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電子技術中,脈衝信號是一個按一定電壓幅度,一定時間間隔連續發出的脈衝信號。脈衝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稱為周期;而將在單位時間(如1秒)內所產生的脈衝個數稱為頻率。頻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環信號(包括脈衝信號)在單位時間內所出現的脈衝數量多少的計量名稱;頻率的標準計量單位是Hz(赫)。電腦中的系統時鐘就是一個典型的頻率相當精確和穩定的脈衝信號發生器。頻率在數學表達式中用“f”表示,其相應的單位有:Hz(赫茲)、kHz(千赫茲)、MHz(兆赫茲)、GHz(千兆赫茲)。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計算脈衝信號周期的時間單位及相應的換算關係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納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CPU主頻
CPU的主頻,即CPU核心工作的時鐘頻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說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這個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頻”。很多人認為CPU的主頻就是其運行速度,其實不然。CPU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衝信號震盪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並沒有直接關係。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係,但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公式能夠定量兩者的數值關係,因為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快取、指令集、CPU的位數等等)。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較低的主頻,達到英特爾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較高主頻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來命名。因此主頻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CPU的主頻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頻對於提高CPU運算速度卻是至關重要的。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某個CPU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執行一條運算指令,那么當CPU運行在100MHz主頻時,將比它運行在50MHz主頻時速度快一倍。因為100MHz的時鐘周期比50MHz的時鐘周期占用時間減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頻的CPU執行一條運算指令所需時間僅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頻時的20ns縮短了一半,自然運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過電腦的整體運行速度不僅取決於CPU運算速度,還與其它各分系統的運行情況有關,只有在提高主頻的同時,各分系統運行速度和各分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電腦整體的運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所受限制
提高CPU工作主頻主要受到生產工藝的限制。由於CPU是在半導體矽片上製造的,在矽片上的元件之間需要導線進行聯接,由於在高頻狀態下要求導線越細越短越好,這樣才能減小導線分布電容等雜散干擾以保證CPU運算正確。因此製造工藝的限制,是CPU主頻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
來龍去脈
一首美妙的樂曲會有一個主鏇律,而電腦的主鏇律就是CPU的時鐘頻率。主頻、外頻和倍頻,它們從何而來?鎖頻、超頻,又是怎么回事呢?
