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曹家坡村位於廣河縣買家巷鎮的西北部,境內溝壑縱橫,四面環山,周邊分別與和政縣達浪鄉大莊村、中馬家村,買家巷鎮的董家河村、武家坪村隔山相鄰。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290戶,1508人,漢、回、東鄉等多民族聚居,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8.3%。耕地1862.6畝,人均1.2畝。該村自然條件嚴酷,交通信息不暢,地瘠民貧,民眾增收困難,10年前,曹家坡村是有名的貧困村,村班子缺乏凝聚力,對如何帶領民眾搞建設束手無策,民眾對村班子有怨氣,村班子也感到很憋氣,工作不安心。此時,選一個好的帶頭人,顯得尤為重要。於是,經過村民的民主選舉,1997年馬中英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剛上任,他就千方百計動腦子,尋出路,提出了“大力發展畜牧養殖和商貿流通”的工作思路,並付諸實施,使大部分的民眾擺脫貧困,過上了富裕的生活,2005年5月,馬中英順利的當選為村支部書記,如何進一步創新思路,加快發展,使曹家坡村民眾過上小康生活的問題,又一次擺在了他的眼前,成了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他帶領村支部一班人確立了“農業結構調整做支柱,畜牧養殖增收入,勞務運輸再提速”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以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為主題,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勞務輸轉力度,不斷加強基層組織、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使全村的各項工作步入了快車道。
班子建設是基礎
要想富,要有一個好支部。馬中英一上任就把班子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了所有的制度,建立健全了《村黨支部工作制度》、《村委會工作制度》、《三會一課制度》等6項工作制度以及村婦代會、青年、民兵、治保、調解、計生等各種配套制度,對村級組織的權力、義務、職責作出規定,使村級組織的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規範運行,避免了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的問題。作為村級黨組織負責人,馬中英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凡事從自己做起,從嚴要求,率先垂範,帶領班子成員按照國家工作人員要求,按時上班,執行請假制度,做到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心協力,使村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得到明顯增強。同時,結合開展的“雙培雙帶”和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注重培養班子和農民黨員素質的提高。先後把6名農民黨員培養成村上的致富帶頭人,把8名致富帶頭人即將吸收到黨組織,3名列為村級後備幹部,把一些有文化、民眾信得過的年輕人吸收到“兩委”班子當中,並讓一些黨員中人緣好、善於做民眾工作的人擔任村民小組組長,從總體上強化了村社力量,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吃水行路是大事
曹家坡村雖然地處山陰地區,蘭郎公路附近,但吃水、行路卻是兩個大難題,該村的民眾守著僅有的幾眼泉水,人們經常排隊挑水,為爭水搶水常發生口角和矛盾;農路由於被侵占破環,民眾行走很不方便,水和路的問題己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鄰里和眭和生產發展。對此,村上想方設法,積極向縣上爭取到資金11萬元,民眾自籌2萬元,於2004年修建了提灌1處,拉通了自來水,解決了5個社,120戶,620人,600多大牲畜的飲水問題,其餘8個社的人畜飲水問題已批准立項,目前正在逐步解決之中。同時,廣泛發動民眾,拓寬改造村社道路,李鄧路、曹家坡路等主要村社農路在民眾積極參與下,進行了拓寬改造,現在大小車輛暢通無阻,給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縣上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期間,針對全村多年失修、零散不堪的電網電路,村上積極配合電力部門,提前完成了農網改造,使電路損耗和電價大幅度下降,僅此一項,使該村民眾年均減負4萬元。
