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竹雕詩畫紋筆筒,高13.5厘米、口徑11.4厘米、底徑11.5厘米。此筆筒壁為楠竹截下的竹筒製作,壁直,口部與足部微微外撇,呈竹筒天然形態。底部為圓形木質板鑲嵌其中。外壁打磨精細光潔,細看可見直細纖維的竹紋,通體紅中泛黑,給人歷史滄桑感。筆筒亦稱做筆海,《紅樓夢》第四十回里說:“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
筆筒外壁上以通景的方式,刻繪了一幅高士松下奏琴圖。深山林中,雲煙繚繞,鶴啼鹿鳴,山野中綠肥紅瘦,松樹枝葉繁密,桃樹也結滿桃子,時間當為初夏,在松樹下、桃樹旁,一位高士盤地而坐,童子抱琴正欲獻上,正所謂“彈盡天涯夕陽影,又向山中彈月明。”,看來高士欲在山林之中高奏一曲。外壁之上還陽刻一首詩正好點明畫題,曰:“中天煦日徹雲深,石岸蒼松季季青。鶴舞鹿鳴百花曉,喜還天地一全人。”
整個畫面無論人物動物,抑或樹木山石,皆根據天然造型,採用浮雕的技法,凹凸不平地塑造出逼真的神韻。其效果真乃刀工蒼秀,獨具一格,藝術品味豐富,耐人尋味。整體構圖也是嚴謹、繁密。
在西學未進之前的中國,琴是士大夫及以上階級的必習之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書。”。琴在中國文化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傳統人文精神之化身,伯牙之琴可以交友、相如之琴可以傳情、孔明之琴可以退兵、更有七賢隱居竹林日夜奏琴以示清高情懷。文人彈琴,既為象德修身,亦為經世濟用。“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文精神當為琴之魂魄。
相關詞條
-
筆筒
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墨、紙、硯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約出現在明朝中晚期。筆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風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名詞出處 基本概念 收藏價值 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 -
竹雕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竹雕是一種藝術,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並受到喜愛。中國是...
基本簡介 歷史起源 主要流派 文化品味 鑑識 -
明朱三松制竹雕仕女圖筆筒
明朱三松制竹雕仕女圖筆筒,清宮舊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
竹刻
的竹雕器。竹勺以龍紋及編辮紋為飾,並用浮雕、透雕兩種技法,精美而珍貴...,栩栩如生。另一件故宮所藏竹刻珍品“牧牛圖竹雕筆筒”也極為有名氣。作品作者估計為清代嘉定竹人。牧牛圖竹雕筆筒,由一段二節的偏欹竹根雕作,方14厘米...
歷史源流 主要品種 工藝技法 種類 明清流派 -
手工工藝品
糖畫 泥塑 麵塑 糖塑 蠟塑 雕塑 甌塑 灰塑 石雕 木雕 磚雕 竹雕...古今一言之嘉,寸長可取,必勤勤懇懇而契合焉,昨歲《畫音歸正》,由先生而授梓...的方法 珠玉:珠寶玉石的來源種類木版年畫 撲灰畫 紙馬 鐵畫 烙燙畫 彩蛋畫...
基本簡介 天工開物 種類 代表 中華陶 -
手工藝品
撲灰畫 紙馬 鐵畫 烙燙畫 彩蛋畫 羽毛畫 麥秸畫 炕圍畫 民間藝人畫 寺觀壁畫 內畫彩繪 漆繪 吹糖人 糖畫泥塑 麵塑 糖塑 蠟塑 雕塑 甌塑 灰塑石雕 木雕 磚雕 竹雕 貝雕 骨雕 角雕 牙雕 蛋雕 根雕 果皮雕...
簡介 種類 代表 蛻變再生 現代手工 -
故宮博物院
歷史沿革太和殿 故宮博物院的建院基礎-紫禁城故宮為中國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初定。[3] 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南遷和一分為二明弘治黃釉描金雙耳罐,陶瓷館...
歷史沿革 建築 展覽與藏品 展館 智慧故宮 -
私人博物館
挖寶點擊遊戲中的 挖寶貝 ,可以來到城市地圖,在城市地圖我們可以挖到製作材料、藏寶圖碎片、裝有大量金幣的錢袋、還有漂亮的當代仿品...
挖寶 制寶 藏寶圖 展寶 砸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