電腦中有許許多多的半導體晶片,每個晶片都是在特定的時鐘頻率下進行工作的。時鐘發生器提供給晶片的時鐘信號是一個連續的脈衝信號,而脈衝就相當於晶片的脈搏,每一次脈衝到來,晶片內的電晶體就改變一次狀態,讓整個晶片完成一定任務。
電腦中的晶片絕大多數屬於數字邏輯晶片,數字晶片中眾多的電晶體全都工作在開關狀態,它們的導通和關斷動作無不是按照時鐘信號的節奏進行的。如果時鐘頻率過高,就可能出現電晶體的狀態來不及變化的情況,產生死鎖或隨機性誤操作。所以,每一款晶片都有自己的頻率極限。
頻率是什麼
頻率用f表示,基本單位為“1次/秒”,記做Hz(赫茲)。1Hz就是每秒一次,10Hz是每秒10次(圖1)。不過,Hz這個單位在電腦裡面太小了,因此通常以KHz、MHz或GHz來表示信號頻率。隨著頻率的攀升,若干年以後恐怕需要使用THz作為頻率的單位了(表1)。
表1:頻率表示法
頻率單位kHzMHzGHzTHz
換算關係1×10^3Hz1×10^6Hz1×10^9Hz1×10^12Hz
英文名稱KiloHzMegaHzGigaHzTeraHz
中文名稱千赫茲兆赫茲吉赫茲太赫茲
1.周期與頻率
在電腦技術中,與頻率相對應的一個常用術語是周期。周期是頻率的倒數,頻率越高,周期越短。譬如時鐘頻率為1GHz時,其時鐘周期為1納秒(表2)。
表2:頻率與周期對照表
時鐘頻率時鐘周期時鐘頻率時鐘周期
5MHz200ns133MHz7.5ns
10MHz100ns166MHz6.0ns
20MHz50ns200MHz5.0ns
25MHz40ns250MHz4.0ns
33MHz30ns300MHz3.3ns
40MHz25ns333MHz3.0ns
50MHz20ns400MHz2.5ns
66MHz15ns500MHz2.0ns
80MHz12ns800MHz1.2ns
100MHz10ns1GHz1.0ns
120MHz8.3ns4GHz0.25ns
2.頻寬與頻率
與頻率相關的另一個參數是數據傳輸率,也稱為“頻寬”,用於衡量數據通信速度的快慢。通常情況下,頻寬=時鐘頻率×(位寬÷8)。譬如PCI匯流排的時鐘頻率為33.33MHz,因其位寬為32bit,所以其頻寬為33.33×(32÷8)=133MB/s。
3.CPU的頻率
在286及以前的電腦中,CPU的頻率與外部匯流排的頻率相同。Intel386電腦中採用了時鐘分頻方式,時鐘電路提供給CPU的時鐘信號的頻率66MHz,而CPU內部則以33MHz的頻率工作。Intel80486DX2則採用倍頻方式,它允許CPU以2倍或3倍於外部匯流排的速度運行,但仍以原有時鐘頻率與外界通訊。進入Pentium時代以後,倍頻技術獲得廣泛套用,目前處理器的倍頻已達20倍。
系統時鐘頻率:通常也稱作“外頻”——CPU外部匯流排的時鐘頻率。外頻由頻率合成器晶片提供,後文將對頻率合成器晶片進行詳細介紹。主頻:主頻是CPU核心(整數和浮點運算器)電路的實際運行頻率,由外頻(或前端匯流排頻率)與倍率共同決定,也即:主頻=外頻×倍率。
前端匯流排頻率:前端匯流排(FrontSideBus,FSB)頻率是CPU和北橋晶片間進行數據交換的頻率,它與外頻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外頻是前端匯流排時鐘信號的頻率,而前端匯流排頻率是指數據傳輸的頻率。對於Pentium4處理器來說,由於採用了QDR(QuadDataRate,4倍數據比率)技術,1個時鐘周期內可以傳輸4次數據,所以前端匯流排頻率相當於外頻的4倍:FSB800MHz的處理器,外頻只有200MHz。
誰在產生頻率
我們可以將作為頻率源的時鐘信號發生器看作電腦的心臟。只有心臟跳動起來,電腦才能工作。
1.振盪源:晶體振盪器
晶片本身通常並不具備時鐘信號源,因此須由專門的時鐘電路提供時鐘信號,石英晶體振盪器(QuartzCrystalOSC)就是一種最常用的時鐘信號振盪源。
石英晶體就是純淨的二氧化矽,是二氧化矽的單晶體,即我們常說的水晶。石英晶體有天然(Crude)晶體和人工合成(synthetic)晶體兩種。天然石英晶體的雜質含量和形態等大多並不統一,因此電子線路中的晶體振盪器多使用人造石英晶體。
從一塊晶體上按一定的方位角切下薄片(稱為“晶片”),在晶片的兩個表面上塗復一層薄薄的銀層後接上一對金屬板,焊接引腳,並用金屬外殼封裝,就構成了石英晶體振盪器。
石英晶片之所以能當為振盪器使用,是基於它的壓電效應:在晶片的兩個極上加一電場,會使晶體產生機械變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變電壓,晶體就會產生機械振動,同時機械變形振動又會產生交變電場,雖然這種交變電場的電壓極其微弱,但其振動頻率是十分穩定的。當外加交變電壓的頻率與晶片的固有頻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狀決定)相等時,機械振動的幅度將急劇增加,這種現象稱為“壓電諧振”。
