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書信館 | |||||
拼音: | |||||
解釋: | 1.郵局。 |
澳門機構
書信館,澳門早期的郵局。位於今日南灣街63 - 63A條京都酒店現址。澳門郵政事業開始於一個半世紀之前。1825年(清道光五年),由葡萄牙里斯本試辦澳門航海郵政。1845年,在澳門設立郵政執行處。1869年(清同治八年)6月,委任土生葡人蘇沙為海上郵務管理員,在加辣堂街和水坑尾街交界處設立郵局,但極為簡陋。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正式建立澳門書信館,道是一座稍具規模的郵政局,有一幢主樓2層,側翼3層的洋房,隸屬於澳門工務局。本世紀20年代末,新的郵政大廈落成,澳門書信館遷入,郵政業務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澳門郵政與集郵
澳門是世界上開辦郵政較早的地區之一。早在1798年,葡萄牙王后曾頒令在全國及其海外占領地開辦郵務。1825年開始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試辦“澳門航海郵政”,在葡萄牙與澳門之間開辦用船隻運送書信的服務,並於1845年在澳門設立“郵政執行處”。1869年6月,澳門總督頒令,委託葡萄牙人利加度·蘇沙為“澳門航海郵政”總監,並在南灣加辣堂街和水坑尾街交界處設立一個簡陋的郵局,這裡同時也是蘇沙的住所。但由於交通不便,故未能將郵務很快開展起來。1874年,萬國郵政聯盟成立,在其幫助下,並得到澳門方面的協助,澳門航海郵政才得以發展。
1884年2月27日,當時的總督托馬斯·羅沙宣布於當年3月1日發行澳門第一套郵票,並於同年2月29日通過“第14號令”正式任命原“澳門航海郵政”總監蘇沙為首任郵政局長。蘇沙帶領3個郵差在位於南灣街的京都酒店現址開辦了澳門第一個郵政局,當時人們稱之為“書信館”。這個郵局為西洋式平房, 門前有多條圓柱,裝飾精美。1885年3月1日,《澳門郵政服務臨時規則》生效,1878年,澳門加入萬國郵政聯盟,成為成員之一。儘管當時設備簡陋,但澳門郵局的郵務都依據當時萬國郵聯制定的條例辦理。蘇沙在向葡萄牙政府呈交的第一份報告中指出,澳門郵局在1個月內已賺取173710厘士,而那時寄一封本地信件的郵資只需5厘士,可見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
在澳門郵票誕生前,澳門航海郵政及其他私營郵政(大多為英國人經營)使用過許多形狀各異的戳記,為澳門郵政史留下了紀錄。由於年代久遠,加蓋有這些郵戳的信封已很難尋覓,故價值不菲。
澳門第一套郵票於1884年3月1日發行,圖案為皇冠,共有9種不同的面值。早期澳門郵票無論是設計、印製還是發行,均由葡萄牙人一手包辦,郵票圖案和題材與葡屬其他地區的相同,多為描繪葡萄牙國王頭像或王室徽號,毫無本地特色。發行數量很少,色彩單調。由於那時澳門集郵者不多,且均為外籍人士,故這些早期郵票存世量稀少,現已很難覓得。
1910年10月,葡萄牙發生政變,由君主制國家改為共和國。在此期間,因所需郵票未能及時從葡萄牙運抵澳門,由澳門自製了一批加蓋改值郵票,“對剖票”和“局長簽名票”,以應付郵政一時之急需。這些郵票因流通時間短、使用量小而成為集郵珍品,在世界珍郵中占有一席之地。
1948年12月20日,第一套反映澳門本地事物的郵票“澳門風景”面世,展現了當年澳門一些有代表性的景色和建築物。此後,體現澳門地方特色的郵票陸續登場,如“澳門花卉”、“澳門地圖”、“獅與龍”、“澳凼大橋通車紀念”、“澳門廟宇”等。其中1953年發行的“澳門花卉”是澳門第一套彩色印刷的郵票,它結束了長期以來澳門郵票單色印刷的歷史。1950年發行的“龍”圖案普通郵票由陳大圭先生設計,成為澳門第一套由華人設計的郵票。而1977年發行的“澳門立法會成立一周年紀念”郵票,則第一次印上了中文字樣。
1981年,澳門郵電司獲得發行郵票的自主權。澳門郵票從此無論在題材還是在設計、印刷等方面,都有重大變化,具有濃厚的地方和民族色彩,內容著重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及民俗風情,並形成多個系列。另外,還陸續推出了小全張、小型張、小版票、小本票等新品種,以增加集郵的趣味性。從1987年5月29日發行“端午節”郵票起,澳門郵票開始使用中文“澳門”做銘記,其設計也多出自當地設計師之手。
澳門集郵協會是全澳門最大的集郵組織,成立於1980年12月13日,現有會員300多人。協會每星期組織會員聚會,探討郵識,交流心得,定期舉辦郵展和集郵學術研討會,展出會員製作的郵集和研究成果,其中不乏珍品和精品。澳門有不少學校都成立了集郵小組,開展適合學生的各項集郵活動,如舉辦集郵講座,郵票拼貼比賽等,吸引眾多學生參加。
澳門現有20多家經營郵票買賣的公司、商社和店鋪,其中規模較大的是星光書店。此外,尚有中興郵票文玩公司、利寶達發展有限公司、國華堂郵票社、燁勝集郵公司、精美集郵公司、偉業郵社、豐原郵票社、大華郵鈔社、天龍郵票社、來來懷舊郵票社、文華郵票社、立信郵票社、世界郵票社、通利古董郵票社等,它們大都以經營澳門、香港和中國郵票為主,兼營磁卡、錢幣和古玩。
澳門較早的集郵書刊有1952年出版的《集郵新聞》。1980年以後,集郵書刊在澳門陸續多了起來,先後有多種郵展特刊、澳門集郵協會會刊以及《澳門郵政史及郵戳》、《澳門的極限明信片》、《澳門郵票目錄》、《昔日澳門明信片集》、《澳門郵話》等與讀者見面。澳門郵電司也出版一份名為《接觸》的資訊性季刊,除介紹郵政業務外,還設有固定的集郵欄目,介紹一季度內的新郵簡況等。此外,《澳門日報》等當地報紙也辟有集郵專欄。
為了配合澳門回歸祖國,澳門郵電司於1999年6月2日發行一套10枚以澳門現代建築為主題的“過渡”郵票。該套郵票的銘記去掉了“葡萄牙共和國”的字樣,回歸後可繼續使用。1999年12月20日,澳門歷史上第一套標有“中國澳門”銘記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郵票在特區成立當日發行,從此澳門郵票翻開了新的一頁。
據澳門郵電局(即原澳門郵電司)有關人士介紹,反映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表現澳門本地民俗風情、風光名勝和建設成就,將是新澳門郵票所要重彩描繪的主題,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收集澳門郵票的行列中來,使澳門的集郵活動更加廣泛、更趨活躍,呈現多姿多彩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