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望江樓(River-watching Pavilion)始建於1908年,位於龍沙公園勞動湖東畔的假山上。黑龍江巡撫周樹模“思泛舟江湖,以謀臨流之勝”,兩次邀請張朝墉設計改建倉西公園(今龍沙公園),在南牆外,鑿溝引人嫩江,在溝西側覆土為邊山,在山頂建一草亭,初名未雨亭,登亭西望,江水波光粼粼,岸邊綠樹成蔭。1930年將草亭改建為磚木結構亭。南北寬、東西窄,樓高25米,占地約220平方米。1950年和1979年進行了兩次修繕,增修了石階、石牆、石梯、屏風等。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等先後光臨齊齊哈爾市,到望江樓觀光賞景。1964年7月21日,朱德委員長、董必武副主席、劉伯承副委員長來齊齊哈爾市視察,遊覽了龍沙公園。登樓遠眺,神清氣爽,嫩江水碧波蕩漾,齊齊哈爾風光盡收眼底,朱老總即興揮毫題寫了“望江樓”三個大字,後將其製成黑底金字的長匾懸掛于飛檐之下,故改稱為“望江樓”。1987年,望江樓被齊齊哈爾市政府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史話
龍沙公園地處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是中國最早的國有公園。公園內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就是望江樓,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一九0八年),周樹模任黑龍江巡撫,他“思泛舟江湖,以謀臨流之勝”,兩次請張朝墉的設計,在倉西公園南土牆外,鑿深溝引入嫩江水,在溝西側覆簣土為山,在山頂建一草亭,初名為未雨亭,後改建為望江樓。登亭西望,公園內的景觀一覽無餘,遠處嫩江鱗波歷歷在目。倉西公園擴改建後,周樹模還賦詩紀之。他詠《倉西公園》兩首,一詩曰:“騶從無聲鳥語嘩,曲房聊可避風沙。邊城難得春光好,新種毆羅幾缽花。”有胸懷振興邊疆之責的壯志,而改建倉西公園僅是他加強邊防、振興百業的一個舉措。
周恩來總理是一九六二年來的龍沙公園,他像普通遊客一樣是購票入內參觀視察的。而現在龍沙公園取消門票,也是受周恩來不搞特殊享受與百姓待遇精神的感召。一九三四年,時任偽黑龍江省廳長的王賓章,以此公開身份掩護許多愛國志士從事抗日救亡工作,與中國共產黨、黑龍江民報社長王甄海也交往慎密,並給王的工作很大的支持。在王賓章犧牲前一年的秋天,他登臨龍沙公園望江樓時,極目遠眺,痛感祖國大好河山被日寇鐵蹄踐踏,憤然手書一聯:“千里江山盡收眼底,萬家憂樂上心頭。”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感情,奔瀉在字裡行間。這幅聯後製成木質楹聯掛於望江樓檐下,使不知期數的人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此舉又為公園發展添上可歌可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