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岩遊記

徐霞客在《楚游日記》中把月岩列為“永南洞目”第一。月岩距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故居8里,相傳月岩為周敦頤讀書、靜養、悟道之處。岩內至今尚存宋代以來各種碑刻40餘方,藝術價值很高,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月岩遊記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顧憲成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予以歲之九月六日,至桂陽。越五日,有永州之行。行三日,徑道州,大夫張四可氏出謁予[1],為問訊濂溪周先生故事。大夫曰:“去州可四十里,有岩,相傳以為先生悟道處,此一奇觀也。”予曰:“何如?”大夫曰:“《志》言:‘岩形如圓廩,中可容數萬人。東西兩門,通道,當洞之中,而虛其頂[2]。自東望之,如月上弦;自西望之,如月下弦;自中望之,如月之望。先生則之,以畫太極圖’雲[3]。”已晤彭將軍哲庵氏[4],語及之,亦曰:“信然乎?”曰:“有是哉?”

明日偕往。既至,歷岩而登,下而就幾少息焉[5]。徙倚四顧[6],奇石森列,滿壁而是。眉睫之間,變幻紛沓,應接不暇。哲庵氏曰:“吾聞諸《志》矣:‘如走猊,如伏犀[7],如龜蹣跚,如鳳翱翔,如龍蜿蜒[8]。’可謂筆端有畫。”予曰:“未盡也。”擬為之名,卒不得其似而止[9]。

遂與二君徐步而前,就其中望之,既圓且朗,果如所言不謬。予因笑謂曰:“今日,望日也,故因有此。”已轉而西,尋卻而東[10],所至輒佇立凝視,遞相嗟賞[11]。已復登其巔,忽見白雲數點,冉冉從東而來,望之可數里內外。張君異之,指其處呼予而謂曰:“是濂溪先生故居也。”予為徘徊者久之。

既而還坐其下,左右薦觴,清言亹亹[12]。薄雨既收,斜陽欲下[13],遂與諸君各盡一觴別去。

越七月,還至永州,籍其語而存之[14]。時萬曆十有五年也[15]。

作品注釋

[1]大夫:這裡指地方上的文職官吏。謁:拜見,參見。

[2]虛其頂:指洞頂形成空洞,與外界相通,可透陽光。

[3]則:取法。太極圖:《周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是太極為派生萬物之本源。周敦頤繼承了《周易》這一思想,兼采道家之學,著為《太極圖說》。

[4]已:不久。晤:見到。彭將軍哲庵氏:即彭哲庵,當時道州的一名武職官員。將軍,這裡是泛指武職官吏。

[5]就幾少息:靠著幾休息一下。幾,一種小面矮的桌子。

[6]徙倚:徘徊,流連不去。

[7]走猊:奔跑的獅子。猊,狻猊(suānní),獅子。伏犀:趴伏著的犀牛。

[8]蹣跚(pánshān):腿腳不靈便,行走搖擺的樣子。

[9]擬為二句:打算替那些奇奇怪怪的岩石再擬定一些名目,但始終找不出恰如其份的詞語,只好作罷。

[10]已轉二句:隨即轉身往西,接著又退回往東走。已,尋,都是表示短暫的時間。

[11]佇(zhù)立:長時間站在那兒。遞相嗟賞:一次又一次地讚嘆欣賞。

[12]薦觴(shāng):進酒,勸酒。觴,古代一種酒杯。清言:本指不管世務,研討玄理的清淡,這裡指高雅的閒談。亹亹(wěi):不疲勞的樣子。

[13]薄雨:微雨。

[14]籍:記。

[15]萬曆十有五年:1587年。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永州府志》卷二下。月岩,在道縣城西約四十里營山的南面,舊名穿岩。岩口東向,穹窿偃覆,高廣數十丈,奇石峭壁,瑩白璀璨。有東西兩門相通,洞中上透天光。自東門望洞,形如上弦月;自西門望洞,形如下弦月;自洞中仰望虛頂,形如滿月。所以名月岩。相傳為周敦頤年輕時讀書之處,洞內外有很多宋代至明代的題刻。該文寫作者游月岩的經過,首先通過詢問,將月岩與濂溪先生的故事聯繫起來,抓住東西南北望月岩的不同感受來突出月岩的特點,接著通過親自游月岩和《志》中所用的不同的比喻,印證月岩確實很美。全文寫景細膩傳神,線索清晰,語言淺近。

作者簡介

顧憲成(1550—1612),字叔時,世稱東林先生,又叫涇陽先生。明代無錫(今江蘇無錫市)人,萬曆年間(1573—1620)進士,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後革職還鄉,講學於東林書院,同趙南星鄒元標號為“三君”。他們議論朝政,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形成集團,被稱為“東林黨”。著有《小心齋札記》、《涇皋藏稿》、《顧端文遺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