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普 希 金 銅 像坐落在汾陽路、岳陽路和桃江路交匯的街心,給周圍的街區染上了一股濃濃的藝術情調。
普希金銅像建立於1937年2月10日,是旅居上海的俄國僑民為紀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而集資建造的,一尊不大的胸像置於豎條形的花崗石碑座頂端。日軍占領上海後,普希金銅像於1944年11月被拆除。抗戰勝利後,俄國僑民和上海文化界進步人士於1947年2月28日在原址重新建立了普希金銅像,該像由前蘇聯雕塑家馬尼澤爾創作。1966年,普希金銅像在“文革”肆虐中再一次被毀,有人看見一些人用繩子拖著銅像沿著汾陽路往東北走去。這一次甚至連碑體也未能倖免。
歷史發展過程
改革開放帶來了城市雕塑的春天。全國城市雕塑規劃組為推動各省市的城雕建設,撥出一部分經費給一些省市作補貼,上海得到了5萬元,屬最高的補貼款了。市城雕委決定用這筆經費來重建普希金紀念碑,市園林局主動表示願意承擔重建經費的缺口部分。齊子春、高雲龍兩位雕塑家主動請纓創作普希金像,如願以償。創作普希金銅像惟一依據是一張很小的舊照片,模模糊糊的,而且只有一個側面。雕塑家查找了馬尼澤爾的肖像雕塑資料,憑著對普希金銅像的感受創作出了第三座普希金銅像。在將要翻模的時候,不知什麼緣故,普希金泥塑像竟然倒塌在工作檯上,嚴重損壞,只得重起爐灶再塑造一個。至於新建碑身的高度,也是從照片上的碑身與人物的比例關係來推斷的。1987年8月,在普希金逝世150周年的時候,普希金銅像第三次在原址落成。由於當時中蘇關係尚未完全解凍,故落成時未舉行任何儀式。但是附近的居民和過往的行人已經在瞻仰新落成的普希金紀念碑了。新建的普希金紀念碑要比原來的高出60厘米左右。上海的紀念像有過許多,像普希金銅像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建了拆,拆了建,也只有這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