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水庫,松花江左岸支流木蘭達河上游,發電裝機容量500千瓦,是一座以防洪、灌溉、養魚、發電、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中型水庫。

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水庫,因壩址在香磨山山谷,取名香磨山水庫。香磨山水庫於1958年,開始興建,又用了四年時間完成續建工程,是木蘭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界的傑作,農用灌溉面積15萬畝,是國家中型水庫,全國水利戰線的百面紅旗之一。

水庫樞紐

樞紐工程包括大壩、溢洪道、輸水洞、電站等4部分。

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水庫

(1)大壩為均質粘性土壩,長743米,最大壩高21.6米,頂寬4.5米。迎水坡為塊石護坡,壩坡前做有粘土防滲鋪蓋;背水坡為碎石護坡,壩腳做有棱注濾水壩。

(2)溢洪道在大壩右側山坡,為開敞式,堰頂淨寬12米,設12×4.5米鋼製弧形閘門,最大溢洪流量300立方米/秒。

(3)輸水洞在大壩左端,為塔式壓力洞,洞長60米,設3個孔,每孔斷面1.5×0.7米,2孔供發電用,1孔供灌溉用,最大泄流量16.5立方米/秒,進口為鋼筋混凝土塔式取水口。

(4)電站為壩後式,尾水與灌溉渠道相接,裝機容量500千瓦。

建設過程

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水庫最初是1958年動工興建的,1959年大壩築高到9米合龍蓄水後停建。由於大壩沒有達到設計標準,輸水閘是木製的,溢洪道是通過壩身的柳石臨時性工程,1962年7月溢洪道決口,水庫失去蓄水能力。1966年8月木蘭縣著手香磨山水庫的續建工作,並改名為太陽升水庫,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木蘭縣從12個公社抽調3000人,組成常年施工專業隊,承擔全部土石方施工任務;省水利廳第二工程處承擔溢洪道、輸水洞和永久性建築物工程的施工。1967年5月動工,1971年11月完成全部主體工程。共完成土石方量95.7萬立方米,工程總造價85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16.1萬元。1973年4月由省水利局、省水利勘測設計院、松花江地區水利局、木蘭縣革命委員會等單位組成的驗收小組,進行了檢查驗收。水庫設計標準為五十年一遇洪水設計,五百年一遇洪水校核。1982年水庫恢復原名,仍稱香磨山水庫。

水庫效益

香磨山水庫建成後,使下游灌區的灌溉水源保證率提高,灌溉面積由1971年的1.3萬畝,增加到1985年的10萬畝,糧食產量由過去種旱田畝產100公斤,上升到種水田畝產250公斤。防洪除澇方面,五十年一遇洪水可削減洪峰量73%,使下游村莊和農田免受水災,並使新民澇區3萬畝易澇農田改為水田。水庫養魚水面11250畝,還建有魚池61個,248畝,投放魚苗15萬尾。1985年捕撈量5萬公斤。水庫在灌溉、防洪除澇、養魚、發電等各方面都發揮了良好的作用,為發展農業生產,提高人民生活作出了貢獻,被木蘭縣人民譽為“木蘭之寶”。

香磨山景區

國家AA級旅遊景區香磨山景區位於木蘭縣東興鎮境內,距縣城65公里,面積333.36平方公里,景區以香磨山、香磨山水庫、慈航寺和禪淨寺為主體,集山水風光游、宗教游、生態游為一體的多功能旅遊度假區磨山水庫位於木蘭達河上游;

禪淨寺前身為 慈航古寺,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山門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寺院建築還有鐘樓、鼓樓、齋堂、寮房、東西配殿等。

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景區的主要旅遊資源還有興隆林業局2000年新建的 森林小火車旅遊專線、野生動物養殖場和香磨山傳說大型壁畫等。禪淨寺供奉著如來佛祖、彌勒佛、四大天王、兩大金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和十八羅漢等銅佛像,佛像高2.8-6米,重1-4噸,堪稱省內銅佛之最。

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水庫

香磨山水庫煙波浩淼,風光秀麗,水面南北寬15公里,東西近十公里,乘遊艇漫遊水上,近觀西山、南山猶如兩條戲水的蛟龍,橫臥兩側,遠眺南山猶如一座形象的"筆架山",遊覽過灕江的朋友可能記得灕江筆架山流傳著"筆架下出刀子"的俗語,如果真是這樣,那木蘭人傑地靈,木蘭人民的聰明勇敢,大概要歸功於這座筆架山了。 香磨山水庫不但風光秀麗而且盛產鯉魚,鰱魚等魚類,年捕撈量四千噸以上,有時一網就可捕魚一萬斤,可今年這大旱,恐怕不能見到這拉的壯觀,但到森東度假村渡假,我們將品嘗香磨山水庫的特色佳肴,全魚美宴。我們現在將要去的是著名的森東度假村,遠遠望去三個懸掛標語,氣球掛在木樓前。森東小木樓的建築吸取了西歐鄉村別墅的風格,屋內裝修豪華,一樓是餐廳,設有檯球室,二樓客房,陽台可以容納客人就餐,屋內設施豪華,金碧輝煌,木樓的後邊就是我們就餐的地點,我們將在這裡品嘗香磨山水庫特色佳肴-全魚美宴,這裡有精雕細作的工藝品、土特產品,可供你欣賞,購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