壓電諧振狀態的建立和維持都必須藉助于振盪器電路才能實現。一個串聯型振盪器,電晶體T1和T2構成的兩級放大器,石英晶體XT與電容C2構成LC電路。在這個電路中,石英晶體相當於一個電感,C2為可變電容器,調節其容量即可使電路進入諧振狀態。該振盪器供電電壓為5V,輸出波形為方波。
石英晶體振盪器的頻率穩定度可達10^-9/日,甚至10^-11。例如10MHz的振盪器,頻率在一日之內的變化一般不大於0.1Hz。因此,完全可以將晶體振盪器視為恆定的基準頻率源(石英表、電子表中都是利用石英晶體來做計時的基準頻率)。從PC誕生至現在,主機板上一直都使用一顆14.318MHz的石英晶體振盪器作為基準頻率源。至於始終沿用14.318MHz這個頻率的原因,或許是保持兼容性的需要吧。但是,筆者在顯示卡、快閃記憶體盤和手機中也發現了14.318MHz的晶振,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了。
主機板上除了這顆14.318MHz的晶振,還能找到一顆頻率為32.768MHz的晶振,它被用於實時時鐘(RTC)電路中,顯示精確的時間和日期。
2.分頻器與倍頻器
將脈衝頻率降低n倍,這就是分頻器的作用。在第一代PC機中,石英晶體振盪器輸出的頻率為14.318MHz,而Intel8086處理器的主頻為4.77MHz,後者剛好是前者的1/3。變換頻率的工作是在Intel8284(時鐘發生器/驅動器)中完成的,因為Intel8284晶片中集成了三分頻電路,能夠將晶體振盪器產生的脈衝信號降低3倍後,提供給CPU和外設
隨著CPU主頻的提高,需要將晶體振盪器提高若干倍才能滿足CPU的需要,於是在時鐘電路中倍頻器取代了分頻器的位置。如果說分頻器進行的是除法運算,倍頻器則進行了乘法運算,它將晶體振盪器的頻率提高n倍。
時鐘晶片可程式的頻率合成器
整合的時鐘電路,是硬體技術進步的一個標誌。電腦中的不同設備對時鐘頻率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從廢物箱中找來一塊286主機板,可以看到有好幾顆晶振排列在一起。電腦中的CPU,AGP插槽、PCI插槽、硬碟接口、USB連線埠和PS/2連線埠等在通信速度上有很大差異,所以需要提供不同的時鐘頻率,譬如PCI要求33MHz、USB為48MHz等。可是,一隻石英振盪器只能提供一種頻率,所以主機板製造商通常將這些原本散布在主機板上各處的振盪電路整合成一顆“頻率合成器(FrequencySynthesizer)”晶片,對晶體振盪器產生的脈衝信號進行分頻(或倍頻),以便為不同運行速度的晶片(或設備)提供所需要的時鐘頻率。
普通分頻器為整數分頻器,其輸出頻率與輸入頻率之間為整數倍的關係,只能分段調節頻率,不能滿足精密調節的要求。頻率合成器是“分數分頻器”,可對輸出頻率進行精細調節。研發工程師可自由地設計電路中的各種頻率,不再受限於石英震盪晶體的固定頻率規格。目前電腦中的時鐘晶片一般都具有“分數分頻”能力,可以根據需要將調節步長設計到1%,甚至0.1%。為了指導和規範頻率合成器的設計和套用,Intel制定了頻率合成器設計指南,如CK97、CK40X等,適用於最新Pentium4處理器的規範是CK410。
1.頻率調節原理
頻率合成器是一個具有頻率負反饋的時鐘信號系統(圖7),其中使用了兩個分頻器,Mdiv用於降低基準頻率,Ndiv則用於對VCO進行分頻。晶體振盪器(OSC)產生的頻率fi經M分頻器後得到參考頻率fref,它與反饋頻率ffd分別送入鑒頻器(FrequencyDetector,FD)的兩個反向輸入端,鑒頻器輸出一個反映兩者之商的直流電壓,並經低通濾波器(LowPassFilter,LPF)濾除交流分量後,提供給壓控振盪器(VoltageControlledOscillator,VCO)輸出頻率信號fout。
頻率合成器的輸出頻率fout與輸入頻率fin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公式fout=fin×(N+k/M)來表示,其中N、M和K均為整數,K可取0~M間的任意整數。非整數值N+k/M通常寫作N.F,這裡的圓點代表小數點,N表示頻率的整數部分,而F=k/M則表示頻率的小數部分。在輸入頻率fin、N和M均不改變的條件下,只要修改k值即可得到所需要頻率值fout。
在頻率合成器晶片中,有專門的SMBus接口電路,這是晶片的暫存器與外部聯絡的途徑,有了它,就能夠通過BIOS或軟體對暫存器進行改寫。頻率暫存器中的每一位數據有兩種可能,“0”或“1”,那么當這幾位按不同狀態進行組合時就可得到多種外頻輸出。
頻率合成器的頻率調節精度與頻率暫存器的位數有關,譬如,如果頻率暫存器為5位,則調節步長為1MHz。為數越多,調節精度越高。在實用的頻率合成器中,Mdiv和Ndiv兩個分頻器均為可程式的,只要用戶設定相應的fout數值,BIOS便能自動給出N、M和K的值,並通過SMBus匯流排寫入相應的暫存器中。
2.PLL實現相位同步的自動控制原理
