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春

朋春(?—1700年),棟鄂氏,又名彭春,滿洲正紅旗人,何和禮四世孫,和碩圖之孫,哲爾本之子。清朝康熙時期重要將領、抗擊沙俄入侵的民族英雄。 清順治九年(1652年),朋春襲封爵位。他曾參加了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還與郎坦率兵視察被沙俄侵占的中國領土雅克薩一帶的形勢。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與郎坦率何佑、林興珠等統兵圍攻雅克薩。沙俄將領額里克舍勢蹙乞降,很快朋春釋放戰俘虜並拆毀了俄軍城堡,最終迫使沙俄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與清政府簽定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參加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的叛亂,之後跟從費揚古破噶爾丹於昭莫多(今蒙古人民共和烏蘭巴托東)。清軍還師以後,清廷以18名護衛驍騎戰死而朋春未收其骨骸為由,將其交刑部議處,但因其功績,而免其罪。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因病辭職,次年(1700年)病逝。其墓經過再葬,後遷至今燈塔市西大窯鎮公安堡村北的東阿氏墓園內,墓碑現存遼陽市博物館碑林。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巡視東北

朋春是哲爾本之子,其曾祖父何和禮因助清太祖創業有功,為後金五大臣之一,娶長公主東果格格,死後被追封為一等公。

順治九年(1652年),朋春襲封一等公。 康熙十五年(1676年),加太子太保銜,被授為正紅旗蒙古副都統,調本旗滿洲。 他曾參加了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戰功卓著。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命朋春偕同郎坦一起率兵到黑龍江視察羅剎(沙俄)軍隊的形勢,並賜給他御用裘服、弓矢。與郎坦歸來之後上奏康熙帝那裡的情況,建議康熙帝修建戰船。康熙帝命寧古塔將軍巴海、副都統薩布素在黑龍江、呼瑪爾等地修建木城,調取所部兵馬一千五百人前去駐守。又命尚書伊桑阿親赴寧古塔督造戰船。很快清廷提拔朋春為正紅旗滿洲副都統。

北擊沙俄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形勢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形勢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帝下詔遴選八旗軍以及安置在山東、河南、山西三省的福建投誠的藤牌兵,將他們交付給左都督何祐然後率領他們前往盛京,命朋春統領他們進剿俄軍,以副都統班達爾沙、副都統銜瑪拉、鑾儀使建義侯林興珠、護軍統領佟寶參贊軍務,何祐、林興珠等人都是台灣鄭氏來降的將領。

大軍出發之後,康熙帝派遣侍衛關保去黑龍江傳諭說:“抗俄之戰兵凶戰危,朕以仁治天下,向來不嗜殺。以我們兵馬的精強,器械的堅利,俄軍肯定不敵我們,必然會獻地歸誠。當時候勿要妄殺一人,讓他們都能回到故土,以顯示朕的懷柔之意。”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朋春帶領清軍逼近雅克薩城,派人前去勸降,俄軍不從。清軍分水陸兩路,列營夾攻俄軍,又將紅衣大炮排列在城前,在城下堆滿柴火,表示將要燒城。俄軍頭目額里克舍親自到清軍大營乞降,清軍寬宥了他們的罪行,釋還俄軍俘虜,額里克舍帶領著六百多人離去,清軍毀掉俄軍木城,還把已經歸附的巴什里等四十五戶以及被俄軍劫掠的索倫、達呼爾百餘戶安插在內地。

平叛西北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厄魯特蒙古與喀爾喀部發生摩擦,康熙帝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出邊剿噶爾丹,以朋春與都統蘇努參贊軍務。蘇努率領左翼的兵馬,朋春率右翼兵馬,到達烏蘭布通。噶爾丹依山列陣抗擊清軍,朋春所部人馬被泥淖所阻,蘇努督兵衝擊噶爾丹,大破準軍。噶爾丹假裝向清軍乞和,在夜裡自大磧山逃走。朋春因為此事被奪官罷職,康熙帝下令寬宥他,降級留任。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帝命朋春解職赴西路軍前管理軍隊。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再次被授為正紅旗蒙古都統。很快清廷就以費揚古為撫遠大將軍,朋春仍然參贊軍務,朋春帶兵出西路,在昭莫多之戰中大破噶爾丹的軍隊。

晚年逝世

大軍討伐噶爾丹回軍之後,朋春因為本隊十八名護軍驍騎戰死之後未收拾其遺骸,下部議罪。但是因為西征準噶爾有戰功,特免其罪,仍然他的保留著戰績,增注敕書。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朋春因病解職。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逝世。

主要成就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三藩之亂時,朋春率軍南下平叛,戰功卓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朋春率軍攻打盤踞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一日攻下雅克薩城,將被俄軍扣押在雅克薩城的中國索倫、巴爾虎族平民160多人解救出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率領右翼清軍出喜峰口,在烏蘭布通大敗準噶爾軍;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昭莫多截擊噶爾丹的退路。

人物評價

《清史稿》:俄羅斯之為羅剎,譯言緩急異耳,非必東部別有是名也。初遣兵詗敵,郎坦主其事;取雅克薩城,朋春、薩布素迭為將,而郎坦與瑪拉實佐之。

家族成員

先祖

曾祖:何和禮

祖父:和碩圖

父親:哲爾本

兒子

棟鄂·增壽

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六十七·朋春傳》

藝術形象

•《御前四寶》高玉慶飾朋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