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四大高僧文集

1、蓮池大師(1535~1615),字佛慧,自號蓮池。 紫柏大師為人坦蕩,伸張正義、弘揚佛法,是眾信的楷模。 4、藕益大師(1599-165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

圖書信息

中文名: 明清四大高僧文集(套裝全5冊)
作者: 蓮池大師 憨山大師 紫柏大師 �益大師
圖書分類: 哲學/宗教
出版社: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發行時間: 2005年01月0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內容介紹:

明清四大高僧文集含四本:憨山老人夢遊集(憨山大師)/竹窗隨筆(蓮池大師)/紫柏老人集(紫柏大師)/靈峰宗論(�益大師)
1、《明清四大高僧文集》之一《竹窗隨筆》
《竹窗隨筆》是蓮池大師在日常修行隨感所寫的法語,有四百餘篇,每篇小巧精緻,卻又振聾發聵,直指人心。《竹窗隨筆》是蓮池大師難得的佛教隨筆精品,在我們佛教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蓮池大師被尊為淨土宗第八祖,對我國淨土宗思想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師的《彌陀疏鈔》,是淨土宗的重要文獻。大師的《西方發願文》,幾乎成為了我國淨土宗行人回向時不可或缺的定課。在行持上,大師主張各宗並進,持戒為本,華嚴為體,淨土為歸。蓮池大師同時也是華嚴宗的大德,在《宗教律諸祖演派》被推為華嚴圭峰下第二十二世,在大師的《彌陀疏鈔》中展現了大師華嚴思想的精華。
憨山大師讚嘆蓮池大師道:"慾海橫流, 三毒熾然,孰能遏狂瀾以清烈焰? 自非應身大士,又何能醒顛暝而朗長夜?時當後五百年,尤難其人,是於雲棲大師深有感焉。"(見《古杭雲棲蓮池大師塔銘》)蓮池大師一生中的著述非常豐富,對後世的影響極大。大師的《竹窗隨筆》、《正訛集》、《直道錄》、《山房雜錄》等廣為流傳。特別是《竹窗隨筆》,是大師在日常修行中隨感所寫的法語,有四百餘篇,每篇小巧精緻,卻又振聾發聵,直指人心。《竹窗隨筆》是蓮池大師難得的佛教隨筆精品,
本書的編纂以現存金陵刻經處的《雲棲法匯》為底本,選取了其中的精華內容,經過了重新校對和整理,內容包括《竹窗隨筆》、《正訛集》、《直道錄》等手著、《山房雜錄》、遺稿雜著,以及《禪關策進》、《緇門崇行錄》、《往生集》等輯古篇章。
為了懷念蓮池大師,本文集特別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竹窗隨筆》作為本文集的書名。
2、《明清四大高僧文集》之二《憨山老人夢遊集》(上、下)
憨山大師與蓮師、紫柏、藕益三位大師,宗說兼通,解行並應,宏宗演教,著作等身,其時為明末清初,相去不遠,故後人尊為明清四太高僧也。19歲出家。萬曆十一年住持東海牢山海印寺,曾往曹溪寶林寺振興禪宗,主張禪、華嚴教義融合,兼弘淨土,融通三教。
3、《明清四大高僧文集》之三《紫柏老人集》
《全集》收載他的法語、經釋、序跋、銘傳、書信和詩歌等;《別集》則補收了《全集》所未收的雜文、贊偈、詩、書問、語錄和附錄等。紫柏大師雖然到處興修古剎,而從未受請擔任寺院住持,所以文集中沒有“上堂”、“普說”,只是隨緣接引的法語。紫柏大師一生留下的著述不多,但都是大師思想的精華所在,是研究我國佛教禪宗思想史的重要文獻。
4、《明清四大高僧文集》之四《靈峰宗論》
藕益大師是淨土宗九祖,其註疏《彌陀要解》是藕益大師淨土宗極為重要的典籍,提出了“六信”的理論,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彌陀要解》對淨土宗思想發展的影響極為深遠。《靈峰宗論》是藕益大師的重要文集,是大師的思想精華所在。後人曾如此評價《靈峰宗論》:“余亦嘗言讀藕益宗論而不墮血淚者,其人必無菩提心。

