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集解(蘇轍)

北宋時期,先是敞作《春秋意林》諸書,解經多出新意;孫復作《春秋尊王發微》,舍傳以求經,古說被廢棄;後王安石為變法的需要,指斥《春秋》為“斷爛朝報”,更廢之而不於學官。 因此,蘇氏在學術觀點上極力推崇《左傳》,認為左氏為傳,依據國事,事皆有徵;而《公羊》、《□梁》二家則多有臆測之意,故此書的主要立論依據多采自《左傳》,《左傳》之說不通,再參照《公羊傳》及《□梁傳》以及啖助、趙匡諸家觀點,以為補充。 《宋史·藝文志》著錄此書標題為《春秋集傳》,馬端臨《文獻通考》作《集解》,與今本書名相合,知《宋史·藝文志》為誤著。

簡介

〖春秋集解(蘇轍)〗十二卷。宋蘇轍(1039一1112)撰。轍為北宋著名文學家,一生對儒學研究亦多有建樹,其詳細生平,見《詩集傳》。北宋時期,先是敞作《春秋意林》諸書,解經多出新意;孫復作《春秋尊王發微》,舍傳以求經,古說被廢棄;後王安石為變法的需要,指斥《春秋》為“斷爛朝報”,更廢之而不於學官。蘇氏有感於此,遂於熙寧間開始撰寫此書,告成於元符元年(1098),自謂其意在矯正宋儒舍傳求經,標新立異的學風,以求改變“經傳並荒”的局面,使古說不被漸廢;而實際上卻表明了蘇氏自己與熙寧變法的倡導者王安石在政治思想、學術觀點上的嚴重分歧。因此,蘇氏在學術觀點上極力推崇《左傳》,認為左氏為傳,依據國事,事皆有徵;而《公羊》、《□梁》二家則多有臆測之意,故此書的主要立論依據多采自《左傳》,《左傳》之說不通,再參照《公羊傳》及《□梁傳》以及啖助、趙匡諸家觀點,以為補充。由於蘇氏過於推重《左傳》,致使《左傳》誤記及有悖於經者,未能詳細剖析,更無匡正;至於《公羊》、《□梁》二家,雖以臆測說經,然得失互見,如戎伐凡伯於楚丘,《□梁》以戎為衛;齊仲孫來,《公羊》、《□梁》皆以為魯慶父;魯滅項,又均以為齊實滅之等等,顯然與經絕不吻合,屬謬誤無疑。但如隱公四年秋,□師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桓公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稟災;乙亥,嘗;莊公二十四年夏,公如齊逆女等等,諸如此類,《公羊》、《□梁》之說均妙合於經文,但蘇氏卻一概以深文詆之。這種以偏蓋全、一以貫之的研究方法,無疑又使作者走向了另一極端。所以,此書雖以矯正宋儒舍傳求經,標新立異學風為宗旨,但在對待三《傳》的態度上,客觀地看,並沒有多少比前人高明之外,正如朱彝尊《經義考》收錄陳宏緒為此書作跋所云:“讀者□其短而取其長可也。”此論頗顯公允。《宋史·藝文志》著錄此書標題為《春秋集傳》,馬端臨《文獻通考》作《集解》,與今本書名相合,知《宋史·藝文志》為誤著。明刊本人藏北京圖書館,另有《四庫全書》本,《兩蘇經解》本,《經苑》本及《叢書集成本》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