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安踏、特步、鴻星爾克、361°、浩沙、德爾惠等國內知名運動品牌企業均出自福建晉江,它們也因此外界稱為晉江系。晉江的第一雙運動鞋是1980年初在晉江陳埭鎮洋埭村的一間家庭作坊里做出來的。
晉江系的企業一大特點就是別人做什麼自己就跟進,靠模仿起家。上市也是一窩蜂,2007年“晉江系”安踏體育在香港成功上市,此後掀起了“晉江系”運動品牌上市潮。
產生背景
20世紀70年代末,耐克在晉江陳埭鎮設立了為其做來料加工的鞋廠。很多現在的鞋廠老闆當時都在耐克工廠里打工,而當耐克將工廠搬出陳埭鎮後,一批製鞋技術工人則留下來,隨後鞋企在晉江遍地開花。
最初這些鞋廠統一走的是OEM的路線,也就是代工生產。依託僑鄉的優勢,這些企業源源不斷地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這也成了許多知名品牌完成原始積累的唯一途徑,當時給國外加工一雙鞋能賺10元到15元。
轉折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大批代工企業成功地由OEM商轉型為自主品牌企業,再通過偶像代言、廣告轟炸、體育賽事贊助、專賣店經營等途徑,這些家庭作坊搖身變成中國人都熟知的品牌。
模式
晉江系基本是從小作坊起步,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品牌LOGO,基本都是靠模仿國外品牌甚至國內的李寧。在精於成本控制和市場推廣的晉江商人手中,晉江運動品牌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急劇擴張。這就是所謂的“晉江模式”。但這個模式的缺點就是,它是帶著原罪前行的,當企業做大後,初創期的問題開始暴露並放大。例如,目前依然懸而未決的“兩個喬丹”的品牌之爭,便是一例。這讓晉江系企業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身處一個更高層次的市場體系,而這個體系有完全不同的遊戲規則。
憑藉“體育明星+廣告轟炸”的方式,“晉江系”從2000年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牌”運動,那時候大部分晉江的運動品牌模仿了這一“造牌”方式,紛紛聘請明星代言、贊助重大體育賽事、砸重金在央視投放廣告,CCTV5因此被戲稱為“晉江頻道”。李愛琪對“造牌”運動記憶猶新,“一打開電視,這些廣告便無孔不入”。據晉江市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晉江鞋企僅在央視和地方衛視的廣告投入便超過65億元。
品牌
如今晉江年產旅遊運動鞋10億雙左右,約占全國一半、世界近1/3。晉江還擁有“國字號”品牌123枚,其中“中國馳名商標”96枚,“中國名牌產品”24枚,“國際知名品牌”2枚。這些數字表明,晉江已形成了一批較成熟的產業集群和品牌集群。
關店潮
2012年以來李寧、安踏、匹克、361度、中國動向等運動品牌紛紛宣布關店。關店潮成為體育運動品牌行業難以擺脫的趨勢。唯一一家沒有公開表示關店的運動品牌特步2013年4月也宣布了最新的關店計畫。
由於20世紀80年代生育高峰的自然循環,絕大多數80後將陸續結婚生子,未來數年,新生人口數量將會增加,自然也將增加中國嬰幼兒對童裝的需求,這對正處於困境中的運動品牌來說或許是一個新的轉型方向,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人口數量增加只是很短暫的幾年,一旦90後生育高峰來臨,新生人口也將重新變少。
安踏、特步、361度、特步等“晉江系”品牌近來相繼進軍童裝領域。特步曾表示今年童裝店的新店目標為100至200家,可是遠水難解近渴,現在一窩蜂的進入相對陌生的童裝領域未必能夠使“晉江系”品牌的業績變好,甚至會重蹈現在運動鞋服盲目擴張-庫存高企-關店潮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