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目錄
目錄第一章 晉察冀邊區的概況
第一節 抗日根據地的建立
一 北嶽區的開闢
二 冀中根據地的建立
三 挺進平西、冀東
第二節 邊區政府的成立
第三節 邊區的行政區劃
一 疆域、人口和行政區劃
二 邊區的地形和物產資源
第二章 邊區初創時期的財政
第一節 開闢財源,充實抗日經費
一 動委會時期經費的籌措
二 實行村合理負擔
三 恢復田賦
四 徵收救國公糧
五 整頓稅收,廢除苛捐雜稅
六 徵收契稅,整理公產
七 發行救國公債
第二節 建立健全財政制度
一 統籌統支制度
二 預決算制度
三 會計和金庫制度
四 村概算制度
第三節 戰爭勤務
第三章 晉察冀邊區銀行
第一節 邊區銀行的成立
一 邊區銀行成立前的金融狀況
二 邊區銀行的成立及其任務
三 邊區銀行的性質、特點
第二節 邊幣的發行
一 邊幣發行的方針
二 邊幣發行的措施
三 邊幣發行的歷史經驗及其作用
四 金融與物價
第三節 對日偽的貨幣鬥爭
一 打擊偽鈔,清除雜鈔
二 貨幣戰的鬥爭形式
第四章 減租減息,發展農業生產
第一節 減租減息運動的開展
一 抗戰前晉察冀邊界地區的土地占有關係
二 減租減息條例的制定
三 發動民眾,減租減息
第二節 邊區農業生產的發展
一 獎勵墾荒修灘,擴大耕地面積
二 提倡植樹造林,發展林牧業
三 組織農民開展生產競賽
四 調劑種子,補充耕畜,扶持農業生產
第三節 戰勝水患,興辦水利
一 1939年的嚴重水災
二 救災渡荒,安定民生
三 興辦水利,治理水害
第五章 邊區初創時期的工商業
第一節 公營工業
第二節 軍事工業的建立
一 創建軍區修械所
二 軍區工業部的成立
三 軍工原料的來源
第三節 商業貿易
一 對內自由,對外統制
二 貿易機構的建立
三 合作商業
四 私營商業
第六章 精兵簡政與節約運動
第一節 1942年前後邊區的社會經濟
一 日軍對邊區的經濟破壞及封鎖
二 物價上漲,邊區財經日益困難
第二節 精兵簡政,節約開支
一 精兵簡政
二 節衣縮食
第七章 戰勝災荒
第一節 深入減租減息
一 深入減租減息
二 保障農民的合法利益
三 北嶽區農村土地關係和階級關係的新變化
第二節 勞武結合,發展生產
一 在戰鬥中生產
二 勞武結合
第三節 生產自救
一 嚴重災荒的侵襲
二 軍民同心抗災荒
三 生產救災
第四節 改良農業
一 興修小型水利
二 改進農業技術,開展農事試驗
第八章 實行統一累進稅
第一節 統一累進稅的提出
第二節 統一累進稅的基本內容
一 確定納稅人和徵稅範圍
二 確定統一的計算單位和方法
第三節 全面開展統一累進稅的徵收工作
一 組織動員和調查評議
二 統一累進稅的徵收工作
三 修訂統一累進稅辦法
四 冀東、平北地區徵稅辦法
第九章 糧食戰線上的鬥爭
第一節 運糧戰
第二節 糧食平糶
第三節 反掠奪破壞
第四節 武裝保衛秋收
第十章 貿易和市場
第一節 重建邊區商業網
一 團結商販,整頓合作社
二 重建北嶽區貿易路線
三 普遍建立公營商店
第二節 對敵貿易鬥爭
一 統制對外貿易
二 開展物資爭奪戰
三 加強緝私
第三節 恢復擴大市場
一 恢復擴大市場
二 集市爭奪戰
三 邊區的物價
第十一章 工業的恢復與發展
第一節 軍事工業
一 軍工部生產連的創建與各地軍事工業的發展
二 保護軍工原料的鬥爭
三 軍工生產的新成就
四 軍工生產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節 民用工業
一 公營廠礦的發展
二 公營廠礦的經營管理
三 提倡科學實驗
第三節 手工業和家庭副業
一 紡織業
二 毛織業
三 榨油業
四 造紙業
五 工具製造業
六 家庭副業
第十二章 大生產運動
第一節 勞動互助
一 勞動互助的開展
二 勞動互助的組織形式
三 勞動互助的主要經驗
四 勞動互助在農業生產上的作用
第二節 北嶽區的生產自給運動
一 生產自給運動的開展
二 人民生活初步改善
第三節 為“耕三餘”而奮鬥
一 冀晉區的“耕三餘一”
二 冀察區戰勝災害,力爭“耕三餘一”
三 冀中區生產面貌一新
四 冀熱遼區的生產運動
第四節 機關部隊的生產自給運動
一 農業生產
二 手工業、副業和運輸業生產
三 機關部隊生活改善,人民負擔減輕
四 幫助民眾生產
第十三章 抗戰勝利前夕的邊區財政
第一節 恢復發展根據地的經濟
第二節 休養生息,減輕負擔
第三節 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迎接抗戰的最後勝利
一 加強審計工作
二 發行勝利建設公債
三 增加銀行的軍事發行
第四節 修訂戰勤辦法,動員更多的人力、物力
支援抗戰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