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誄辭(局部)
東晉
絹本 縱32.3厘米 橫54.3厘米
《曹娥誄辭》是自東晉流傳迄今的楷書墨跡,因卷後署有“昇平二年”年款,又名《昇平帖》。曹娥,東漢人,為尋找溺江而亡的父親捨身投江,元嘉元年(151),上虞縣長度尚以彰其孝行,為孝女曹娥立碑,事見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列女傳》。東漢文學家蔡邕有題云:“黃絹幼婦,外孫韲臼”。
《曹娥誄辭》所書內容即為碑文。此卷屢經刻石,故有《曹娥碑》之稱。通篇以小楷書寫就,捺筆厚重、結體扁方,尚存隸書筆意,從中可以窺見早期楷書的筆法、結體特徵。此卷歷來有王羲之墨跡一說,至宋高宗趙構時明確為晉時佚名之作。
此卷歷來有王羲之墨跡一說。書卷末左下方,有南朝蕭梁時代宮廷鑑定家唐懷充、徐僧權、滿騫三人題署。墨跡四周又題滿唐代名人的觀款,其中包括韓愈、柳宗直、盧同、懷素、崔護、崔實、馮審、韋皋、楊漢公、王仲綸、薛包等十餘人,大多為楷書。但是,這些觀款和題署似非真跡,更可能是北宋人摹寫。到了南宋,此卷為宋高宗內府收藏,卷後拖尾上趙構有題跋,款署“損齋”。自此之後的歷代題跋為真。因卷尾有“昇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之”的年款,此卷故又稱《昇平帖》。昇平二年即358年,王羲之尚在人世,所以有學者推測,古人因此附會此卷為王氏所書。
今之絕大多數學者,將此卷定為晉人佚名所書。勞繼雄《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實錄》中,“七人鑑定小組”的鑑定結論是:“真跡、精。”楊仁愷先生在《晉人書〈曹娥碑〉墨跡泛考》一文中評價說:“晉人捲軸墨跡,流傳甚少。早於《曹娥碑》的《陸機〈平復貼〉》同屬瑰寶……而《曹娥碑》墨跡的流傳,使我們得以進一步探討東晉楷書的風格,從而搞清這一時期楷書發展的新貌,還可以通過它推知唐代以來摹刻晉人小楷的真實效果,究竟達到如何的程度。”
此卷後來先後為韓侂胄、賈似道、趙與懃三家收藏。入元先後為郭天賜、喬簣成、柯九思遞藏。至明代中期以後,歸蘇州韓世能收藏,著錄於茅維為韓氏所撰的《南陽書畫表》中。萬曆年後,此卷轉歸太倉王錫爵、王時敏家族收藏。約康熙十六年以前,又歸清宮內府庋藏,後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養心殿》。民國年間,被遜帝溥儀私攜出宮,後流落於民間。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為東北博物館(即遼寧省博物館前身)購藏。
相關詞條
-
真書曹娥誄辭卷
真書曹娥誄辭卷,書法帖子,作者佚名,東晉。絹本,縱32.3厘米,橫54.3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曹娥碑
曹娥碑,是東漢年間人們為頌揚曹娥的美德,紀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是中國著名碑刻,且有一段字謎的傳說。開始由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書寫此碑,千百年來風雨滄桑之後...
基本簡介 人物介紹 碑文解析 碑文注釋 歷史溯源 -
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曹娥投江尋父,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
人物簡介 史籍記載 人物傳說 歷史沿革 文化傳承 -
芙蓉誄
《芙蓉誄》即《芙蓉女兒誄》,是我國長篇古典名著《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閒征姽嫿詞痴公子杜撰芙蓉誄”中主人公賈寶玉祭奠心愛的丫鬟晴雯時創作的一篇祭文,...
簡介 相關條目 -
芙蓉女兒誄
《芙蓉女兒誄》是中國長篇古典名著《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閒征姽嫿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誄)中主人公賈寶玉祭奠丫鬟晴雯時所用的一篇祭文,是《紅樓夢》所有詩...
詩詞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詩詞鑑賞 作者簡介 -
曹娥[古代著名孝女]
曹娥(公元130~143),東漢時期會稽上虞(浙江紹興市上虞區)人。古代著名孝女。 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動中溺於舜江(今曹娥江)中...
人物經歷 人物軼事 -
曹娥日
民俗節日之一,主要流行於浙江紹興上虞一帶,和民間端午節同月同日,為紀念漢魏時代的孝女曹娥投江尋父的感人事跡,而流傳至今。
時間 來歷 背景 -
曹娥投江磚雕
曹娥投江磚雕,北宋,高19cm,寬26cm,厚3cm。磚長方形,磚面內凹鑿成壼門狀,上刻“曹娥”2字。畫面上曹娥長袖掩面,手中拄杖,沿江行走。
-
《曹娥碑》
曹娥碑是為表彰曹娥而寫。據《後漢書》曹娥本傳記載,曹娥(130-143),東漢會稽郡上虞縣皂湖曹家堡人,其父曹盱,以“巫祝”為業,能“婆娑樂神”。東漢順...
簡介 遺蹟 全文 評價 題詞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