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晉察冀邊區銀行舊址](/img/4/5f4/nBnauM3X4ADMyMDMwUDN5kzN4MTM4kjMyMDN4MTNwAzMxAzL1Q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晉察冀邊區銀行,於1938年3月20日在山西省五台縣石嘴鎮的“普濟寺”內開始營業。抗日戰爭勝利後,邊區銀行設在邊區行政委員會所在地,在冀晉、冀中、冀熱遼各設分行(1947年4月又設立冀察分行,1948年1月,冀晉、冀察分行合併為北嶽分行)。總行之下,按行政區域與業務需要設定支行及支行以下辦事處、營業所、兌換所、派出所等。
該銀行當時發行了20枚銅元、一角券、二角券、五角券、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伍拾元、壹佰元10種票子。後來又發行了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5種大面額的紙幣。
邊區銀行的票子發行後,清除了地方發行的各種鈔票,統一了邊區的貨幣市場,支持了抗日戰爭,支持了生產,改善了人民生活,深受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歡迎。當時人們稱晉察冀邊區票為“抗日票”、“紅票子”。
晉察冀邊區票當時在山西、河北、察哈爾省、熱河省以及遼寧西部、內蒙古、山東德州地區等敵後抗日根據地流通,流通人口達3000多萬人。直到1948年晉察冀邊區銀行與冀南銀行合併,成立華北銀行,晉察冀邊區票才停止流通使用。
成立背景
![](/img/9/3de/nBnauM3X3EzMyQzMwUDN5kzN4MTM4kjMyMDN4MTNwAzMxAzL1Q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市面上還流通其他省的地方流通券和各縣自製的土票,造成財政經濟十分混亂。嚴重地擾亂了根據地金融和商業貿易,助長了社會不安定因素。
建立邊區銀行,發行邊區鈔票,不用國民黨的票子,抵制敵占區發行的偽鈔(中聯券),是發展邊區經濟,打擊敵人掠奪的重大經濟舉措。
![邊票1000圓](/img/b/fff/nBnauM3XyUjNwETOwUDN5kzN4MTM4kjMyMDN4MTNwAzMxAzL1Q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