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實體

會計實體或經濟主體(Economic Entity),是指進行會計工作、編制會計報表的對象和範圍界限,也應是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很顯然,每一會計主體在社會上應具有獨立性,成為一個有獨立資金、能獨立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和業務活動的獨立的會計核算單位。

簡介

企業會計核算是反映一個特定企業的經營活動,它不包括企業所有者個人的經濟活動,更不包括其他相關企業的經 營活動。企業作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這就要求會計核算時,將企業的經營活動與企業的所有者及其他企業 的經營活動區分開來,真實地、獨立地、完整地去反映企業自身的 經營活動、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明確經營管理責任,並根據會 計信息作出正確的決策。很顯然,只有首先提出會計實體這一基本 前提,才能使企業會計的核算範圍得以明確。才能使企業的財務狀 況和經營成果客觀、公允地反映出來。

歷史

從會計發展的歷史來看,會計實體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中世紀,經營組織主要是獨資或合夥企業的形式。合夥企業的出現,要求會計必須將它作為獨立於合伙人之外的 經營實體來反映它的財產、財權和經營成果。否則企業經營活動中 發生的收入與耗費若同它的所有者個人收支混淆在一起,勢必難 以在帳簿上公平合理地處理各個合伙人應享有的權益。其實只要 市場競爭存在,即使是獨資經營企業,為了核算其自身的盈虧狀況,企業所有者也會要求企業進行獨立核算,從而與所有者的其他 投資活動和私人收支區別開來。隨著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實現了所 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為了正確地反映和考核股份制企業的財務 狀況和經營成果,就必須將股東個人的財產收支與企業經營活動中的財產收支區別開來。從某種意義上講,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對會計實體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所以,從根本上說,將企業作為會計實體來進行核算,反映了企業經營者正確計 算並嚴格考核企業盈虧的要求。另外,從進一步記錄財產和收支的 角度看,所有者的財產一旦投入企業,並按該企業的經營要求加以 運用,就應在帳簿上獨立地記錄,嚴格排除那些與企業的生產經營 無關而屬於所有者本人的財產收支或其他經濟往來。只有這樣,才 能使企業的經營成果得到準確和完整地反映。這是市場經濟對會 計核算的要求。 企業會計實體與企業法人不同。法人指在政府部門註冊登記, 有獨立的財產,能夠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實體,它強調企業與各方 面的經濟法律關係:而會計實體則是按照正確處理所有者與企業的關係,以及正確處理企業內部關係的要求而設立的。儘管所有的 企業法人都是會計實體,但並不是每一個會計實體都是法人。比 如,一些企業集團下屬很多子公司,這些子公司儘管都是法人,但出於經營管理的需要,為全面考核和反映集團公司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成果,就必須將所有的子公司連同母公司作為一個會計實體, 編制合併會計報表,以使全面分析和評價整個集團公司的經營情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