為神仙。至今,農村修房蓋廈,還有貼:“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傳統字條。呂尚當年週遊豫、晉路過禹都夏縣時,佇立在瑤台之巔,極目遠眺。這裡的土地肥沃,花草蔥蘢,林木繁茂,風景著實秀麗迷人。他便策馬下峰,步入此村,住宿逗留,修台、釣魚。人傳:“穩坐釣魚台”是由此得來,而後廣為傳開。在這裡他感到人們的心情如鏡,勤於躬耕,謙恭篤誠,頓生敬佩之情。遂將他的兩個兒子遺留此村。一“姜”姓住村里,另一個“呂”姓住莊子上。迄今為至,這個村還有大村和莊子之分。後來,離該村不遠處有條大河,常年泛濫成災,淹沒房屋,沖毀莊稼,使村上的人們連年饑荒,只得背井離鄉,奔走逃命。有一個叫姚暹的人,為絕水患,率領當地百姓大修大整了堤埝,壘成大渠使山洪環繞村莊流過,雨澇排洪,天旱灌田,變害河為利河。
從此,這裡年年風調雨順,歲歲五穀豐登。為了紀念這位治水有功,造福於民之人,鄉民便把新修的大渠起名“姚暹渠”。不少人家都紛紛要求改名換姓,做姚暹的繼承之輩。 姜太公二度神遊禹都夏縣,聞知此事,極為敬服、欽佩。他深明“君以民為本,君若舟,民若水,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就慷慨地答應了改姓“姚”的要求。爾後,在定村名的時候,三姓人家發生了分歧,爭執不下,難以定音。 姓“姜”的人家提出:他是姜太公的正宗,“姜”“呂”兩姓應合稱,姜字列前,村名該叫“姜呂村”。
姓“姚”的一家辯解道;他們人多勢大,何不取村名“姚呂村”呢? 姓“呂”的一聽,兩方都有自已,便不吭聲。 姜太公久而站立,拈髯思忖,乾脆把“姜”和“姚”隱了吧!就取名為“殊呂村”。即該村並非一個“呂”姓,還包含“姜”“姚”兩姓。又因為“殊”字左邊是“歹”旁,不大吉祥,很不如意。於是又去掉“歹”,就叫成了“朱呂村”。朱乃紅也,這一改更賦予了蒸蒸日升,光耀大地的新意。從此以後,世代相傳,延用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