時鐘晶片是電腦的心臟,其性能和穩定性直接決定著整個硬體系統的性能。採用頻率合成器一方面可以節省成本與主機板空間,更為重要的目的是使主機板各晶片以及外部設備的時鐘信號與CPU的時鐘信號之間保持嚴格的同步關係,以保證正確地交換數據。FS晶片不僅具有倍頻/分頻功能,更主要的特點就是具有相位鎖定功能——輸出信號的相位被強制跟參考信號的相位保持一致。因此,頻率合成器輸出的各種時鐘信號雖然頻率各不相同,但它們在相位上是完全一致的,它們都與參考信號源保持相位同步。
為了實現相位鎖定,VCO輸出的時鐘信號與參考頻率信號在鑒相器中進行相位比較,如果兩者相位不同,就會輸出一個與相位差大小成比例的誤差電壓;誤差電壓的極性決定了電荷泵內的電流源是吸收還是送出電流,所以電荷會流入或流出濾波器內的電容器,電荷流動的數量與相位差的大小成正比。壓控振盪器是一個受電壓控制的振盪器,內部的變容二極體兩端電壓變化時,其電容量會隨之改變,從而改變振盪器的頻率。
壓控振盪器是PLL電路的核心單元,相位控制過程是依靠改變壓控振盪器的輸入電壓(即調諧電壓)實現的,調諧電壓的大小和極性決定了相位調整是滯後還是超前,從而使相位誤差得以校正。
3.頻率合成器的其它功能
在主機板設計中使用頻率合成器晶片,可以很容易地實現時鐘頻率的調整和相位鎖定。除了這些功能,頻率合成器還允許主機板設計工程師通過微調各種接口時鐘之間的時鐘延遲,使各種相關接口的組件保持同步,方便了設計和調試工作(圖8)。
此外,頻率合成器晶片在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一方面,可以對不需要調整的頻率進行鎖定,防止因CPU超頻而導致其它設備失效的情況;另一方面,一些頻率合成器晶片中還設計了“看門狗”功能,一旦超頻失敗導致當機時,此功能可以對頻率暫存器進行清零,使系統按照CPU的默認頻率正常啟動。
目前,頻率合成器晶片的套用已經十分普遍,常見的有ICS、Cypress、IDT、Realtek和Winbond等品牌。不過,在nForce2主機板中,已經找不到頻率合成器的身影,因為頻率合成功能已經整合到IGP/SPP晶片中了。
AMDAthlon系列處理器的倍頻信號工作流程,當RESET#信號到來時,處理器將FID信號送給邏輯信號轉換晶片,由該晶片產生SIP(serializationInitializationPacket,串列初始化數據包),對系統匯流排進行初始化和設定。
在CPU上設定了一些稱為金橋的連線線,FID信號的電平可以通過改變金橋的通斷進行設定,金橋接通時為低電平,斷開時則為高電平。FID信號在內置倍頻控制單元內生成,並經內置FID驅動電路對信號進行放大後,從FID引腳送至邏輯信號轉換晶片,產生的SIP數據包再從BP_FID引腳返回到CPU。這樣,CPU內部的頻率合成電路便可以將倍頻與外頻兩個信號一起合成CPU的核心頻率。
3.記憶體頻率的設定
早期主機板上記憶體匯流排時鐘信號也是由頻率合成器產生的,不過較新的主機板已經撇開了主機板上的頻率合成器晶片,而由北橋晶片完成記憶體匯流排時鐘頻率的設定,這在業界被稱作“記憶體異步”。
與CPU頻率的自動設定原理相似,北橋晶片內的頻率合成器也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實現自動設定頻率的。記憶體的頻率由記憶體條上的SPD(SerialPresenceDetect記憶體序列存儲晶片)提供。SPD類似於主機板上的BIOS,存儲了記憶體晶片的記憶體容量、工作頻率、延遲時間(CAS、tRCD、tRP、tCA)及工作電壓和廠商信息等,北橋晶片通過SMBus匯流排的SDA引腳讀取每個DIMM的SPD中的參數,SPD晶片的信息就會被記錄在北橋晶片內PLL電路的暫存器(Register)中。
記憶體匯流排時鐘與系統時鐘的頻率往往並不相同,譬如系統時鐘為133MHz,而記憶體時鐘的頻率為200MHz時,兩者之間存在67MHz的差異,這種頻率上的差異被稱為“記憶體異步”。不過,為了實現記憶體與CPU之間的同步通信,兩個匯流排在相位上仍然需要保持同步。實現相位的同步在技術上並不困難,只要北橋晶片中的PLL電路與頻率合成器中的PLL電路使用同一個參考頻率fref就可以了。
事實上,即插即用的外部設備的頻率設定與記憶體頻率的自動設定原理基本相同,主機通過讀取設備中ROM晶片中包括頻率在內的特徵參數,然後自動分配系統資源,自動配置驅動程式,使得設備可以正常工作。
為電腦把脈
1.檢試實際頻率,釋放設備潛能
IntelProcessorFrequencyIDUtility是Intel公司發布的CPU的檢測軟體,該軟體列出了“報告頻率”和“預期頻率”兩項數據,前一項表示被測試CPU的當前運行速度,後一項表示被測試CPU出廠時所設計的最高操作速度。如果兩者數據一致,即說明CPU未被超頻。如果報告頻率低於預期頻率,則說明處理器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
