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危險期

晨起危險期

晨起危險期是指到了冬季,是心腦疾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在早上6點到10點達到高峰。許多患者在早晨起床時,一起身就突發肢體運動障礙,失語,甚至部分意識喪失,直逼生命。所以,科學、舒適起床,能幫助大家安全度過這一危險期。

概述

晨起危險期晨起危險期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每天早上的6點到10點時刻達到高峰。許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早晨起床時,一起身就會突發肢體運動障礙、失語等症狀,甚至部分患者會意識喪失,危機生命安全。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孫寧玲教授介紹,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門診登記2187例高血壓患者,早晨7:00-10:00點間測量血壓,不達標率為54.6%,國外的研究也顯示,清晨血壓和平穩控制24小時血壓達標率不及50%。清晨6:00-10:00的血壓水平有“四最”:血壓值最高、血壓變化最大、中風冠心病發生風險最高,卻最容易被人忽視。所以,安全度過晨起危險期是很重要的,而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來說,首先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同時也要有些策略。

原因

冬季早上易發心腦血管疾病,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1、當人體從甦醒到起床這段時間,體位發生變化。人在睡眠中時,身體及時調節了生理狀態,因此血液流動相對緩慢,血壓相對偏低。如果一睡醒匆匆起床,身體從長時間的休息狀態,突然改變體位進入到活動狀態,人體交感神經系統被迅速激活。老年人調節能力差,易發生體位高血壓。

2、經過一晚上的人體處於靜止狀態,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發生幾率大,也有可能會加劇供血不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3、晨起時段是血壓的一天的高峰期,血壓升高,交感神經興奮,分泌旺盛,極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4、早上起床的這段時間,也差不多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刻,從起身到下床,溫差大,老人體溫調節能力差,血管收縮,成為心腦疾病危險因素。

如何安全度過

一、起床慢中求穩是關鍵

晨起危險期晨起危險期
針對晨起危險期的原因,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老年科主任任任利群主任建議,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冬季有足夠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但需注意,睡眠醒來時必須先在床上躺一會兒,待“醒透”後再起床,避免心絞痛中風等發作。

“醒來後,首先要完全清醒,在平仰臥的狀態下,睜大雙眼,適應由睡覺至睡醒的交替過程。然後才緩緩從被窩裡坐起來,雙眼正視前方,或轉動頭頸。再將雙腳移至床沿,睜眼靜坐一會,如果覺得自己反應正常,可以下床了。”任利群介紹說。

下床後,要慢慢站起來,走路慢一點。這是老人預防突發事件最好的方法。走路慢一點,做事的動作也可以慢一點。不要急,一切都要慢慢來。

二、起床莫急開窗戶

許多老人起床後馬上出門或者開窗,這一小小的舉動卻有可能成為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致命因素。冬季早晨室外溫度低,室內外溫差大,剛從暖和的被窩離開就立即面對冷空氣。寒冷可引起冠狀動脈收縮,導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臟負荷。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老年科主任任利群主任建議,可以在起床前就將空調溫度開到26℃左右,等房間暖和後,再起床。或者是先裹著被子或披著衣服在床上坐一會兒,待適應了室內溫度後再起床。起床後,待身體活動開了,再開窗換氣。

老人起床後,可以用熱水洗個臉,把雙手也放在熱水裡泡一下。這樣做的目的,還是進一步加快血液的循環。

三、晨起一杯水

每天早晨起床,在未進食之前喝一杯水,對機體既是一次補償,又是一種有效的淨化。清晨,胃內食物已排空,水在胃內除少量被吸收外,80%以上在小腸內被吸收入血。新飲進的水以促進全身吐故納新,保證細胞新陳代謝。對於老年人來說,可起到稀釋血、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四、起床後記得吃降壓藥

由於晨起時間段是血壓的峰值,因此任利群主任醫師建議大部分高血壓患者,起床後就要吃降壓藥,不要等著吃過早飯或者晨練後再服用。當然這就需要早中晚三次定時檢測血壓,雖然大部分患者的血壓峰值在早上,但對於患有糖尿病慢性腎病等多種疾病的患者,不一定峰值在早上,就不必要晨起時服用降壓藥。總之,定時檢測血壓,合理控制血壓很關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