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大山介紹
自楓橋鎮石峽口村登芝塢山,兩山夾峙,綠竹成林,坡陡流急,澗水清澈碧綠,景色秀麗。芝塢山又名梓塢山,屬於會稽大山主脈,又有龍頭崗、響洞岩、鴉雀尖、棋盤石諸勝,山方圓十餘里,深藏叢山之中,一山一灣,左盤右曲,溪谷迂迴,蹬道險峻。山上夏季涼爽宜人,盛夏七月平均氣溫在18度左右,夜間猶需蓋被,為楓橋境內著名的避暑勝地。山中原有寺庵三座,俗稱上庵、中庵、下庵,今已毀。芝塢山有6潭10泉36峰24宜,歸納為芝塢16景。昔鄉賢張慕槎翁有詩一一吟詠,又曰:“俗所謂會稽大山者, 芝塢山殆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者也,芝塢山為我舊遊地,確似一朵空谷幽蘭,孤芳自賞而人所未知。”昔公安袁宏道登臨五泄,嘆為東南山水之冠,雖黃山有所不及,五泄之名始彰,今張翁對芝塢山之壯麗曲盡其妙,芝塢山若有靈,當引張翁為第一知己。![](/img/3/f1e/nBnauM3XycjN4gjN4UDM2EjNxMTMzQjNzkTMwADMwAjM2EzL1A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據傳,公元前222年,秦打敗楚國,降伏越君,以原吳越之地置會稽郡。12年後,秦始皇出遊江南,從富陽渡過銭塘 江,經諸暨到會稽。他在大越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祭大禹;二是徙越民;三是改縣名。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在大越期間,“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 而立石刻頌秦德”。由於秦始皇的登臨,使會稽山繼大禹之後再度增色,秦望山遂成天下名山。秦望山歷來被認為是會稽山之“正身”,是會稽山的“眾峰之傑”。 誠如王陽明《登秦望山》所寫:“秦望獨山萬山雄,縈紆鳥道盤蒼空。飛泉百道瀉碧玉,翠壁千紉削古銅。”
秦望山、鵝鼻山、石屋山、龍頭崗、芝塢山、走馬崗、階梯山風景區等會稽大山自然風景區可與其西南部的香榧森林公園連為一體,結合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楓橋,作為旅遊勝地,其前景是非常優越的,如果適當開發,能成一懷古攬勝、生態旅遊之絕佳景區,其旅遊前景不可估量,可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五泄相媲美,甚至完全可以超過五泄,並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