民族教育是根基
曹家坡國小始建於1973年,屬四年制國小,長期以來,學校年久失修,房屋倒塌嚴重,大部分校舍成了危房,也沒有圍牆,大多數學生露天上課,冬天孩子們凍得直哆嗦,夏天,孩子們不是一身土,就是一身泥。馬中英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多次跑縣上、鄉上反映修建學校之事,他的誠心經於感動了縣上領導,縣上拿出11萬元,於2006年修建了磚木結構的教室4棟和教師宿舍,實行六年制國小。如今,共有學生96人,其中女生4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由以前的45%增長到現在的98%以上,全校成績名列該鎮的第二名。修建了曹家坡國小,並沒有完全解決該村學生的上學難問題,由於該村民眾居住分散,致使7個社的學生還無法入學,他又帶領村班子,帶頭捐資助學,企業家、老闆、阿訇、學東、民眾紛紛捐款7600元,修村學期間,他吃住在工地,幫工幫活,一個月都沒回家,和民眾一道,修建了土木結構的教室及宿舍8間,2004年,縣上解決了4萬元,用於維修曹家坡村學,把土木結構的維修成了磚混結構的教室及宿舍10間,該村學共有4個年級,屬四年制國小,學生100人,其中女生3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以上,通過村學的修建,徹底改善了該村的辦學條件,從根本上解決了該村適齡兒童入學難的問題。
處處為民是心愿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只有心裡想著民眾,為民眾多辦實事、好事,才能得到民眾的真正擁護。馬中英身為村黨支部書記,事事以身作則,處處率先帶頭。他有一句村民熟知的話:“村裡的事姓大,家裡的事姓小”。在他的時間表里,村裡的事情、民眾的事情永遠排在個人的事情之前。計畫生育中,1999年4月份,8社的馬海力錄、馬色力麥夫婦家中困難,搞了計畫生育後,他拿出家中的200斤小麥給了她們,並給了280元錢,使她們度過難關。2001年,6社的馬福才、馬發土麥夫婦搞了節育後,他給了150元錢。2003年,7社的馬由由、馬錄給也夫婦搞了節育後,他給了130元錢,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很多。並為6戶貧困戶從縣上爭取到災民建房,現已入住,每年從縣上爭取到麵粉、清油,為150戶貧困戶每戶送去了三袋麵粉、一桶清油。7社的馬學梅、8社的馬桂芳兩個女生品學兼優,家庭困難,面臨輟學的危險,他得知這一情況後,每人給了50元錢,從2004開始,每學期給她們各50元錢,一直資助到國小、中學,甚至還資助到大學畢業。工作之餘,馬中英時常走東家,串西家,與民眾一起拉家常,把握民眾脈搏,傾聽村民心聲,那塊地種的啥,他都了如指掌,教師節、兒童節慰問老師。給孩子們送去作業本、鉛筆盒。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或遇到什麼時候困難,黨支部一班人總是伸出有力的臂膀,為民眾排憂解難。他得知從10社遷到8社的馬由個一家走路困難的事後,主動從自己的承包地上挖了一條寬3米,長50米的人行路,解決了馬由個一家無路可走的這一難題。
結構調整是增收
隨著農業基礎條件的逐步改善,黨支部一班人把工作重點逐漸轉移到增加農民收入上來,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民營經濟強縣,種養勞加富民”的發展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比例。一是大力發展雙壟溝全覆蓋玉米。為擺脫旱地農業受制於水的困難,該村推廣雙壟溝全覆蓋玉米種植700畝,在大旱之年顯現出了明顯的效益,目前,長勢喜人,畝產可達1500斤左右;二是大力推廣脫毒洋芋種植。為了使這一工程落到實處,他挨家挨戶做工作,甚至不惜最大的風險來說服民眾,共種植脫毒洋芋200畝,長勢良好,畝產可達8000斤左右,並把脫毒洋芋種植作為該村的支柱產業來抓;三是大力發展雙低油菜種植。結合該村的實際,適宜種植油茶的氣候條件,他多方奔走,聯繫到雙低油菜種籽,該村種植雙低油菜500畝,由於管理得當,畝產可達500斤左右;四是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根據該村的實行情況,於2002年,在13個社搞了退耕還林236.2畝,2005年又退耕還林876.4畝,全都栽植杏樹、花椒、刺槐、啤特果等,大搞生態林和經濟林,村上成立了管護小組,制定了林木管護制度,明確了護林人員,使苗木成活率達95%以上,再過幾年就要發揮經濟效益了,該村111戶578人僅退耕還林每年得到國家補助款17萬元;五是大力發展養殖業。重點發展規模養殖,現已形成家家戶戶搞養殖、販運的模式,現有5頭牛以上的養殖戶達10戶,5隻羊以上的180戶,全村牛存欄250頭,羊存欄1000隻,畜牧收入達130多萬元,人均從畜牧業中收入達862元。
勞務輸轉是增效
