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寺

普利寺位於江西省宜豐縣境內的洞山(又名“新豐山”),屬同安鄉洞山村。此山岩壑清幽,景致宜人,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大宗之一的曹洞宗創始的。

普利寺初由唐朝高僧良價於鹹通年間創建,原名“廣福寺”。良價曾在此弘揚他的創的禪學新義,後其弟子本寂至江西省宜黃縣曹山建寺,將良價的禪學新義闡傳播,故僧眾尊其為曹洞宗祖師。鹹通十年(869年),良價圓寂,唐鹹宗追對為“悟本禪師”,將其肉身葬於洞山廣福寺後山,塔名“慧覺”,俗稱“價祖塔”。現存法堂、藏經樓等建築,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於1983年曾做過一次較大修整。寺院內外另有逢渠橋、夜合石、摩崖石刻、木魚石、考功泉、放生池、鹽井“銀瀑飛練”諸名勝。羅漢松一株,已植有千餘年。良價曾有偈曰:“長長三尺余,鬱郁覆芳草。不知何代人,得見此松老。”1983年9月,普利寺被列為宜豐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利寺宋朝時也負盛名,蘇轍游油山時,曾寫詩曰:“古寺依山占兒峰,精廬仿佛類天宮。三年欽到官為礙,百里相望意自通。出世佛僧何處著,人群鳥獸不妨同。眼前簿領何時覓,一笑相看丈室中。”
普利寺現任方丈妙忠法師,96歲,四川人,乃曹洞宗雪庭福裕禪師傳法第四十八代。自1997年法師接任普利寺方丈後,對寺院進行了全面的修復工作,預計要投入二千萬元。現任監院純非法師,34歲,江西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