朧詩

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後大量發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後現代派的傳統,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於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文革”後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島、舒婷、顧城、楊煉等人。

名稱

朧詩

簡介

作為一個獨特的詩學概念,它指稱的是以舒婷顧城、江河、楊煉、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長的青年詩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詩潮。朧詩孕育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地下文學”。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偉)、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經開始了新的探索,其後有江河等詩人加入。他們的詩以手抄形式流傳。1979年《詩刊》發表了舒婷的《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1980年又以“青春詩會”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朧詩人的作品和詩歌宣言。朧詩隨即成為一股詩歌潮流,並且湧現了一大批廣為流傳的代表性作品。
朧詩作為一種新詩潮,一開始便呈現出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審美特徵。對人的自我價值的重新確認,對人道主義和人性復歸的呼喚,對人的自由心靈奧秘的探索構成了朧詩的思想核心。舒婷以擱淺的船概括一代人的悲劇命運(《船》),面對神女峰這千年流傳的人間神話“煽動新的背叛”(《神女峰》);梁小斌以一把鑰匙的丟失來象徵理想的失落(《中國,我的鑰匙丟了》);楊煉在大雁塔的歷史中觀照人民的命運(《大雁塔》);江河把自己壘進“紀念碑”感受民族的苦難(《紀念碑》)。詩人在覺醒與叛逆、迷惘與清醒、痛苦與莊嚴、失落與尋找、追悔與重建的感傷詩情中試圖建構一個新的詩學主題。
朧詩對傳統詩歌藝術規範的變革和反叛,為詩歌創作提供了新鮮的審美經驗。意象化、象徵化和立體化,是朧詩藝術表現上的重要特徵。朧詩高揚主體意識,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觀真實而摒棄客觀再現,意象的瞬間撞擊和組合、語言的變形與隱喻構成整體象徵,使詩的內涵具有多義性。捕捉直覺與印象,用情感邏輯取代物理邏輯,以時空轉換和蒙太奇造成詩歌情緒結構的跳躍性和立體感,使詩歌情緒內涵獲得了彈性張力空間。朧詩意味著中國現代主義詩歌探索的再出發,意味著詩壇恢復了與世界現代詩壇的某些聯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