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智利水獺是食肉目鼬科的1屬,體長0.5~1米,體重3~20千克;尾粗長,一般超過體長的1/2;趾間均具蹼,類似鴨掌。水獺的游泳能力強,速度很快,主要動力為肌肉發達的長尾上下擺動,而後肢划水則起掌握方向的作用。在游泳中可左右翻轉,上下自如。一次潛水可長達6~8分鐘,慣於在水裡追捕魚群。水獺的鼻孔和耳道口均生有小圓瓣,潛水時能關閉以防水侵入。眼亦具特殊結構,以適應光線在水中的折射。水獺類全身毛被褐色,體毛短而緻密,富有光澤,耐水浸,易乾燥。
智利水獺棲息在河流、湖泊岸邊、海岸及附近島嶼,從不遠離水域。多穴居,繁殖期的洞穴多在岸邊岩石縫或樹根下。一般有兩個洞口,其中一個開口在水下,活動範圍較大,常在水質清澈或雜物少的水面覓食,以魚蟹、蛙等為主,也吃小爬行動物、蚌、水禽和小哺乳動物。遇到魚群或成群的水禽時,往往大批咬殺,其數量超過進食量。飽食後在岸邊或沙灘上休息。全年繁殖,懷孕期2~3個月,每胎產2仔。
特徵

智利水獺流線型的身體,長約60~80厘米,體重可達5千克。頭部寬而略扁,吻短,下頦中央有數根短而硬的須。眼略突出,耳短小而圓,鼻孔、耳道有防水灌入的瓣膜。尾細長,由基部至末端逐漸變細。四肢短,趾間具蹼。體毛較長而細密,呈棕黑色或咖啡色,具絲絹光澤;底絨豐厚柔軟。體背灰褐,胸腹顏色灰褐,喉部、頸下灰白色,毛色還呈季節性變化,夏季稍帶紅棕色。

喜歡在通透性較好的水域追捕魚群,也常候在岩邊或水中露頭的岩石上獵食,靠靈敏的視、聽、嗅覺和矯健的泳術覓得食物。以魚為主食,也捕食蟹、蛙、蛇、水禽以至各種小型動物。

交配多在水中,於清晨或傍晚進行。交配前,公、母水獺在水中追逐嬉戲,並發出”吱吱”聲和斷斷續續的尖銳哨聲,然後母水獺頭部平伏水面,後軀稍稍下沉,公水獺迅速爬上母水獺背部,銜住其頭部,在遊動中完成交配。交配時間5-10分鐘。最長不超過30分鐘,當氣候在-12℃-6℃時,也可在陸地上交配。
習性

智利水獺晝伏夜出,以魚類、鼠類、蛙類、蟹、水鳥等為主食。它們善於游泳和潛水,一次可在水下停留2分鐘。捕起魚來像貓捉老鼠一樣快捷,捕食前常在水邊的石塊上伏視,一旦發現獵物,即迅速撲捕。水獺嗜好捕魚,即使飽腹之後,它們還會無休無止地捕殺魚類,因而對養魚業危害極大。但聰明伶俐的水獺,經過半年訓練,就可以成為一名為漁民效勞的捕魚能手。
喜歡在通透性較好的水域追捕魚群,也常候在岩邊或水中露頭的岩石上獵食,靠靈敏的視、聽、嗅覺和矯健的泳術覓得食物。以魚為主食,也捕食蟹、蛙、蛇、水禽以至各種小型動物。

繁殖
妊娠與產仔

母智利水獺受孕後,就不再受精。妊娠期54-58天。變動範圍52-71天。受精卵有游離期。妊娠30天后,食量增加,運動量減少,腹部稍膨大。產前,臥於小室內不出來,並叼草做巢,性情變得兇猛。在母智利水獺妊娠後期,應為其設定產箱,並在箱內放進柔軟的乾草,以供其絮窩用。智利水獺產仔的時間因地區而異。智利北方多在春、夏季產仔,大部分地區4-5產仔,伏爾加河流域6-7月份產仔,個別地區晚秋產仔,並且每年只產一胎。在低緯度地區,水獺產仔無固定季節。每胎產仔1-5頭,但以兩頭多見。
仔水獺生長發育

分布

顧名思義,智利水獺只要棲息地是智利。
19世紀智利水獺幾乎遍布智利的所有水域,但由於人類活動過度導致了它們的棲息地日益稀少,再加上捕獵和環境污染等等因素,現在只有少數人煙稀少的山地,沼澤才有它們活動的身影。總體數量不足千隻。
瀕危原因

1、棲息地環境劣變。由於獺類生活環境污染、水質變劣,破壞了獺類棲息地和食物來源。污染嚴重的地方獺類會直接被毒死,在污染較低的地方,出現繁殖力低下,對疾病的抵抗力弱的惡果。
2、水獺皮毛油亮,彈性極好,外觀華麗,手感輕柔,皮板堅韌,底絨豐厚,幾乎不為水浸濕,保溫性能極強,是製作名貴大衣、領子、帽子的上等原料,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另外,它的肝臟被認為是貴重的藥材,獵獺者窮追不捨,使水獺數量劇減。無度狩獵。是它們瀕臨滅絕的最大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