作者介紹:

1、蓮池大師(1535~1615),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姓沈,浙江杭州人。17歲補邑庠,後信奉淨土宗,志在出世,31歲出家,於杭州昭慶寺受具足戒,學華嚴,參禪要,歷游諸方,遍參知識。37歲回杭州,見雲棲山水幽寂,即結茅安居,日久漸成叢林。同門因尊稱他為雲棲大師。
2、憨山大師(1546年11月5日-1623年1月15日),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且為中國近代禪宗最大的成就者。俗姓蔡,全椒(今屬安徽)人。明中葉,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個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萬曆時期,佛教中名僧輩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國重新復興的繁榮景象,憨山,雲棲(即�宏),紫柏(即真可),�益(即智旭)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憨山十九歲出家,到棲霞山學習禪法,後又學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此後,憨山雲遊各地,名聲也越來越大,萬曆元年(1573),他來到五台山,因喜愛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麗,便以此為號。明萬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經》十五部送給天下名山寺廟,太后將其中一部送給正在東海牢山(青島嶗山)的憨山,朝廷在牢山建立海印寺,特請憨山主持。萬曆二十三年,憨山因「私修」廟宇獲罪,被充軍到廣東雷州,他在廣東繼續弘揚禪宗,併到六祖慧能的曹溪寶林寺說法,主張禪宗與華嚴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為當時人們所贊同。憨山在粵五年,竟名滿大江南北。
隨後,憨山獲準回牢山海印寺,著有《法華經通義》、《莊子內篇注》等十餘種,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門徒還匯篇了《憨山夢遊集》五十五卷、《憨山語錄》二十卷。憨山於天啟三年(1623)圓寂,享年七十八歲。
3、紫柏大師(1543-1603),俗姓沈,名真可,字達觀,以號行,其先句曲人,父沈連,世居吳江(今屬江蘇省)。17歲出家於蘇州虎丘,20歲從講師受具足戒,初名柳溪和尚,因慈聖聖母賜予紫衣袈裟,晚號紫柏。有《紫柏全集》三十卷(又稱《紫柏老人集》),入《清藏》。
明萬曆元年(1573)至京師,參禪於遍融。南還至嘉興,恢復楞嚴寺(創於宋嘉�,後屢有興廢)。後與憨山德清相會,兩人對談四十晝夜,目不交睫,成為至交。主張釋、道、儒三教一致。紫柏大師遍禮諸方,無剎不至,每見古剎荒廢,必志恢復,始從楞嚴寺終至歸宗雲居等,重興梵剎一十五所。
紫柏大師認為,尚存的梵莢本《大藏經》,有的已模糊不清,且不易保管、流通,也不便閱讀,為"法寶"常存,慧命堅固,廣為流通大藏經,紫柏提倡刻印方冊大藏經。於明萬曆二年(1584),獲得明神宗之母李太后的允準,與憨山大師等正式倡緣募刻大藏經。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在五台山妙德庵,以明《北藏》為基本,重校《南藏》,創刻方冊大藏經。
後因北方寒苦,遂輾轉南遷至杭州徑山寂照庵繼續刊刻,最後在浙江嘉興楞嚴寺刻定,因在嘉興楞嚴寺作為流通場所,因此大藏經的冠名為《嘉興藏》,又稱《徑山藏》。
這是我國佛教史上出版的規模最大的一部漢文佛教大藏經,又因其裝幀是方冊線裝,故稱《方冊大藏》。
