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學

暴力美學

暴力美學,一種帶有“因為無法忍受的醜而忍不住對藝術家暴力相向的衝動”的審美。暴力美學主要是在官感上,使暴力以美學的方式呈現,詩意的畫面,甚至幻想中的鏡頭來表現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為。觀賞者本身往往驚嘆於藝術化的表現形式,無法對內容產生具體的不舒適感。支持人士往往稱“暴力程度與票房收入成正比”,社會道德捍衛者和輿論譴責人士則稱其是對社會道德教化的阻礙和負面影響;恐引發心理未臻成熟的人們,間接以為暴力行為亦是一種美感的呈現。在眾多香港導演中,吳宇森是運用這種電影表現手法的代表性人物。其標誌性的白鴿漫天飛舞,手持雙槍的英雄人物縱橫在螢幕之上,使象徵和平和安詳的白鴿與血腥暴力的槍彈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吸引了無數的目光。

基本信息

概念起源

暴力美學暴力美學

“暴力美學”是個新詞,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也有說是80年代)以後才流行起來,最初似乎是香港的影評人在報刊影評中使用的。而“暴力美學”起源於美國,在香港成熟(現在又有向美國轉移的態勢),到了今天,已經有了它特定的含義。它主要指電影中對暴力的形式主義趣味,而且一系列與暴力美學有關的影視作品都有其共同的特徵:“把暴力或血腥的東西變成純粹的形式快感”。它與常見的功夫片有很大聯繫但卻有很大的不同,它將動作場面如槍戰,打鬥、殺戮等發揚到美麗眩目的程度,用美學的角度,如詩的畫面來表現人性的暴力面,而不是簡單的暴力與血腥。很多時候,導演還特意設計一些暴力鏡頭或場景,達到最大化的刺激感官的效果。最初,這不是一個嚴格的理論術語,而是從形式感出發的批評術語。

一提到暴力,很多人不會把它跟美聯繫在一起。所以對於“暴力美學”會產生誤解甚至錯誤的認識。它是一個比較廣泛而不太嚴格的美學概念,與傳統美學的觀念有所出入。在影視作品中得到充分的闡釋,它的特點就是用很誇張的手法展示一種攻擊性的力量,包括很多打鬥、血腥的場面也會被詩意化,甚至走向一種形式主義,強烈的形式感會使觀眾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審美感受,甚至可以產生持久的審美回味。從這種刺激的場面得到一種感官的滿足,淡化了傳統意義上的道德教化和社會責任。這種展現方式往往有兩大種。第一種,簡單的展現暴力,僅僅取得感官的刺激。第二種,對暴力進行特殊處理,弱化暴力,讓觀眾得到另外的享受,從而隱藏了部分單純的暴力及其侵害性。

產生和發展

《殺手阿一》《殺手阿一》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聽到“暴力美學”這個辭彙。電影評論中,一批新銳導演的作品被認為與“暴力美學”相關,如美國的昆廷·塔倫蒂諾,中國香港的吳宇森,日本的三池崇史等。一些武俠電視劇,以及原本單純可愛卻被加入暴力內容的卡通畫,被聯繫至“暴力美學”;一些新推出的電子遊戲產品,也爭先恐後以“暴力美學”作為賣點。一些新聞類作品,如犯罪實錄電視採訪、展示殘酷場面的新聞攝影作品,也被貼上了“暴力美學”的標籤。

特徵和內涵

昆丁·塔倫蒂諾昆丁·塔倫蒂諾
“暴力美學”是個廣義的、泛審美的概念,並非嚴格的美學概念,相關作品的主要特點是展示攻擊性力量,展示誇張的、非常規的暴力行為。文藝作品中,暴力的呈現可劃分為兩種不同形態:一是暴力在經過形式化、社會化的改造後,其攻擊性得以軟化,暴力變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彈、血腥的場景經過特技等手段處理後,其侵害性傾向被隱匿了一部分。又如,在美國的一些電影中,施暴者代表正義卻蒙受冤屈,這種人物關係的設定也軟化了暴力行為的侵略性。另一種情況是比較直接地展現暴力過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這種傾向在多種文化行為中都可以看到。以上所述的兩種暴力呈現方式審美價值不同,社會效果也不一樣。