在勞務輸轉工作中,黨支部一班人按照“培訓一人,輸出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培訓輸轉思路,通過能人帶動、政府組織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富裕勞動力有組織、成建制的輸轉。一是廣泛收集有用信息,加強勞務信息服務,每年輸轉勞務人員500多人,解決了民眾找活難的問題;二是加強與縣勞務辦的聯繫,每年向沿海地區輸出勞動力20人左右,僅福建皮鞋廠輸出12人,月工資在1200元左右。並組織青壯年勞動力參加牛肉拉麵、縫紉等勞務培訓30人(次),大部分已就業。目前,該村在杭州開飯館的3戶,西藏、新疆等地開飯館的12戶,共58人,戶均年收入6—8萬元左右,從事建築行業的80多人,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從事運輸業的30多人,人均年收入1萬元左右,還有其它零星搞勞務的150多人,人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
精神文明是根本
在抓好物質文明的同時,馬中英還狠抓精神文明建設。首先抓村班子建設,村黨支部是村民的主心骨,而黨員幹部的形象直接影響黨在人民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在發展村經濟的同時,帶好班子、管好黨員隊伍作為一切工作的前提,對黨員幹部嚴格要求,使村班子更加團結幹事。其次抓民事糾紛或矛盾,為了調解村民間的矛盾或糾紛,他常常深更半夜被叫起,有時剛端起飯碗就得放下,有一次,12社的馬文個與馬學良因地界植樹發生了矛盾,當時雙方手拿鐵杴、斧頭、刀子互相對峙著,一觸即發,馬學良妻子馬麥勒也看到情況不對,趕盡來叫村支書,馬中英放下家中的活,趕到現場,雙方怒目相對,他叫雙方放下手中的兇器,苦口婆心的作雙方的思想工作,逐個談心,終於做通了雙方的工作,雙方罷手言和,息事寧人。他已成功的調處各類民事糾紛150多起,做到了大事不出鄉,小事不出村,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再次,在民眾中開展互學、互比活動,評選優秀黨(團)員、五好家庭、文明戶、遵紀守法戶、科學種田示範戶活動,堅持不懈地對各族民眾進行社會主義、團隊精神、民族團結和艱苦創業精神的教育,使全村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村上每年組織開展籃球、象棋比賽等民眾性的文體活動,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還組織村上的籃球代表隊,積極參加和政縣達浪鄉、三合鎮、吊灘鄉等舉辦的蘭球比賽和買家巷鎮舉辦的籃球比賽,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該村多年來,沒有出現賭博,吸毒、販毒的現象,自馬中英擔任村支書以來,村上沒有發生過打架鬥毆,民眾上訪,乾群衝突的事情,改陋習、講文明、黨風正、民風淳、說科技、奔小康的新風在曹家坡村蔚然興起。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幾多艱辛,幾多奉獻;馬中英和村支部一班人經過不懈的努力與奮鬥,全村的各項事業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全村社會總產值由1996年的50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20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6年的650元增加到2007年的1426元,全村80%的民眾已經走上了致富大道,85%的民眾蓋起了磚混結構的房子,95%的民眾看上了電視,70%的民眾拉通了電話,80%的民眾擁有手機,75%的民眾擁有小轎車、麵包車、機車、三輪車,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在他的帶領下,都一一變成了現實。該村共有文明戶50戶,十星級文明農戶30戶,馬中英多次受到表彰獎勵,2007年被縣委評選為優秀共產黨員。同時,在十四屆、十五屆人代會期間,他做為人大代表,先後向縣人代會提出有價值、有分量的意見建議20件,大部分己得到了解決。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心為民眾利益著想的人,總能得到民眾的認可。曹家坡村的村民這樣評價村支書的:“這樣的幹部,我們信任,村黨組織是我們的貼心人”。這一件件可圈可點的生動事實,這一樣樣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使人強烈地感受到曹家坡村黨支部一班人“執政為民”的火熱情懷和與民眾親如手足的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