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①。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②,孰先傳焉?孰後倦焉③?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作品注釋

① 抑:抑或,或許。 末:非根本的方面,末節。

② 君子之道:指君子的立身之道。與“本”有密切聯繫,故《論語》有“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的話。

③ “孰先”句:句中“倦”字,當是“傳”字之誤。一說,“倦”字不誤,意思是:君子之道,傳於人,宜有先後,非以其“末”為先而傳之,非以其“本”為後而倦教,非專傳其宜先者,而倦傳其宜後者。

作品譯文

子遊說:“子夏的門人,做些灑水掃地接待遞送的事是可以的,但這不過是末節。根本的東西卻沒有〔學到〕,怎么可以呢?”子夏聽了這些話,說:“唉!子遊錯了!君子之道,哪些先傳授,哪些後傳授呢?這就和草木一樣,〔各種各類〕是有區別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誣衊歪曲呢?能夠有始有終〔按次序教授弟子的〕,大概只有聖人吧!”

作品評語

孔子的兩個學生子游和子夏,在如何教授學生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而且爭得比較激烈。反映了他們教育方法各不相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