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春日
朝代:北宋
作者:秦觀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原文
一夕輕雷落萬絲,
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
無力薔薇臥曉枝。
注釋
1、絲:喻雨。
2、霽(jì):雨後初晴。
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4、芍藥:牡丹。
5、春淚:雨點。
譯文
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後初晴,陽光好象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春雨過後,芍藥含淚,情意脈脈;薔薇橫臥,嬌態可掬,惹人憐愛。
賞析
《春日》共有五首,這是第一首。這首七絕,以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見長。
春日大地,經過一夜細雨的滋潤,春色更濃,各種花卉草木,千姿百態,窮麗極妍。對這特有的自然美,詩人沒有作全面描摹,而是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園一角,攝下了一幅雨過初晴的精巧畫面:琉璃瓦,浮光閃閃,猶如碧玉。那一株株芍藥花,燦然盛開,由於水珠的重壓,似在含淚欲泣,顯得淒艷欲絕。薔薇攀附著其他樹枝,如佳人嬌臥無力,百媚自生。在這裡,有遠景有近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描寫生動細膩而又輕柔;在意境上以“春愁”統攝全篇,但通篇不露一“愁”字,讀者則可以從芍藥、薔薇的情態中領悟到。
這首絕句,對自然景物不是一般的客觀臨摹,而是賦予人的情態,收到了情景相生的藝術效果。一夜細雨的沾潤,嬌嫩的花草已經感到承受不了。一個“含”字,一個“臥”字,不僅刻畫了芍藥、薔薇經雨後的嬌弱狀態,傳出了它們的愁緒,就連詩人的惜花之情,也都包孕在其中了。和風細雨尚且如此,狂風驟雨就更難承受了。芍藥婷婷玉立,故有“含春淚”之態;薔薇攀枝蔓延,故有“無力臥”之狀。由於作者完全把握住了事物的不同特徵和內在精神,因此狀物能夠傳神。
詩的另一個特色是,用字精警,生動準確。“春”、“曉”二宇,粗一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點明季節、時辰。但細細體味,正好渲染出此刻寧靜的氣氛,烘託了景物,使全詩更富有濃郁的詩情畫意。同時,每句一個動詞,用得極為巧妙。其中“落萬絲”是全詩的脈絡,對互不聯繫的景象:浮光,含淚,臥枝,起了紐帶作用,使其有軌跡可尋,脈斷峰連,渾然一體。“浮”、“含”、“臥”三字,以實證虛,使讀者更能體味到“落萬絲”的情景。
此詩寫得情思綿綿,百媚千嬌,因此南宋敖陶孫評論道:“如時女步春,終傷婉弱。”(《詩人玉屑》引)金代元好問也說:“‘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論詩絕句》)不過,這首寫景小詩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受人喜愛,原因在於體物入微而又融情入景。
這首詩寫雨後春景。瞧,雨後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裡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徵,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後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無力臥”之狀。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景物、現象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攝取力、表現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統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中領悟,又曲折體現了詩人由於宦途艱險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時節”,在一夕隱隱春雷的召喚下,它“隨風潛入夜”,它“潤物細無聲”。雷是“輕”的,雨如“絲”般,春雨的特色詩人只用兩個字就揭示出來了。
那碧綠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乾乾淨淨,晶瑩剔透,猶如翡翠,瓦上還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輝映下,浮光閃閃,鮮艷奪目,令人心曠神怡——這是第二句所寫的美景。
最妙的是後兩句,詩人採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對仗,確實是美不勝收。
李白筆下“一枝紅艷露凝香”,白居易筆下剛出浴的“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楊妃,和第三句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雨後的牡丹,猶如多情的少女,淚光閃閃,含情脈脈。
最後一句令人想起《紅樓夢·史湘雲醉眠芍藥銦》那段描寫:湘雲“業經香夢沈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這醉臥中渾身灑滿落花的史湘雲,情思綿綿,百媚千嬌,多像“無力薔薇臥曉枝”。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1085年(元豐八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元祐年間(1086-1094)黨爭,屢遭貶謫。早年遊學於蘇軾門下,文辭為蘇軾所賞識。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尤工詞,婉麗精密。有《淮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