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也叫“啟發式外語教學法”。是由保加利亞的心理學家洛扎諾夫創立的一種學習語言的方法。此方法從1966年開始為人們採用,現在已經推廣到十多個國家,而且在非語言學科的效果也很好。

創建及原理

創立者

暗示教學法是由保加利亞精神病療法心理學家喬治·洛扎諾夫也叫格奧爾基·洛扎諾夫(Georgi Lozanov)於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創的,以後由東歐各國傳到蘇聯、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等國,近年,被介紹到我國。

基本概念

洛扎諾夫給暗示教學法下的定義是:“創造高度的動機,建立激發個人潛力的心理傾向,從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這個角度出發,在學習交流過程中,力求把各種無意識結合起來。” 暗示教學法一詞,又稱啟發教學法,它是保加利亞暗示學專家格奧爾基·洛扎諾夫在60年代中期創造的,被稱為是一種“開發人類智慧型,加速學習進程”的教學方法。

基本原理

暗示教學法的原理是整體性原理。他認為,參與學習過程的不僅有大腦,還有身體;不僅有大腦左半球,還有大腦右半球;不僅有有意識活動,還有無意識活動;不僅有理智活動,還有情感活動。而人們在通常情況下的學習,總是把自己分成幾部分:身體、大腦兩半球、有意識和無意識、情感和理智等,它們總是不能協調,甚至相互衝突,因而大大削弱了人的學習能力。暗示教學法就是把這幾部分有機地整合起來,發揮整體的功能,而整體的功能大於部分的組合。

基本依據

醫學根據

在醫學上,暗示是指一個人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的一種作用。暗示療法是指通過醫生向患者暗示某種觀念,使患者在接受這些觀念的過程中解除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從而使疾病症狀得以減輕和逐漸根除的一種治療方法。 20世紀50年代中期,洛扎諾夫正是受到一起心理暗示療法成功案例的啟發,開始把全部精力轉向暗示教學的研究。9年後,他以充足的實驗根據證實了“暗示超常記憶力” 的存在。 同時,洛扎諾夫還有感於傳統教學落後於時代發展的現實,看到了改革的必要。他認為傳統教學的主要弊端在於: ①低估了人類學習的潛力; ②只強調刻苦,不講究方法,造成學習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緊張狀態; ③沒有靈活運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體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礎上的綜合性教學手段。 1965年,他領導成立了暗示法教學小組,第二年擴展為暗示法研究所,開始在16所實驗學校對五千多名學生進行實驗。結果表明,良好的學習氣氖能使外語學習效果成倍提高。l971年,在保加利亞召開了第一次國際性暗示法討論會,從此,暗示教學法迅速在許多國家被嘗試運用,並成為教育界紛紛探討研究的課題。

心理學依據

暗示教學法有一系列的理論基礎,如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神經生理學理論、精神治療學理論等,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心理學理論。洛扎諾夫的理論基礎是,學習應成為一種趣事,應當在無緊張的狀態下進行;作為人,其思維是在自覺意識和潛意識兩種意識層面上進行的;暗示是利用通常不用的大腦儲備的手段,目的在於加快學習。後來人們把它歸納為四條心理學上的依據:

1. 人的可暗示性 。即人的可意會性、可啟示性、可影響性,“是人類個體之中一種普遍的品質”,由於它才使人和環境間的無意識關係發生作用。人雖都具有可暗示性,但接受暗示的能力各不相同。它受制於發出暗示和接受暗示雙方各自的體力、智力、職業能力、社會地位等多種因素。如果前者在這些方面都優於後者,那么就可產生較強的暗示能力,反之則可能使暗示受到抵制以至失去作用。人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但同時也具有反暗示的能力,這種反暗示的防線通常有三道:①邏輯防線,“對於它印象上認為不合邏輯動因的,一概擋駕”;②感情防線,“對於不能達到創造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一律擋駕”;③倫理防線,“凡與個人的道德原則相矛盾的暗示,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這三道防線為人所共有。在使用暗示教學法時,決不是要去強行突破這三道防線,而是相反,要取得與這三道防線的協調,引起心理上的共鳴,從而克服它。

2. 人的無意識心理活動 。無意識活動又稱非理性活動,是與有意識和理性活動相對的概念。人在進行理性活動的過程中時時刻刻都伴有非理性活動的存在。暗示學的研究認為,“即使最強烈的觀念,除非和個人的無意識心理傾向相結合,和他的態度動機相結合,和他對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結合,和他的需要興趣相結合,並且和他的個人的情緒、智慧型、意志記憶要求等特性協調,否則是不能產生暗示效果的。”

3. 人的非注意心理反應(又稱為非特定心理反應) 。這是一種人未注意到的心理反應,如一個人聽另一個人說話,聽者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說者所說的內容上,這是一種注意的心理反應,也稱為特定的心理反應。說話者的語氣、語調、表情以及伴隨而來的動作、手勢、姿態等,也時不時地引起聽者的部分注意,這是聽者沒有意識到的注意,即模糊的注意。這種聽者沒有意識到的注意,就是非注意心理反應。

