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本溪滿族自治縣地處遼東山區太子河上游,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3°34'53″—124°45'42″,北緯40°48'50″—41°33'50″之間,東與桓仁、寬甸相通,南與鳳城為鄰,西與本溪、遼陽毗連,北與撫順、新賓接壤,轄區面積3344.5平方公里。境內山脈縱橫,河流縈繞,風景秀麗。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
歷史沿革
本溪縣(BenXiXian)位於遼寧東部山區,太子河上游。東與桓仁、寬甸兩縣交界,北與新賓、撫順兩縣此連,西與本溪、遼陽兩市接壤,南與鳳城縣為鄰。面積三千五百二十九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小市鎮,距省會瀋陽八十三公里。
本溪縣境內多山,大小山嶺達二百四十多座。太子河、草河流域分布成小塊平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礦藏資源以無煙煤、工業粘土、石灰石、硫化鐵、銅、金等為主。森林面積三百零七點二萬畝,木材蓄積量約九百四十九萬立方米。人參培植達五萬多簾,年產參十餘萬斤。山區盛產大葉芹、蕨菜等。現有果園二萬多畝。
本溪縣名源於清代。據《重修觀音寺碑記》載:"盛京 (今瀋陽)城南百里之外,有本溪湖"…,湖側有觀音古剎。"另據《八旗通志》載:"雍正五年 (一七二七年)此湖 (本溪湖)稱為。杯犀湖"。很久以前傳說,湖水尚小,宛如一杯清水,湖底下窄上寬,形如犀牛之角,故以形態命名"杯犀湖"。這是本溪湖較早的名。後因懷犀湖"較為難寫難認,遂改稱為本溪湖。清光緒三十二年始設本溪縣,因縣衙在本溪湖附近,故名。
本溪縣戰國時期至秦、漢、魏、晉先後屬遼東郡、玄競郡管轄。北魏、北齊至隋時被高句麗割據。唐初收復遼東,屬安東都護府。遼金時屬遼陽縣、石城縣轄區。元時屬遼陽路。明時置草河千戶所。洪武十九年 (一三八六年)改置東寧衛。清光緒三十二年 (一九0六年)十月始設本溪縣。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一九四五年八月,建立了第一個人民民主政權——本溪縣人民政府。一九四六年國民党進駐。一九四八年十月獲第二次解放。''一九五二年本溪縣撤銷,併入本溪市。一九五六年,重設本溪縣,縣政府駐本溪市。一九六O年八月起,縣政府遷駐小市鎮。現為本溪市轄縣。
民俗文化
滿族禮儀見面禮平時上街見面,各自都應分清長幼請安問好。男人皆施問安禮(即請不安)或施打千禮(即請大安),待長輩回話,方能動身。女人則施蹲安禮(即側身半躬身,雙手抉膝微微下蹲)。
滿族人以前施問安禮一般每隔三五天都要向本族長輩問安,無論多少戶居住一地均不能遺落此禮。後來,施此禮稍弛,但晚輩離家較久、歸來時,一般都要向本族中長者問安,都要施三拜六叩的磕頭禮,在第二拜時要後退半步。
歲禮,一般為滿族禮儀中較大的舉動。在除夕這一天,吃過晚飯,闔家老少大小,均得到戶外走一走,首先到供祖先的家裡的祖宗牌位前三拜九叩,然後逐家叩拜,行二拜六叩禮。這種禮不分門戶、貧富之別,也不論平日親疏,一般要求拜至午夜間(即民俗中的放鞭炮煮餃子接財神時)為止。
拜年禮,在正月初一早飯後開始。行拜禮與辭歲禮不同,一般要求有選擇地到本家長輩家施叩拜大禮。
時至現在,由於各種原因,滿族的禮儀也漸漸廢弛了一些,但是敬祖先、孝父母、禮賓客之禮猶存,滿族的風俗民情特點仍然很明顯。
滿族的服飾比較傳統特色,主要體現在服裝主要有四種形式:旗袍(即長袍)、馬褂、坎肩、夸褲。旗袍不分季節,男女均 可以穿。馬褂則為有一些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時穿著。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老的婦女主要為禦寒,年輕婦女講究質地、款式、花樣、顏色,用以襯托體態美。套褲是無褲腰的棉褲筒,以兩條背帶固定,多為老年婦女冷天的穿著。滿族人穿長褲與其民族不同的是必須扎系的腿帶一般是白色的或綠色、黃色等,較之女人的要長得多,尤其上山下地的男人腿帶大都扎到膝蓋下。
鞋襪,在四十年代以前,民族特點仍非常明顯。男人的鞋為布底納綁,鞋臉鑲嵌雙皮條的兩道臉傻鞋。冬天穿豬皮或牛皮靴鞋,年邁老人多數穿高腰氈鞋。女人穿下窄上寬、鞋臉尖端突出上翅、兩側綠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樁鞋。男女襪相同,用白布做成,襪腰單層較薄、襪底數層較厚實、起到鞋的作用。滿族人的鞋和襪不分左右腳,可以隨意穿著。
