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南京故宮仍保持原有建制以皇族重臣駐守。1644年,明福王朱由崧即位於此。清代為將駐防城,鹹豐三年大部建築毀於兵火。
現地面尚存午門,東、西華門,內、外五龍橋以及浮雕雲龍鳥獸的石壁和石獅、石缸、石鼓等精美的明代石刻藝術品,原殿、宮基址保存在地下,午門闢為明故宮遺址公園,成為南京勝跡之一。
結構
![明故宮遺址公園](/img/3/81e/nBnauM3XxMTN4czNygTNwczMxITMxIjM1ETMwADMwAzMxAzL4U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旅遊
![明故宮遺址公園](/img/7/1c4/nBnauM3X0YzN4kTN5ADN2EzMxITMyIzNxcTMwADMwAzMxAzLwQ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進入午門,又有五座石橋,稱“內五龍橋”,橋下為內御河。過了橋就是奉天門,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華蓋和謹身三大殿。三大殿的東側有文華殿和文樓,西邊有武英殿和武樓,統稱為“前朝”五殿。奉天殿,就是人們常說的金鑾殿,是朱元璋舉行重大典禮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後來北京故宮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建造的。
三大殿之後,是皇帝與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後廷”。處在中軸線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左有柔儀殿(東宮),右有春和殿(西宮),兩殿相對。東北角為東六宮,西北角為西六宮。在春和殿西側還有御花園。“前朝”與“後廷”相結合,組成“朝廷”。
整個明故宮,殿宇重重,樓閣森森,雕樑畫棟,萬戶千門,金碧輝煌,氣勢恢宏,曾作為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代皇宮,長達54年之久。直到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明故宮才正式結束王朝皇宮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駐守,地位仍十分重要。
歷史
![明故宮遺址公園](/img/e/120/nBnauM3XxUDO4UzMyEDN2EzMxITMyIzNxcTMwADMwAzMxAzLxQ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首次災難降臨於明初建文年間。朱元璋死後,他的孫子建文皇帝朱允繼承皇位,引起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的不滿,便以進京誅滅奸臣為名,向南京進兵。經四年戰爭,於公元1403年攻入南京,結果“都城陷,宮中火起”,燒毀了奉天殿等宮殿,建文帝與后妃也被燒死(一說是逃往南方)。朱棣即皇帝位,年號永樂,是為明成祖。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將都城北遷,南京明故宮漸趨冷落。此後數百年間,風吹雨打,自然損壞也很嚴重。如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謹身、華蓋等殿被雷電擊中起火。憲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大風拔太廟樹,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門獸吻”。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秋七月,暴風雨,江溢,郊社陵寢宮闕城垣皆壞”。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的弟弟朱由崧逃往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延時,明故宮已相當破敗,以致朱崧只能在南京“即皇帝位於武英殿”了,因為金鑾寶殿已蕩然無存。
清軍平定江南以後,將明故宮改為八旗兵駐防城,設定將軍、都統二衙門於其中,還從太平門至通濟門加築城牆予以隔離,明故宮建築遭到很大破壞。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到達江寧(南京),見到殘破不堪的“明時故宮”大為感慨,作《過金陵論》一文寫道:“道出故宮,荊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殘壁矣!......頃過其城市,閭閻巷陌未改舊觀,而宮闕無一存者,睹此興懷,能不有吳宮花草、晉代衣冠之嘆耶!”可見此時的明故宮已經是“宮闕無一存者”,相當荒涼了。
到了清鹹豐、同治年間,由於太平軍與清軍的作戰運動,明故宮又經受了一次較大的破壞,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構件基礎外,“樓台金粉已沉銷,......月落宮垣春寂寂”,只剩下一片殘垣碎瓦、蛇鼠出沒的廢墟。1911年,英國人法雷斯還從明故宮遺址中拆走七塊石刻和三對石獅,運往下關揚子飯店進行裝飾。到了1929年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安葬中山陵,新建了中山東路和逸仙橋,明故宮遺址被中分為南北兩部分,僅存午朝門與地下柱礎等少量遺蹟了。
現狀
![明故宮遺址公園](/img/1/7a8/nBnauM3X4QDOxQTN1gTNwczMxITMxIjM1ETMwADMwAzMxAzL4U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遊客遊記
![明故宮遺址公園](/img/d/f26/nBnauM3X4gjNyYDM3gTNwczMxITMxIjM1ETMwADMwAzMxAzL4U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但遊人很少。老人小孩在廣場上放著風箏。只是不知旁邊的“禁止在此地放風箏!”的警示是給誰看的。也有老人在轉悠著,閒散得很。因為比較空曠,周遍車流的嘈雜聲也不很明顯了,園內背景音樂低回著,倒是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旅遊團更是不來光顧了,所以只能是沿著古道的正中線走了個來回。那正中線古時應該是文武大臣門上朝和列位皇帝們走的線吧,只不知我們的落腳是否會有偶合。
明故宮創新
![明故宮遺址公園](/img/a/cb3/nBnauM3XyEDM5cjM5AjNwczMxITMxIjM1ETMwADMwAzMxAzLwY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由於隸屬關係不明確,公園管理不到位,明故宮遺址公園一直存在檔次偏低、環境較差等問題。為給市民建造一個環境優美的好去處,2005年7月份,明故宮遺址公園開始對內部及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如今的明故宮遺址公園內,原來有礙景觀的臨時管理用房和與遺址公園風格極不相宜的大型固定遊藝設施已經拆除,改鋪草坪和種植近千株大樹,整個工程即將竣工。蔣宏坤一行昨天從遺址公園北大門開始,詳細地查看工程的具體進度及建設情況。蔣宏坤指出,明故宮遺址公園是南京歷史文化的展示地,公園內建築要與公園整體相匹配,與公園的品位相協調。他要求,鋪裝質量要到位,補綠要及時,結合周邊房屋出新,高標準地把公園環境整治好,確保10月1日以嶄新的面貌對市民開放,確保把明故宮遺址公園打造成南京城市建設中的亮點工程。
“明故宮遺址公園是主城區難得的一個文化廣場、市民休閒廣場”,蔣宏坤要求,要利用好公園的優勢,選擇合適的樹種,使遺址公園在體現文化品位與增強休閒功能上相得益彰。要打造市民樂意休閒的好公園,關鍵要靠有效的管理。蔣宏坤強調,明故宮遺址公園的管理要從細部做起,實施全天候保潔,在原有的管理層次上創新管理方法,切實把公園管好,滿足市民的休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