4. 人的潛力 。是指潛藏在人的大腦里和身體裡的還未發揮出來的能力,也就是人深藏著還未動用的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古往今來,世界上一切成功的科學發明、文學創作,無不是作家、科學家最大限度地挖掘並發揮了自己的潛力而做出來的。人的潛力的挖掘不是很容易的,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它都潛藏於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深處,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即特定的環境壓迫下,在某種強烈的動機、願望、目的及需要的促使下,才會顯露出來。人的潛力一旦挖掘出來,就可以使人產生超常的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等,暗示教學法正是用各種方式創造一定的環境和情境,迫使人發揮出自己潛在的各種能力。

暗示教學法的心理學理論根據都來自科學實踐,符合人的客觀實際。它所依據的人的可暗示性、人的無意識心理活動、人的非注意心理反應、人的潛力,總括起來,都是以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人的感情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而這些也可理解為包含著人的情感和認知、人的直覺和創造性、人的個性與發展、人的潛能等因素。

理論依據

暗示教學,就是對教學環境進行精心的設計,用暗示、聯想、練習和音樂等各種綜合方式建立起無意識的心理傾向,創造高度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獲得更好的效果。其理論依據的要點有:(1)環境是暗示住處的重要而廣泛的發源地;(2)人的可暗示性;(3)人腦活動的整體觀;(4)創造力的假消極狀態最易增強記憶,擴大知識,發展智力;(5)充分的自我發展,是人最根本的固有需要之一;(6)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不經意識就為知覺所抵制。

套用原則

基本原則

(1)學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緊張;

(2)情感調節理智,無意識調節有意識;

(3)設定情境,採用交際性練習,短期內學習大量教材;

(4)藉助母語翻譯對比外語;

(5)師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基本步驟

首先是呈現新的教學材料,教師藉助手勢、表情介紹要教的內容,然後,在優美的音樂中,和著音樂的節奏,帶著生動的表情和情感朗讀課文,學生看著課文,可以模仿;然後是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聽教師的配樂朗誦,這樣可以產生有意和無意的認識能力和超強的記憶力,不知不覺地記憶所學的材料了。

套用策略

(1)教師與教材的權威化 。這裡講的權威(authority)是指某些人物、觀念或教材,經過時間考驗後取得人們尊重、崇敬的信任感。運用這種權威的影響力,使人能樂於受教,易於接受暗示,增強學習能力。教師的權威無疑是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它要求教師不僅對學生要嚴格要求,還要關心愛護,平等相待;不僅專業知識精深,且知識結構廣博;不僅要動作技術優美嫻熟,還要具有健美的體魄和健康的人格特徵。在使用權威這一技術時還應注意,在師生交流過程中權威的作用不能太明顯,因為當學生不知道教師使用的技術時,反暗示防線更容易被突破。

(2)稚化 。稚化(infantilization)這一技術針對成人教學而言。稚化並非消除或弱化成人的生活體驗和智力,而是使成人在學習中利用兒童的某些特點,如自發性、自信、好奇心、記憶能力。稚化技術能夠幫助(高年級)學生消除暗示,即將他們從過去受到限制的、不利的暗示中解脫出來。比如進入青春期的學生,可能因某種來自成年人的觀念而束縛了自我表現的欲望,對於在眾人面前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運動技術表現出明顯的畏怯、退縮或矜持,這一點在女生身上表現得尤為顯著。而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則沒有這樣的壓力或有意識的努力,意識的被動和身體的放鬆狀態使得體育教學更容易進行。因此,通過創造積極的課堂氛圍以及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來達到稚化,對於引發輕鬆的學習氣氛,消除壓力和恐懼具有重要的意義。

(3)雙重交流 。雙重交流(double-planeness)指來自環境的無意識刺激(如教室的裝飾)和教師的教學特色(表情、手勢等)對學生無意識心理的刺激。這些邊緣刺激對學生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暗示教學注重教學情境的布置,同時教師應保持愉快、熱情、自豪、飽滿的精神狀態。此外,在運用雙重交流技術時,教師還應經常性地向學生滲透高期望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對自身的期望效應,激發學習的自信。

(4)高超的教育藝術 。運用暗示教學,並非簡單地做幾個手勢,放幾段音樂,說幾句鼓勵的話那么簡單。真正的暗示,是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理論和心理暗示技巧的,比如如何把握有效的暗示時機,如何有效突破學生的反暗示防線,如何不留痕跡地達到暗示的效果等等,都是需要教師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的。因此,運用暗示教學法之前,教師有必要進行相應的學習和培訓。

局限性

事實上,暗示教學法也存在一些難以規避的局限性,如在大規模的群體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施加的暗示,常常難以保證預期的效果。洛扎諾夫最初進行的實驗主要是針對語言教學中記憶力的提高,因此暗示教學在其它能力的協同培養和發展方面的效果是否顯著還有待科學驗證,加之人們對其實驗本身的科學價值尚存質疑,因此我們在移植和借鑑暗示教學法時,也應持慎重態度,既不能過分誇大暗示教學的效果,也不必一概否定。但是,從心理學依據的角度而言,暗示教學所倡導的關注學生無意識心理傾向,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激發學生的自信和學習動機,關注學生非理性因素在教學中的意義等,對於克服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恐懼心理,提升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期望,發掘身體運動潛力等方面,還是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的。可以說,心理暗示是體育教學中非常有價值的輔助性教學策略,如果可以和其它教學策略協調配合,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對於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習動機,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