帽子,滿族人女人無帽,男人有帽,而男人過去戴的帽子分為棉帽、夾帽和草帽。棉夾帽均分有頂和無頂兩種。有頂的稱為小帽,無頂的稱為帽頭。一般說,戴不帽的是有一定地位身份或富裕的人,戴帽頭的則是勞動人民。
裝飾物,滿族婦女特別講究首飾,她們常戴的首飾主要有方簪、扁簪、花簪、耳簪、花針、疙瘩針、雲卷翅、燕几翅、耳鉗、手鐲等多種。這些首飾品質地不一,主要由金、銀、玉、珠、骨等,選戴哪一種首飾要根據地位身世,一般說首飾的好壞可以看出地位高低家庭的貧富。
髮式。在過去年代裡,滿族人的髮式特別講究。一般說髮式主要根據年齡段而修剪梳理嬰兒梳剪“木梳背”,一周歲後,男孩剃光頭,女孩留髮,梳小辮、扎紅頭繩,前額留劉海。
姑娘結婚時要“扯臉”(用線類物品將臉、頸鬢部汗毛絞掉),要修整雙眉,開始“上頭”(即梳頭翅兒,這種法式現已絕跡,我們從歷史影、視、劇中可以看到)。在滿族婦女中“上頭”後即意味著已結婚的標誌,年輕已婚婦女均梳這種頭,現在六十歲以上的滿族婦女多這樣梳妝過。滿族婦女進入中年以後,便不再盤“頭翅兒”,而改梳“團頭”,其造型好像一個帶花紋的饅頭,但“團頭”不同於一般平民百姓中年婦女的“疙瘩鬢”。兩者梳法位置不同叫法有區別,“團頭”叫旗鬢,位置在正上方;疙瘩鬢在腦袋後下方。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條件的變化,滿族的服裝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旗袍和馬甲已成為我國傳統女裝的代表,坎肩至今仍是中國老婦女喜愛的服飾,耳鉗成為當代風行的裝飾物。
風景名勝
本溪水洞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溶洞協會會員單位。中國溶洞協會發起單位。ISO9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單位。水洞坐落在太子河邊,距市區35公里,洞額有革命老人薄一波題寫的“本溪水洞”四個大字。洞包括旱洞、泄水洞和水洞三部分。旱洞已闢為古生物宮。水洞長2800米,是迄今世界最長的可乘船遊覽的地下暗河,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水洞分二門四峽六宮八彎九曲等百餘處景點,平均水深1.5米,最深7米,洞內恆溫在12℃左右,自1983年5月1日開放以來,已接待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30000海外遊客和近700萬國內遊客,被譽為世界奇觀,中國一寶。
關門山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坐落在本溪縣山城子鎮,距市區78公里,主峰高1200米,山勢嶙峋、狀若盆景,酷似黃山,被譽為“東北小黃山”,森林公園包括小黃山、夾砬子、月台子、龍門峽和龍潭湖五個景區,動植物資源豐富,景區一年四季四景,尤以金秋楓葉如丹,奼紫嫣紅,層林盡染,蔚為壯觀而蜚聲海內外。以關門山為重點的本溪楓葉觀賞區已成為本溪第二大旅遊吸引物。
關門山水庫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緊毗關門山森林公園,庫區長15公里,蓄水量8100萬立方米,水庫水壩是採用“面板堆石”技術構建的第一座水利設施,景區有山美、水美、樹美、花美、雲美五美之譽,尤以秋天紅葉為最,滿山紅葉如火如霞,染紅一汪湖水,所以關門山水庫又被稱為紅葉湖。
鐵剎山國家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座落在本溪縣南甸鎮,距本溪市區70公里,山高912.9米,相傳西周時度厄真人在此修行,史載道教龍門派十八代祖郭守真於明末廳歷年間(1630年)由山東即墨馬鞍山來此創庵傳道,是為東北道教的發祥地,山上多岩洞和摩崖石刻,岩洞以八寶雲光洞最為著名,古典名著《封神演義》載定風珠即指此洞中的“一寶”。
天龍洞本溪天龍洞旅遊風景區位於遼寧東部山區,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整個旅遊風景區由四部分組成:滿族民俗風情游、龍洞驚奇探游、龍山攀崖拾趣游、河灣戲水碧洲游。天龍洞屬大理新開發的溶洞, 走入洞內,石花、石筍、石柱、石台等,形態各異,如獅蹲、虎踞、猿攀、資態萬千,栩栩如生。繼續往裡走,洞境險峻幽深,怪石嶙峋,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