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仁寺

昂仁卻德寺歷史悠久,在後藏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昂仁卻德寺在歷史上曾經過幾個重要的發展時期。 而實際上扎巴達是擴建了昂仁卻德寺,而並非新建。

位置

昂仁卻德寺,在日喀則地區昂仁縣境內,位天縣駐地東南側的一座小山頂上,海拔4400米。寺廟東南為昂仁宗山遺址,縣城距日喀則市209公里。

歷史

昂仁卻德寺亦稱“昂仁寺”、“絳昂仁大寺”。始建於1225年,由薩迦達孜拉郊巴釋迦僧格創建。初時信奉薩迦派,約有三十代堪布傳承。至格魯派勢力強盛之後,在第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時期改奉格魯派,堪布亦由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派任,每屆任期三年至五年。
昂仁卻德寺歷史悠久,在後藏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宗喀巴在推行宗教改革的過程中曾親臨昂仁卻德寺講經傳法。第一世班禪克珠傑·格勒貝桑幼年時到薩迦寺出家,16歲時便在昂仁卻德寺與蒲東卻留南傑進行辯論獲得大勝,因此受到宗喀巴的賞識,被收為親從弟子,成為宗喀巴的得力的助手。
昂仁卻德寺在歷史上曾經過幾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據《西藏王臣記》載:木雅生格達(獅盛)之子名多傑(金剛)“卻到扎巴絳稱(名稱幢)的座前親近承事,這樣也就和薩迦開始建立聯繫。他的兒子棍卻(寶師)有子三人,三子中的繃德(紅迥)對法王薩迦·班智達十分敬信。他有子六人,六子中的扎巴達(名稱盛),曾經獲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詔命,頒賜寶印受任為司徒之職。他建立了北派昂仁大寺”。而實際上扎巴達是擴建了昂仁卻德寺,而並非新建。扎巴達亦稱絳巴·達溫哇,他曾從覺囊派大師法王卻勒朗加(諸方尊勝)及法王袞欽大師等學法。該寺約擴建於1354年。在薩迦派時期規模最大時曾擁有僧侶7000人(包括下屬的21個寺院),每年冬夏兩季要舉行盛大的法會,成為當時頗具影響的寺院。在17世紀以前,該寺尚有薩迦派扎倉15個、格魯派扎倉10個,以後則完全圍為格魯派。第二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是在第八世達賴喇嘛強白嘉措(1758~1804)時期。從扎什倫布寺派任的堪布麥瑞巴·羅桑朗傑對該寺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葺,並廣收僧侶,致使該寺僧人激增,成為後藏扎什倫布寺所轄的四大寺院之一。

規模

昂仁卻德寺占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建築群面積較大,依山勢起伏折轉形成錯落有致的平面布局。其建築有杜康(大殿)、強巴佛殿、貢康(護法神殿)、頗章、曲熱(辯經場)、拉章、稽康、扎廈(僧舍)、伙房等單元。平面布局以杜康大殿居中偏南,坐西朝東,其西側為強巴佛殿;南側為拉章、伙房、北面有稽康、貢康、頗章、曲熱、四周還建有僧舍200間。在整個建築群的最北端有曬佛台3座,其通高50米、寬約30米,高大雄偉,頗為壯觀。
杜康大殿原有面積86柱,供奉有大小鍍金佛像四百餘尊,其中有11尊高達10米;殿內經櫥供置有用金粉書寫的《甘珠爾》二套和《丹珠爾》三套。大殿西側為強巴佛殿,殿內供奉主尊強巴佛鍍金銅像,高達40米,據說如此大的強巴佛像在後藏地區僅有3處,分別是仁布縣絨強巴寺、薩迦縣赤烏強巴寺和昂仁卻德寺。大殿之北頗章為迎請班禪大師所建;稽康和曲康分別為管理寺高膳食及北倉管家居所;北端3處高大曬佛台在“曬佛節”時分別掛出釋迦牟尼佛、強巴佛和強袞喇嘛的巨幅唐卡,供信徒們頂禮膜拜。

保護

西藏民主改革前,昂仁卻德寺有僧仁三百多人,至1960年仍有僧侶三百多人,至1960年仍有僧侶三十餘人。“文革”時期寺廟遭到乇底破壞。1986年以後,採用國家撥款、集體和個人集資相結合的方法,已逐步修復了措欽大殿和一些其他的殿堂,使這座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重要地位的古代寺院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