紫柏大師為人坦蕩,伸張正義、弘揚佛法,是眾信的楷模。在為搭救憨山大師出獄一事而晝夜誦經,四處奔波(因抗礦稅鬥爭,憨山觸聖怒而下獄,後流放到今海南島),從紫柏大師的腑之言,可見大師的風範與道心:"老憨不歸,則我出世一大負;礦稅不止,則我救世一大負;傳燈未續,則我慧命一大負。若釋此三負,當不復走王舍城矣!"後朝廷以"妖書"為名,將大師逮捕入獄。在獄中紫柏大師仍為民請命,剛直不阿,為伸張正義,為傳播佛法而視死如歸。於1603年12月17日死於獄中,壽六十一,臘四十一。先葬於慈慧寺外,後奉歸徑山,供徑山寂照庵。
4、藕益大師(1599-165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諱智旭,號西有,別號八不道人。(自傳中云:古者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既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之。)俗姓鍾,名際明、又名聲,字振之。先祖汴梁人,後遷居江蘇吳縣木瀆鎮。母親金氏,父親岐仲公,持誦十年的白依大士大悲神咒,夢見觀音菩薩送子而生藕益大師。時維明朝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五月三日。 
大師七歲茹素,十二歲讀儒書,以傳千古聖學為己任,尊崇儒教而誓滅釋老,之後開葷酒,作闢佛論著數十篇。十七歲時,偶然翻閱蓮池大師的《自知錄序》與《竹窗隨筆》,覺得義理深刻,進而讀之才發現自己以前的錯誤知見,於是將以前所著的批判佛教的著述集而焚之,以表懺悔之意。 
公元前1618年,藕益大師時值弱冠,在注釋儒家經典《論語》時,至“天下歸仁”一句,困惑其意,經三晝夜苦心思索,乃於孔顏心法深有領悟。是年冬,家父亡故,聽聞《地藏菩薩本願經》,從而萌發出世心。二十二歲時,專志念佛,自覺世法之不究竟,遂將所著文稿二千餘篇付之一炬。之後更是勤於修學佛理。二十三歲時,有大法師宣講《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師於座中聽到“世界在空,空生大覺”時,心中頓生疑情,自問:“因何空能生此大覺,世界與虛空又從何而生?”內心鬱悶,竟無法修學。因而,決意發心出家修行,以體究人生及宇宙之大事。
師二十四歲時,夢中數次朝禮德清大師,是時德清大師居於曹溪,路途遠阻不能前往,便從德清大師的門人雪嶺法師剃度,賜法名為:智旭,字:藕益。當年的夏秋二季往雲棲寺聽講《成唯識論》,聞此中性相二宗不可會通,表示疑惑。因而往徑山坐禪參究其理。至第二年夏天,方覺對性相二宗的義理參透明白。是歲臘月八日在蓮池大師塔前發心受持四分戒。二十六歲,進而受菩薩戒。 
大師二十八歲那年,慈母過世,盡孝子禮畢,誓斷世緣而往松陵掩關苦修,不料關中大病,乃以參禪工行,求生西方淨土。閉關三年出來後,本想朝終南山,因道友雪航願傳律學故停留龍居講述了《毗尼事義集要》及《梵室偶談》。三十一歲,隨無異禪師往金陵(今江蘇南京)參學,數月之間盡諳禪門流弊通病,是以彌堅弘律之決心。三十二歲後又專注於研學天台教理。第二年秋天前往浙江孝豐縣的靈峰山,三十五歲領眾修造西湖寺,此後近二十年間,大師遊歷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各地,主要從事閱藏、講述經教、著作及弘傳淨土學說等事。直至晚年仍然不倦於業。清順治十二年(1655)正月示疾。遺命身體荼毗後,屑骨和粉,分施禽類與水族,以結往生西方之緣。趺坐念佛,向西舉手而寂,時年五十七歲。弟子等奉師入龕,三年後,如法火化啟龕時見大師趺坐巍然,髮長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後,牙齒不壞,實為不可思議。門人不忍遵從遺囑,而奉師靈骨,建塔於靈峰之大殿右。

目錄:

手著
竹窗隨筆
正訛集
戒殺放生文
直道錄
山房雜錄
遺稿
輯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