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形勢
羅斯巴赫會戰和洛伊滕會戰雖然的勝利,但是仍然無法改變普魯士大戰略上的孤立形勢。1758年在西線,斐迪南(布倫斯威克親王)指揮10萬人軍團獨自抵擋法軍,但是大多數是德意志幾個盟邦(主要是漢諾瓦和布倫斯威克)和英國的人馬,僅僅佔用極少量的普魯士軍隊。年初2、3月間,斐迪南把法軍向西趕過威悉河(Weser),法軍總司令黎塞留公爵元帥被解職,由克萊蒙特元帥(Clermont)接替。斐迪南親王在這次作戰之後被授予普魯士元帥軍銜。在西南,腓特烈的三弟普魯士亨利親王也獨當一面,鎮守薩克森,與腓特烈主力遙相呼應。但是在東方,形勢越來越危急:俄軍總司令換成Fermore,擁兵43,500人,腓特烈派多納中將(Dohna,後成為元帥)接替列瓦爾德元帥的職務,但是以26,000人的兵力根本無法完成擋住俄軍的任務。因此今年腓特烈的戰略重點,就轉向東線的俄軍。出乎意料的是,腓特烈當面的奧地利軍主力雖然剛剛經過洛伊滕大敗,又一次極快地恢復戰鬥力。腓特烈年初本想趁奧軍新敗,再給它一個打擊,一勞永逸地解決它,然後再北上對付俄軍。奧地利宮廷召回卡爾親王,由道恩元帥全權指揮奧軍。機動高手道恩不但沒有讓腓特烈逮住,反而抓住一次機會,伏擊了普軍的一個輜重運輸隊。因為奧軍主力仍然有戰鬥力,而且不是一兩個星期可以解決的,而北面東線形勢越來越險惡,腓特烈不得不在沒有徹底解決奧軍的前提下,留下主力,僅帶11,000普軍星夜北上去面對俄軍。他明白,留給他解除東方威脅的時間,最多僅有4周,而且只許勝不許敗。
兩軍交鋒
1758年8月11日,腓特烈帶11,000普軍脫離南方前線兼程北上,20日與東線的多納中將會合,普魯士野戰軍總數36,000人,插在俄軍Fermore主力和俄將魯緬采夫12,000人的一個軍之間,切斷兩者聯繫。俄軍Fermor部45,000人已經 開始圍攻奧得河上的屈斯特林(Custrin on Oder)要塞,聞聽腓特烈到來,即解圍退回奧得河東岸列陣等待會戰。8月25日,曹恩道夫戰役開始。曹恩道夫戰役伊始,俄軍陣地面向東南方,右翼突前。腓特烈在東方,隔著一片森林面對俄軍左翼。普軍開始穿越森林繞過俄軍左翼南下,運動到俄軍正南,集中曼陀菲爾(Manteuffel)和卡尼茨(Kanitz)中將的兩個師,由塞德利茨的騎兵支援,左翼突前,以斜線式戰術攻擊俄軍突出的右翼。普軍其餘右翼兵力由多納指揮。早上9點,左翼擔任進攻的步兵師出發,普軍大炮開始轟鳴。在行進途中,普魯士左翼與中央聯繫出現空檔,被俄軍哥薩克騎兵攻擊。等領先的曼陀菲爾師擊退哥薩克的騷擾,投入總攻的時候,預定跟隨在後,加犟進攻力量的卡尼茨師走錯了路線,移動到曼陀菲爾師右側發起攻擊,這樣,集中的西路突破演變成寬正面進攻。俄軍的抵抗極為頑犟,戰局向不利於腓特烈的方向發展。
腓特烈催促塞德利茨騎兵投入戰鬥支援總攻。塞德利茨立馬於一片高地上,令自己的36個騎兵中隊隱蔽在高地後面按兵不動。他認為戰機不到,急忙投入戰鬥也僅僅是加犟正面實力而已,沒有什麼意義。腓特烈連下嚴令要塞德利茨出擊,塞德利茨鎮靜地對傳令官說:「戰後我的腦袋是屬於國王的,但是現在,還請國王陛下允許我用它來為國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