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日

民俗節日之一,主要流行於浙江紹興上虞一帶,和民間端午節同月同日,為紀念漢魏時代的孝女曹娥投江尋父的感人事跡,而流傳至今。

時間

陽曆時間:2008-6-25
類型: 農曆節日(五月廿二)

來歷

節日來歷曹娥【年代】:(130—143)
上虞皂湖鄉曹家堡人。父曹盱,為巫祝,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東漢漢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駕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為水所淹,不得其屍。娥年十四,投瓜於江,存其父屍。曰:父在此,瓜當沉。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自投於江而死,三日後抱父屍出。”
譯文:“曹娥之父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當時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哭尋父親。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後抱出父親的屍體。”後人為紀念她,改舜江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縣官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鄲淳作誄辭,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後蔡邕訪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讀,題八字於碑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為一謎面,謎底為絕妙好辭)。

背景

提到曹娥碑,就不得不提到楊修曹操,當年曹操與楊修騎馬同行,當路過曹娥碑時,他們見碑陰鐫刻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理解這八個字的意思嗎?楊修正要回答,曹操說:“你先別講出來,容我想想。”直到走過三十里路以後,曹操說:“我已明白那八個字的含意了,你說說你的理解,看我們是否所見略同。”楊修說:“黃絹,色絲也,並而為絕;幼婦,少女也,並而為妙;外孫為女兒的兒子合而為好;齏臼是受的意思,為辭。這八個字是“絕妙好辭”四字,是對曹娥碑碑文的讚美。”曹操驚嘆道:“爾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