評價和看待

《罪惡之城》《罪惡之城》
受“暴力美學”的影響,近年來出品的武俠電影和電視劇對暴力(武打動作)的處理也出現了舞蹈化、詩化、表演化的傾向,人們在觀看武俠影視劇的時候,仿佛是在欣賞一場別開生面的武舞表演,血腥、兇殘的暴力場面有時反倒呈現出一種視覺的美感,進而消解了暴力的殘酷性。

“暴力美學”是後現代主義四個審美特徵中的“主體消失”在影視創作中的體現,這兩個矛盾的詞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具有全新含義的詞語。它將傳統的主體意識弱化了,注重對暴力的細節及場面處理,呈現出反對權威、反對經典、反對主體創作意識、反對精英主義的特徵。

代表作品

電影

殺死比爾

《殺死比爾》《殺死比爾》
鬼才導演昆丁·塔倫蒂諾最著名的代表作,電影糅合了香港武俠片、美國西部片、日本卡通片、中國武術、日本劍道等多種暴力元素,在武術指導袁和平的幫助下,動作場面極具觀賞性,各種誇張的噴血鏡頭也讓觀眾大呼過癮,這部電影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

罪惡之城

弗蘭克·米勒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昆汀·塔倫蒂諾三人聯合導演的《罪惡之城》被譽為“暴力美學電影的巔峰之作”!這部電影無論故事、人物、動作場面都只能“酷”來形容!電影以極致藝術化的視覺設計手法直觀表達了大量暴力過程和血腥場景,非但沒有令人作嘔的低俗感,反而讓赤裸裸的暴力鏡頭變得憂鬱悽美、韻味深邃。

殺手阿一

日本導演三池崇史的驚世之作,電影糅合黑社會、動作、符號藝術、黑色幽默、荒誕、心理劇、復仇、懸疑、SM文化、怪獸電影等等多種元素,暴力血腥鏡頭層出不窮,讓觀眾看得心驚肉跳,三池崇史也因這部電影被廣大影迷奉為天才導演。

黑客帝國

沃卓斯基兄弟執導的《黑客帝國》系列是科幻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而其中大量精彩的動作場面為影迷們津津樂道,“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加上好萊塢的電腦特技,讓《黑客帝國》的動作場面極具藝術感和創新性,電影並沒有血腥鏡頭,只追求打鬥的華麗和動作的酷感。

喋血雙雄

吳宇森是最早被貼上暴力美學標籤的導演之一,他在80年代以極具個人風格的一系列槍戰片揚名國際,其中《喋血雙雄》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電影中獨特的槍戰場面設計、華麗的慢鏡頭、打不完的子彈、橫飛四射的血漿都成了吳宇森電影的標誌。1999年《喋血雙雄》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亞洲十大經典影片之一。

變臉

吳宇森在好萊塢最成功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裡,吳宇森將好萊塢槍戰片的實戰風格與自己的浪漫風格完美結合在一起,雖然捨棄了橫飛四射的血漿,但強烈的音效加上經典的“吳式”慢鏡頭和依然打不完的子彈,依然令槍戰場面富有美感,而且動作場面也更加宏大,汽車追飛機,快艇撞快艇,讓觀眾目不暇接。《變臉》在1997年上映,全球票房超過2.45億美元。

座頭市

《座頭市》《座頭市》
日本大師級導演北野武的經典之作,日本上映的票房數字超過30億日元,影片榮獲2003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影片稱得上是日本電影中的暴力典型,出手迅捷的武士,遍地橫亘的屍首,血流成河的戰場——慘烈、壯觀、驚心動魄。電影中田園沉寂的環境與瞬間突然出現的暴力、鮮血與死亡形成鮮明對比,被譽為田園暴力美學。

老男孩

韓國黑暗大師朴贊郁揚名國際的經典作品,影片榮獲2003年坎城電影節評審會大獎。電影中充滿各種讓人不忍直視的鏡頭,包括生吞章魚、亂倫、拔牙、剪舌頭等等,而主角崔岷植在走廊與幾十人打鬥的3分鐘長鏡頭場面被影迷們奉為經典中的經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