使用測試軟體能夠大致了解各設備的工作狀態,對最佳化系統性能非常重要。與上述檢測軟體類似的還有很多,所有需要測試的頻率都可以通過測試軟體顯示出來。不過,一些高級玩家懷疑軟體測出的頻率是否準確。這種懷疑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檢測軟體運行的平台,是基於參考頻率fref的。如果參考頻率自身都不準確,軟體測出的頻率值也就難以保證。不過,要精確地測量時鐘信號的頻率時,可以使用示波器。
外部設備的性能與接口電路工作頻率之間有著密切關係。以硬碟為例,如果使用AIDA32等軟體測出硬碟的最高UDMA傳輸模式為UDMA6(ATA-133),但當前UDMA傳輸模式為UDMA1(ATA-33)。即硬碟本來可以工作在133MHz的頻率下,而接口卻只以33MHz的頻率交換數據。那么就會極大地降低硬碟性能。遇到這種情況,說明設備的潛能沒有發揮出來,應檢查BIOS中的接口模式選擇是否正確或通過安裝相關IDE驅動程式來解決。
2.防止心跳過速
頻率過低造成設備性能低下,相反,如果頻率過高則會造成設備工作不穩定,甚至徹底罷工。平時我們在對顯示晶片和顯存進行超頻之後,顯示畫面出現花屏就屬於典型案例。因為心跳過速而導致設備不能工作的情況,在電腦故障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為種種原因,一些設備工作頻率實際上是達不到標稱頻率的。對於此類問題的處理,筆者在“電腦故障降頻診斷法”(《微型計算機》2003年第17期)一文中已有詳細介紹。在此需要補充一點,如果CPU超頻失敗導致不能啟動後,將CMOS放電,BIOS會以100MHz外頻的安全模式啟動,並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總結
在電腦的實際使用過程中,相信大部分DIYer對於“頻率”一詞的興趣一開始都建立在對CPU、記憶體、顯示核心和顯存的超頻之上。同時我們也相信,本文關於頻率的深入探討對您而言,不論是解決電腦故障還是享受超頻的快感,都將起到極大的幫助。不過,在此我們仍然強調一點——當您把玩“頻率遊戲”時,請記住“超頻”是把雙刃劍,它能讓您感受到運行速度的提升,但穩定性下降、系統崩潰,甚至硬體損壞等風險也會時刻相隨!
廠商介紹
國內廠商有北斗時間頻率技術有限公司,北斗時間頻率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時間頻率產品已經涵蓋機架式、台式、攜帶型、手持式、卡式等多種產品類型。主要產品類別有GPS/北斗授時儀系統、GPS/北斗時碼發生器(時碼器)、北斗/GPS網路時間伺服器、北斗/GPS授時卡(時統卡/時碼卡)、PCI/CompactPCI/CompactPCI-E時碼卡、IRIG-B碼編碼解碼卡(B碼卡/時碼卡)、高穩定網路安全NTP時間伺服器、IEEE1588(PTP)精密主時鐘/從時鐘、北斗GPS同步時鐘、北斗GPS馴服銣原子鐘(GPS銣原子頻標)、北斗GPS馴服恆溫晶振(GPS高穩石英頻標)、頻率分配放大器、頻率無縫切換器、脈衝信號分配放大器、IRIG-B時碼分配放大器、高精度時間間隔計數器、高精度頻率計、比相儀等。
北斗時間頻率技術有限公司服務用戶包括總參、總裝、海軍、空軍等國防重點單位,以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中電集團公司、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國家氣象局、國家電網、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央電視台等國家重點部委集團等。套用領域涵及航天航空、國防軍事、公安系統、電力系統、科研院所、計量與校準、廣播電視、電信、金融、交通等。產品質量可靠、技術指標領先,深得用戶好評。
北斗時頻一直秉持“專注時頻,精於技術,創造價值,用心服務”的發展和服務理念,注重與客戶溝通合作,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開發出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時間頻率產品,以赤誠之心為客戶提供時頻同步技術服務。
電腦知識(二)
電腦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使用電腦。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您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令您無法正常的使用?那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些電腦的基本知識,讓您的工作學習生活變得更加的愜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