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區建立的第一家民營銀行——瑞華銀行 |
抗日戰爭勝利後,隨著形勢的發展,在解放區恢復工業生產,推動經濟建設,已成為一項重要任務。在晉冀魯豫邊區,一個由邊區政府領導,民間集股經營的瑞華銀行,就應運而生了。
瑞華銀行1946年6月在邯鄲創辦,在南宮、邢台、菏澤、濟寧、臨清、晉城等地設有分行。1948年春總行遷往石家莊,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瑞華銀行撤銷。在短短3年時間裡,瑞華銀行對於振興解放區的工農業生產,繁榮市場,活躍經濟,支援解放戰爭,起了重要作用。
抗日戰爭時期,晉冀魯豫邊區金融市場十分混亂。抗日戰爭勝利後,邊區政府對金融市場進行了整頓,在全區實現了完全以冀南銀行幣為本位幣的統一貨幣市場。但在新解放區,冀南銀行幣還沒樹起威信,所以就出現了一批私人銀號,作為冀南銀行管理和活躍金融市場的補充。
銀號對邊區的經濟建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它畢竟是舊社會的產物,弊病也不少,如高利盤剝,投機例把,屯積居奇,操縱物價等,給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混亂。
針對以上情況,邊區政府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民營金融組織,以促進解放區經濟的發展。1946年3月下旬,根據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的指示,冀南銀行區行經理會議,向正在邯鄲召開的第一屆第二次邊區參議會提出了建立瑞華銀行的議案。並邀請經濟界參議員,進行專題討論研究,得到參議員們的齊聲贊同和邯鄲工商業界的大力支持。
4月23日,由冀南銀行行長牽頭,邊區參議員、邯鄲商會會長等人參加,召集瑞華銀行創辦發起人會議。會上決定在邯鄲設立總行籌備會,各地分行也將逐漸成立;確定資本為2億元(後又增為5億元)。瑞華銀行的經營方針是:“開放存放款業務,發展匯兌,運用社會遊資,扶持工農業生產為主”。
邊區政府對瑞華銀行的成立給予了有力地支持,批准立案後,即號召全區各界人士踴躍入股,動員幹部參加儲蓄,並特許經營倉庫,買賣金銀和辦理外匯,在經營業務上不加限制。冀南銀行更是竭盡全力予以扶助,動員本系統各支行為瑞華銀行進行宣傳,代收股金。
經過半個多月的籌備,瑞華銀行於5月17日在邯鄲市和平路總行籌備處召開籌備會,會議討論和通過了《瑞華銀行章程》,選出了董事會和監事會。
6月11日,瑞華銀行在邯鄲總行舉行開幕典禮。開幕第一天,銀行就收到存款17600餘萬元,往來、活期、定期、存款達60餘戶。
瑞華銀行準備以30%的資金扶植農業信用事業,30%投資用於工商業,放款利率比私人銀號低1/3。
經過邊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有關部門的宣傳幫助,瑞華銀行自成立之日起便得到了廣大民眾的信任,紛紛向該行認股、存款。到6月底共收存款25300萬元,放出各種貸款12000萬元。
在瑞華銀行總行舉行開幕典禮以後,各地分行也陸續開始營業。邢台分行於7月18日開業;長治分行於7月6日開業;晉城分行於7月23日開業;南宮分行6月中旬開業。各分行開業後,存放款都十分活躍。
在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邊區政府的領導下,瑞華銀行克服重重困難,為恢復和發展邯鄲市及邊區的工商業,安定人民生活,支援前線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它把吸收的大量存款,投入到邊區各種生產建設事業。如邯鄲麵粉廠,邯鄲解放時只有300人左右,日產麵粉200~800袋。解放後,瑞華銀行為該廠貸款,使其生產能力大大加強,日產麵粉1500—1800袋,產量增加了一倍多。峰峰的瓷業,最盛時有碗窯240餘座,缸窯50餘座,資本家40餘人。在日本侵略者的嚴重摧殘下,瓷業日趨衰敗,瓷窯所剩無幾,大批工人失業,生活極為困苦。瑞華銀行建立後,及時對瓷業貸款3200餘萬元,同時對瓷業運銷總店投資3億元,又貸款500萬元;給瓷業信用合作社150萬元的長期貸款,使瓷業得以恢復和發展。
瑞華銀行的另一項主要任務,是搞黃金外匯。組織大批土特產,如太行山區的桃仁、花椒,冀南、冀魯豫平原的棉花,以及土布等,賣到平、津等地,從敵戰區換回大量的黃金和外匯。
瑞華銀行總行共召開過兩次股東大會。第一次是在銀行剛成立不久,地址在邯鄲;第二次是1947年5月4日,地址在武安縣陽邑。會議均由董監事會向全體股東報告開業以來瑞華銀行經營狀況,討論決定分紅問題及今後的營業方針和任務。
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解放,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解放區聯成一片。1948年5月,冀南銀行與晉察冀銀行合併,成立華北銀行,這便是中國人民銀行的前身。瑞華銀行總行也隨之遷往石家莊,直到接管北平時撤消。
至此,瑞華銀行完成了自己光榮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